屈原故裡在哪呢?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今年是屈原逝世2299周年,作為楚國的後人,常以先輩為敖:筚路藍縷,以啟山林“曆史是明白的,帳不能這麼算"是我的願望,抛磚引玉,請各位友友不吝賜教,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屈原故裡在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今年是屈原逝世2299周年,作為楚國的後人,常以先輩為敖:筚路藍縷,以啟山林。“曆史是明白的,帳不能這麼算"是我的願望,抛磚引玉,請各位友友不吝賜教!
一、春秋時期楚國疆域、都城
從春秋中期開始,南方的楚國成為各國中的頭号巨無霸。楚宣王、楚威王時期,楚國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無論“春秋五霸”中其他4家,還是“戰國七雄”中另外6國,其國土面積都不能與楚國相提并論。
在湖北省荊州古城北約5公裡處。因在紀山之南,漢以後史稱紀南城。楚紀南故城是中國東周時期楚國郢都故址。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陽遷都在這,至頃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止,自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278年秦滅楚,曆時411年,楚共有二十個帝王在此即位,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城。迄今地面仍保留有規模宏大的城垣遺迹,地下埋藏着豐富的文化遺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紀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塊大石碑,上刻“楚紀南故城”五字,為郭沫若手書。
二、“屈”姓的由來,屈原出生
“屈”祖先和楚王的祖先一樣,開始也姓芈、後改姓熊;春秋初期,因屈瑕以軍功受封于“屈”這個地方,故其後代就以屈為氏了。在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者,還有昭氏和景氏。所以,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
屈原(約公元前340一前278年),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國貴族家庭,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後代。根據《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的記載,可以推定出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而據(高騷》所述,又或名正則,字靈均。
三、屈原的政治抱負
屈原出生前後,楚國剛經曆了國勢強盛的“宣威之治”,使他青少年時代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根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載記,屈原博聞強識,娴于辭令,明于治亂,曾任楚懷王左徒,深得懷王信任,“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号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在那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屈原作為屈氏家族的優秀代表人物,年輕時便在楚國的國家事務中據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證明他确實是個足以擔當王族重任的後起之秀。
他的聯齊抗秦的外交主張及其成功,使強秦忌憚不已。懷王令屈原造憲令,實施變法圖強措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嫉妒,也出于對屈原修明法度、舉賢授能政策的恐懼,趁屈原在為懷王草拟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讒毀屈原,懷王于是“怒而疏屈平”,将屈原遷為“三闾大夫”。此後,屈原一直不被信任和重用。
四、屈原沉江身亡
雖然随着時代變化,宗族權力有所下降,但在楚國統治集團中一直享有獨特的地位與尊榮。秦國見楚國貴族嫉賢妒能,有機可乘,就派張儀“厚币委質事楚”,賄賂權臣靳尚,勾結寵姬鄭袖,利用楚王的野心,以利誘巧妙拆解了齊楚聯盟,并在後來的丹陽、藍田戰争中大敗楚軍,誘使懷王入秦會盟于武關,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入秦後被囚禁,終至客死他鄉。
頃襄王即位後,屈原因為直言批評朝政,再次受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放逐到蠻荒的江南,在沅水和湘水之間流亡。這一年(公元前278年),秦見襄王怯懦,變本加厲地攻打楚國,楚國國勢日益衰落,政壇也更加混亂,終于任白起為将攻破郢都。
屈原深感楚國國勢日落西山,無法挽回,個人的理想再也不能實現,在國都被破、宗廟被毀的沉重打擊下,他實在不願意看到國家的破亡和人民将要遭受的無盡痛苦,便自沉汨羅江(湘江支流)而亡,結束了自己懷才不遇的一生,并以此昭示一己清白.
五、楚國後人紀念
在荊州,自古便建有祭祀他的神廟。
留存至今的清代道光十八年(重修江讀宮記)中,曾言之鑿鑿地寫道。“沙頭回有佑德琳官,即江渎宮也相傳為三間大夫故宅。”
明末清初邑人孔自來在《江陵志餘》中稱:“三闾大夫利。舊配享江渎宮。。。。。屈平以忠見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獸.不交世務,采柏實以和桂膏,用養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其神遊于天河,精靈時降湘浦,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在。”這就是說.現在的江渎宮,漢朝以前即為楚人思慕屈原而在其故宅上建立的三闾大夫祠,到了宋代之後,才将這裡改建為主祀江神廣源王的祠廟江渎宮,但仍在此處配祀屈原。
據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在《入蜀記》中記叙,他于乾道六年(1170年)秋去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于九月十六日抵達沙市。在因航船為進三峽而做準備工作的時候.他特地前往祭祀并遊覽了江渎廟。正因為有了在江渎廟拜祭屈原的經曆.所以陸遊歸船之後,才在燈下聽兒子誦讀《離騷》,以緬懷先賢:“聽兒讀《離騷》,日以散我愁。微言入孤夢,恍與屈宗遊。”(《沙市阻風》)
六、“姊歸”地名略考
《康熙字典》中“歸”字注:【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荊州府。又【說文】女嫁也。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
子規:四聲杜鵑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歸。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它總是朝着北方鳴叫,六、七月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又有一說與屈原有關,但并未廣為流傳。
為了說明方便,我們把清康熙<荊州府志>中荊州府的 疆域勾一下:
荊州府在湖北布政使司西。東西廣七百二十五裡,南北表二百一十裡。東至安陸府沔陽州界二百裡,西至宜昌府歸州界五百二十五裡,南至禮州界一百九十裡,北至安陸府荊門州界二十裡,東南至嶽州府華容縣界二百八十九裡,西南至宜昌府長陽。。。轄江陵縣、公安縣、石首縣、監利縣、松滋縣、枝江縣、宜都縣、遠安縣。
姊歸地名得來應來自巜易經》,歸妹卦。《康熙字典》中“姊”字注:專指代女性,或女性丈夫。由此,姊歸地與屈原的故裡關聯性不大。屈原生活在一個戰争頻發的時代,這時,正是中國将要實現大一統的前夜,楚國在其間占有十分優越的戰略地位,其主要對手是收服西戎八國,戍邊仍是重中之重。因此:
1,姊歸相對楚國來說,是邊陲小鎮,楚文化與巴蜀文化激烈碰撞的地方。屈原家族顯赫,唯一親人嫁到那裡應該少不了"和親”穩邊的因素,應該是中國和親政治第一人,臆想一下吧,若幹年後姊歸香溪王昭君出塞又和親了。
2,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婚配制度以媒妁之媒為主,同村同門很少婚配,就算屈原的姐姐嫁那裡,隻是個婆家,自己的娘家幾乎不可能門對門,或緊相鄰的。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有關秭歸“有屈原故宅”的記載。這裡的“故宅”不應當作老房産的意思吧,我認為曾經住過驿站類客店。
3,屈原生活在大都市裡,春風得意時,一心憂國憂民,為朝廷分憂,會常到姊歸看姐姐嗎?兵荒馬亂時不至于去那裡旅遊吧?并有東晉人袁山松《宜都記》“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鄉裡也”的教錄作為佐證。“鄉裡”,不應該想多了,現在可理解為一般的農村呗,與故鄉搭不上;再說宜都在荊州管轄内。
4、楚人懷念屈原,用其作品《招魂》中招魂術招魂,龜馱屈原魂到秭歸,看看闊别多年姐姐,杜鵑啼歸,讓親人團聚,寄托着人們美好願望,幾多心酸!幾多無奈!
因此秭歸作為屈原故裡尚缺乏考古學上的力證。
根據東方朔《七谏》“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的叙述,以及屈原《九章.哀郢》中有“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的心聲抒發,可見屈原之出生和成長之地實在楚國紀南城,是戰國中後期的楚國郢都(今荊州區紀南鎮)人。綜上所述
屈原故裡,湖北荊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