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賴先生因為左耳疼痛、流液、耳悶感來本院五官科就診,給予電耳鏡檢查,結合相關臨床表現診斷為左耳分泌性中耳炎,予相應治療一周後未見明顯好轉,今日再來複診,與之前電耳鏡檢查結果左側外道鼓膜完整,表面充血輕度内陷,不同的是此次左耳電耳鏡檢查見灰白色菌絲滋生。通過這個信号傅醫師,結合臨床經驗,得出結論必定是某種原因引起了外耳道環境的破壞,傅醫師通過仔細詢問,一周期間賴先生因為耳悶脹感去做了一次采耳治療,至此,通過病因詢問,結合相關臨床表現以及電耳鏡檢查診斷為左耳真菌性外耳道炎。賴先生表示非常後悔,一定配合醫生正規治療。
1.正常人的外耳道處于略偏酸的環境,由于耳内進水或不适當用藥,改變了耳道的酸堿環境,有利于真菌的滋生。
2.遊泳采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膿液浸泡,外耳道分泌物堆積和刺激,真菌得以滋生。
3.全身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長期大量濫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
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會出現以下症狀:1.早期會有耳内發癢或奇癢及悶脹感,少量水樣分泌物。
2.炎症使脫落的上皮與菌絲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蓋在鼓膜表面,可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
3.如果有細菌感染,可引起外耳道腫脹疼痛及流膿。
電耳鏡或耳内鏡下檢查可發現外耳道有白色,灰色,黃色或者煙灰色菌絲。
所以傅醫師呼籲大家不要随便去采耳,有時候後果很嚴重,臨床上老是碰到一些病人都是掏耳朵惹的禍,掏耳朵容易引起耳道的炎症、濕疹、真菌,用力不當或者被周圍人碰到引起鼓膜穿孔、聽力下降,後悔都來不及。
在這裡提醒大家管住自己的手,保護好自己的耳朵,如果您有上述症狀,請到正規的五官科就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