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有很多我們脫口而出習以為常的語言,其實和我們理解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你以為的并不一定是對的,比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句詩。這句詩出自《國風·豳風》七月,不少人誤将七月流火理解成在七月份天氣非常炎熱,如流火一般,實則不然七月流火這句話描述的是夏秋之際天氣轉涼的情景。這裡的流火指的是星宿,是在夏曆七月的時候,這顆星宿開始向西沉落稱之為流火,标志着氣候逐漸轉涼。而這指的是在農曆九月之時,人們開始編織過冬的衣服。
這首《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從夏曆七月寫起從夏至春,反映了豳地的一個部落在一年四季之中的生活勞動場景。那麼,這首詩所描繪的豳地如今在何處呢?千年以來,這裡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根據考證,詩經理的賓地大緻位于現在陝西省鹹陽市西北部豳州市,豳地的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末商初時期,周部落的首領公劉便在此地以麻雀為圖騰建立了豳國。公劉還十分重視禮樂教化,制定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涉及政治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禮樂制度。自此,州人以豳地為中心不斷地擴張,積蓄力量成為了商朝時期一支頗具力量的部族。因此,豳地可以說是周的發源地,也是周禮的起源之地。
如今豳州市最為出名的特色小吃玉面也和周朝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相傳,公劉建立兵國後400多年,他的後裔谷公的夫人姜女在烹調的時候,研制出了一種美味的面食。谷公品嘗之後,對他是贊不絕口,并且由于此面的外觀潔白如玉親自定名為玉面。之後玉面便随着周人向南的遷徙帶到了陝西各處,後來周武王将玉面定為了宮廷内的禦用面食。而白玉的玉和禦用的玉相諧音,玉面因此也有了兩種稱呼,此後這玉面就成為了豳州的特色美食了。據說在八個聯軍侵華之時,慈禧太後在倉皇逃到陝西的時候,還不忘下令當地的官員制作特色的玉面供其品嘗。可見這流傳千年的美食的魅力,而如今作為旅遊勝地的豳州,最為出名的曆史古迹當屬大佛寺石窟。
提到這座石窟,就不能不說龐初時在豳州地區的一場激烈大戰,淺水原之戰。此戰爆發于公元618年,自立為西秦霸王的薛曲趁着唐朝剛剛建立立足未穩,大舉進攻陝西。唐高祖李淵派遣他的次子李世民率四萬唐軍前往作戰,作為唐初的第一場大戰,此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曾想出戰時唐軍大敗,四萬名将士幾乎是全軍覆沒,而後李世民回到長安重領兵馬。他吸取了第一次作戰時冒進的教訓,穩紮穩打在第二次潛水員大戰當中取得了大勝,一曲當平的隴西,穩固了大唐政權。後來李世民經過玄武門之變,當上了皇帝,為了紀念在豳州淺水原大戰中死去的将士們。
他大規模在濱州建造佛像石窟,據統計豳州有130多處石窟,佛像1980餘次。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像高達20多米,據說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為原形所建造的,被譽為陝西第一大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