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通俗易懂,因為通俗易懂,所以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傳誦。二是言簡意赅,俗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通過總結生活之後的經驗之談,因此俗話有一定的實用性,對古人的日常生産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人們常說,家是幸福的港灣,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注重家,有這麼一句俗話,叫“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這裡所說的“三空”,指的是什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
第一、一個家待人接物的地方——廳堂。
在古代的建築,例如四合院中,人的休息區域與活動區域是分隔開的。休息區域便是廂房,活動區域便是廳堂,通過一道垂花門,也就是人們所說“二門不邁”的“二門”,分隔開來。
廳堂在古代的陽宅建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人的風水上講,這裡是藏風聚氣的地方,是一座建築風水的核心。
人們用一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來形容賢惠的婦女,從中也可以看出,廳堂的地位等同于廚房。廳堂是一個家待人接物的地方,因此,廳堂在裝飾上,有着諸多的講究。無論如何,廳堂都要保持幹淨整潔,不可以雜亂無章。人們也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保持廳堂的幹淨整潔,是一個家勤勞的象征。
除此之外,廳堂也是一個家的門面,人們會将一些好的物品,古董字畫,奢華之物,擺放在廳堂,以此來彰顯某種氣質,因此,俗話才說“廳堂不能空”
第二、一個家陶冶情操的地方——書房關于知識的名言警句,不在少數,例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而一個家中,書房便是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的殿堂
俗話還說“耕讀傳家躬行久,詩書繼世雅韻長”,在有條件的情況之下,俗話認為一個家至少要準備有一個書房,而且這個書房不能是空蕩蕩的,而是要有書籍,字畫等有關知識,有關培養興趣的物品。
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俗話認為,這麼做能夠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望,而孩子則是一個家庭的未來。
第三、一個家煙火氣足的地方——廚房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華美食名揚天下,對于食物的熱愛和尊重,是古人熱愛美好生活的一種具體體現。古人對于廚房非常重視,廚房在古代的建築中,往往建于東面,因此也被稱為“東廚”。
在古代民間祭拜的諸多神明中,司掌廚房的竈王爺,是被認為最接地氣,最被人們所喜愛尊敬的神明之一。
上的廚房,下得廳堂,廚房排在首位,種種迹象都表明了廚房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一日三餐是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是最為基礎的事情,吃得好與否,關乎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健康,人們還認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今,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部分人不太重視飲食健康,一日三餐應付了事,最終追悔莫及,才明白古人所說的“病從口入”真乃金玉良言,古人所言真實不虛,誠不欺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飲食重要,所以廚房地位重要,因此,俗話說廚房别空着。
總結:
以上便是俗話所說的“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三空指的是廳堂空、書房空和廚房空。雖然家有三空,不會必然導緻“子孫輩輩窮”這麼嚴重的情況,俗話的下半句往往通過誇張的表現手法,警示世人,為苦口婆言,良苦用心,為情理之中,但是,家中出現廳堂空、書房空、廚房空,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生活質量,不得不重視。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