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高山景行
【成語拼音】gāo shān jǐng xíng
【成語釋義】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崇高德行,也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西周《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爾新婚,以慰我心。”
【成語典故】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孔子頭上圩頂(意為頭頂凹陷)、又因其母曾禱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3歲喪父,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于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牧場的“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苌弘,學琴于師襄。
30歲時,孔子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并在阙裡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35歲時,因魯國内亂而奔齊。齊景公曾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景公極為贊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而作罷。孔子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弟子。
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縣地方官)。由于為政有方,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54歲時,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孔子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
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幹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後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轉而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直至公元前479年去世。
到了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時贊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雖然不能達到上面這樣的境界,但心裡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成語寓意】
百行以德為首,為人以德為根,從政以德為本。司馬遷說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雖然不能達到上面這樣的境界,但心裡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梁啟超說過:“信仰是神聖的,信仰是一個人為人的元氣,在一個社會則為社會的元氣。”即便人們達不到聖人般的德行,但隻要向着聖人的方向努力,盡職盡責、勤勤懇懇,最終也一定會有良好的社會評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