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是個文化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曆史更是源遠流長,因此,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國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文化形式,這些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各種十分有用的道理,就比如說我們熟知的俗語,就是這衆多文化形式的一種,他是古時候人民們經過多年總結出來的一種句子,往往是對一個事情的總結,或者說明了一個非常有用的道理。
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相信大家也都聽過,那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中說的這個現象,其實是說兔子就算再貪吃,也不吃自己窩邊的草,因為這樣一來自己隐藏的洞穴就沒有了遮擋,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到危險之中,因此兔子們想要尋找食物都會跑到裡自己洞穴很遠的地方。
當然這是一種從自然規律上入手的出來的結論,如果從與人交往來看待這句俗語的話,其實還說明了一個人想要獲取利益,不能從身邊親近的人下手,這樣會導緻自己衆叛親離。不過到了我們如今的社會,這句話很多時候用來諷刺一些對朋友下手的人。
其實我們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都下意識的認為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是實際上呢?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隻不過因為加上下半句,就讓這句俗語意思大變,以至于反轉之大,讓人難以接受,因此才會被人們選擇性忽略。
而這個改變全句意思的下半句就是“有草何必滿山跑”。不得不說這一下就将上一句否定了。清朝著名的富商胡雪岩就将這完整俗語貫徹落實到底了。胡雪岩原本隻是當鋪的一位夥計,後來因為種種機遇,加上時局動蕩,迅速的發家緻富,成為了清朝當時有名的富商。
生活好起來之後的胡雪岩,不禁有些飄飄然,于是開始效仿其他的有錢人,為自己添置妾室。後來,胡雪岩的一位朋友,因為惹事逃難,就請求胡雪岩照顧自己的妻兒,胡雪岩滿口答應,還說出了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這位朋友聽後放心的走了。誰知道不到一年,胡雪岩見朋友遲遲不歸,就将朋友的妻子納為了小妾,可以說是做到了這句俗語的後半句。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很多是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不過有的卻并不适用我們如今的生活,因此我們自己要多加辨别,就比如這句俗語,我們隻要做到上半句就好了,大家說是不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