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
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情緒,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身體也會有不适感,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
不管你的智商有多高,隻要一陷入到負面情緒中,大腦就會立刻罷工,它會被憤怒或者悲傷占據,你會什麼都不想做,看誰都欠揍……
要想不被負面情緒困擾,首先要找到它發生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負面情緒都是由以下五個方面産生:
1、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
完美主義者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精益求精,希望能夠不斷超越自己。
過度的苛刻,要求任何事情都十全十美,不能忍受微小的失誤以及不完善,同時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慌和失望感。
稍微遇到挫折會讓他們感覺非常失敗,這樣會影響身邊的同事,讓人際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2、受到了消極思想的影響
消極思維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但如果它持續進行,則會破壞人的心理健康,讓人感到沮喪和焦慮。
消極思維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對未來的恐懼。
人們常常害怕未知,不确定未來會帶來什麼。這通常會導緻“災難化”聯想,總是預測失敗和災難,把困難最大化。
第二就是對現在的焦慮。比如,辦公室裡沒有人喜歡我;老闆覺得我工作做得很糟糕,可能要我失業了;擁擠的交通會讓我接孩子遲到,等等。
第三就是為過去感到羞恥。每個人都會做和說讓他們感到尴尬的事情,但消極思考者往往比其他人更多地關注過去的錯誤和失敗。
3、放大自己的錯誤
部分人群在對待不足以及錯誤時,會習慣性地誇大其嚴重性。
當出現非常普通的負面事情時,會讓他們感覺世界末日的到來。在估計價值和能量的時候會非常極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這屬于極端的自卑心理,增加了不必要的煩惱。
4、看待問題過度絕對
其實世界上并沒有絕對的好壞,總是以絕對的态度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情,對某些事和人必須要分出好壞和對錯,這會讓他人覺得根本無法溝通。
這種絕對化的傾向,會影響到正常的社交,并且影響整個人的情緒狀态。
5、盲目地妄下結論
沒有經過任何實際論證,盲目地表現出一些負面的情緒,認為他人總是來針對自己。
比如走路時被别人多看了一眼,卻認為是在議論自己。其實這屬于主觀臆斷性的心理狀态,不僅會增加痛苦感,同時也會影響社交,甚至讓人們出現社交恐懼症。
如果一旦被負面情緒困擾,我們就要學會自我調節。
比如,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來緩解疲勞感,降低壞情緒;經常堅持有氧運動來對抗焦慮感和抑郁感;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問題,以積極樂觀的心态來面對一切;多和大自然接觸,以消除消極以及不安的心态;也可以聽聽輕音樂、唱唱歌,讓心中郁悶發洩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