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已屬晚春,火氣主令,天氣幹燥,容易煩躁生氣,怒而傷肝;春天又是升發的季節,萬物始生,陽氣生發,肝屬木,木在春天是生發的,所以春天要調暢情志,養肝護陽。
春天人體氣血活動加強,代謝加快,清明前後天氣又幹燥,很容易上火,出現口幹、咽痛、頭痛、頭暈等,對此選擇适當的飲食,可以預防這些情況的出現。
天氣幹燥,相對來說水分的消耗會增多,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溫開水。不愛喝溫開水的,可以飲用綠茶,綠茶性清涼,而且春天是綠茶一年中品質最好的時候,龍井、碧螺春等清火效果更佳;另外綠茶還可通便、化濕,脾胃虛弱的人建議搭配辛溫的桂花,中和綠茶的寒涼之性。或者用決明子、菊花、金銀花等泡茶飲用,決明子可清肝火,明目祛風,菊花疏風清熱,養肝明目,金銀花清熱解毒,對咽痛頭痛效果奇佳。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春季飲食中,應當注意不食酸性食物過多,多食辛甘微溫之品,辛甘發散為陽,可助春陽之升發,溫食有助于維護人體陽氣,且甘味可生津液,有助緩解天氣幹燥引起的不适,如梨子、桂圓、豬肝、銀耳、鲫魚、紅豆湯、豆漿、鴨肉等,少吃辛辣食物,也可多食茯苓、山藥、蓮子、苡仁、胡蘿蔔、波菜、芹菜、小白菜等,減少主食的比例,防止消化不良。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季萬物複蘇,自然界陽氣升發,人體與自然是相通的,人體的陽氣自然也是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且春天漸漸開始晝長夜短,根據陽氣升發的規律,應晚睡早起。倘若違背了這一自然規律,便會損害到肝髒,進而傷及陽氣,以緻夏季産生寒涼病變,度過長夏的能量不足。
從五行角度看,春屬木,肝屬木,那麼春季養肝在情理之中,而養肝要遵從“晚睡早起”的規則,如何晚睡早起,且聽細細道來。
春季養肝講究一個“順”字,順應春季生發之氣,春季因為充滿生發之氣,晝長而夜短,而白天是陽氣生發之時,肝氣的生發也遵循這個規律,俗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也是這個道理。
晚睡,不能晚于子時,即11點,早起不早于雞鳴,即5點,具體睡眠時長因人而異,如有的人睡7個小時就足夠,春季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在早上4-6點,睡足8小時的人,正常的早起時間應該是5-7點,以适應自然界的生發之氣。
晨起後可披發,穿着寬松衣衫于庭院漫步,舒展身體,即可喚醒身體,也可使思維快速活躍起來,或根據自身的情況,選取散步、跑步、太極、五禽戲、廣場舞等鍛煉方式,充分呼吸新鮮的空氣,舒展肢體筋骨,既能舒暢心情,愉快精神,又與春季生發之氣呼應。
不愛運動可以多伸個懶腰,舒展筋骨及腰腹肌肉,配合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舒筋活絡、行氣之功效,也可喚醒身體。
晚睡早起不必急于一時,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循序漸進。#清明節##健康2022##中醫來了##健康科普大賽##中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