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9-16 09:32:12

做企業就是做腦袋。那麼,怎樣才能圈住“巨型腦袋”?

标準千千萬,但本文作者認為,有三條标準是根本性的,簡稱“圈人三标準”。

一是“能标準”。

二是“幹标準”。

三是“局标準”。

以下,Enjoy: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1

作者:國夫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摘編自《文化羅盤:企業文化十大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01

能标準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抱有“能哲學”,一種人抱有“不能哲學”。

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别呢?我們來看案例。

1.偉大與渺小隻差一念

企業和企業為什麼不同?因為人不同。人和人為什麼不同?因為心不同。心勝則勝,心敗則敗。

2002年,我到蒙牛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冰激淩市場調研。當時,伊利在呼和浩特推出一個冰激淩競争策略:通過投放冰櫃或補貼電費的方式獨占渠道。結果,無論固定店面,還是流動冰櫃,“伊利十之八九,蒙牛十不一二”。

面對危局,蒙牛冰激淩業務的負責人和總裁牛根生有過一場對話。

冰激淩業務的負責人說:“我們競争不過人家的。我們錢有人家多嗎?沒有。我們品牌有人家響亮嗎?沒有。我們隊伍有人家大嗎?沒有。你看,錢沒人家多,品牌沒人家響,隊伍沒人家大,我們怎麼打得過人家?”

牛根生說:“鬧了半天,你到今天才知道我們不如人家啊?我是早在1999年創建公司的時候就知道我們不如人家呀!那時候,我們的品牌是零,人家是全國品牌;我們的錢是零,人家是十幾個億;我們隻有幾顆腦袋,人家是成千上萬……當初我們一切為零的時候,敢闖出來;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了,反而不敢再打硬仗了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人中,一個人堅持的是“不能哲學”,另一個人堅持的是“能哲學”。

事實上,做任何一件事總是既有能的條件,也有不能的條件。那麼,擁有“不能哲學”的人,盯着不放的是“不能的部分”,因為認為不能,所以真的不能(尤其上面這個例子,“不能”的理由是多麼充分)!

而擁有“能哲學”的人,盯着不放的是“能的部分”,于是跨越千山萬水,把常人眼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通過這樣一番談話,打消了冰激淩團隊的顧慮,于是他們放開手猛幹。結果僅僅過了兩年,到2004年年底的時候,蒙牛冰激淩便成為全國第一品牌(根據實際銷量)。

這就是:擁有“能哲學”的人可以把不能做成能,擁有“不能哲學”的人可以把能做成不能。

換句話說:先有勝心,後有勝事—說能的人,可以把渺小做成偉大;說不能的人,可以把偉大做成渺小。

人的認知是不斷升級的,認知一旦升級,許多原來處在“不能域”的事情就會進入“我能域”。

我一度認為“明知不敵也要亮劍”這個觀點值得商榷,不應做無謂犧牲。今天想來,這完全是“空對空”之論,因為所謂敵與不敵,不隻有理論判斷這一重,還有實踐檢驗這一重,理論上判斷不行的實踐上不一定不行,理論上判斷行的實踐上不一定行,否則,曆史上那麼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案例,壓根兒就不會有!

做企業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盡管離不開“算”—《孫子兵法》就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但歸根到底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你還沒做,怎麼知道什麼事可能,什麼事不可能?世界500強也是從“1歲”做起的,哪個“1歲”的企業比行業老大還要有勝算?要是沒有“亮劍精神”,不就隻有“躺平”這一條路了嗎?

2017年9月12日,牛根生對老牛基金會的人講:

“我……(筆者隐去了一句他自謙的話)為什麼能夠比一般人成功?就是因為我一貫争取。隻要有1%的可能,我就争取,争取,再争取,結果就變成了100%。沒有這個‘争取’,那99%是不可能有的。第一個99%沒有,第二個99%更加不會有。所以,凡事争取就可能有,不争取一點兒機會都沒有。”

李開複介紹:著名投資人尤裡(Yuri)在投資了紮克伯格、劉強東、雷軍之後,他說這些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CEO的共同特點,一是偏執、自信和強大,二是敢往大了想。

風帆都能使帆船通過“之”字形實現逆風行駛!所以,不僅要敢往大了想,還要敢想常人之不敢想。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2

2.偉大的“不倒翁精神”

無論是商界,還是學界,一蹴而就的例子少之又少,百折不撓往往是成功的“标準範式”:

在創辦微軟前,比爾·蓋茨經曆過創業失敗;

在創辦亞馬遜前,傑夫·貝佐斯經曆過創業失敗;

在創辦前,經曆過創業失敗;

在出版《哈利·波特》前,J.K.羅琳經曆過無數次“被退稿”……

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成功和失敗。

什麼叫成功?眼下的成功不叫成功,也許它是暫時的;成功後放手,才叫成功——成功被定格了。

什麼叫失敗?眼下的失敗不叫失敗,也許它是暫時的;失敗後放棄,才叫失敗——失敗被定格了。

創業就是走迷宮,一點彎路不走是不現實的。旱而不死的苗,根紮得才深;痛而不倒的人,局撐得才大。

視角改變一切,痛苦也有“絆腳石”視角與“墊腳石”視角之分。

“想過成功,想過失敗,但從來沒想過放棄。”

所謂巨人,其實也是“相對論”:許多人在試錯階段頹然倒下,唯他獨立寒秋,遂成巨人。打而不倒,倒而再立,屢倒屢立,煉成不倒翁。

如果說在招聘上有什麼原則的話,第一條标準就是要招抱有“能哲學”的人,他們也是最大限度地擁有“不倒翁精神”的人。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有一條就是“追求人類的無限可能性”。他說,在工作中能夠實現新目标的是那些相信自己擁有可能性的人。

什麼是能人?“能人”新概念—敢于說“能”的人!

3.作為部下,永遠不說“不可能”

給下屬布置任務的時候,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形:你剛剛說完,他就說“不可能”!這時候,你是不是心裡特别煩?

有一種人,他還沒做,就說不可能。“不可能”三個字,像“五指山”一樣壓住了他。但請注意,這座“五指山”不是如來佛壓上去的,是他自己壓上去的—這就叫“自我設限”。

如果是一個人,就害了自己;如果是一個經理,就害了團隊;如果是一個總裁,就害了組織。

什麼叫作“不可能”?無非是欠缺一些條件而已。缺什麼條件,你解決了不就完了嘛!

有時候這個條件在本企業内部調動資源就能解決,有時候需要動用企業外的社會資源才能解決,但總有解決之道,這就叫“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作為下屬,永遠不說“不可能”。你所謂的“不可能”,是基于你的眼界所說的,但這個世界到處都是你眼界之外的未知物,總體來說,你有兩大“未知域”:外世界,全球99%的部分你一無所知;内世界,你自己90%的潛能尚未被開發。

還沒探尋“未知域”,就妄言“不可能”,這不是自毀前程嗎?輕輕地這麼一說,之于你,奮鬥之火重重地熄滅了;之于你的上司,期望之光重重地抹掉了!

02

幹标準

幹标準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列三句話:

實踐是最大的師傅。

使用是最大的培養。

圈養是最大的傷害。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3

1.這世上哪有天才,都是地才

倫敦的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就是對照倫敦出租車司機與公交車司機的腦部圖。結論是:前者的海馬區要比後者的海馬區複雜一些。

原因不說你也猜得到:出租車司機每次所走的線路都不一樣,公交車司機幾年都走同一條線。用進廢退嘛!

所以,我說:總統小時候尿過床,部長曾經拖着鼻涕,教授最初不會寫字,音樂家一開始不會唱do、re、mi……這世上哪有天才,都是地才。腳踏實地之才!

承認“地才”,就得承認“實踐是最大的師傅”。古語“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發于卒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0到1中,招來沒幹過的人,很大可能是0的重複;招來幹過的人,很大可能是1的累加。幹過和沒幹過的比值是多大?是1:0=!

幹過和沒幹過,其差别不止于此:幹過的人有敬畏之心,沒幹過的人“無知者無畏”。

下面這段話是我在微博上發的:

“無知者無畏”,在國内是個定性箴言,在國外則是個定量效應——“達克效應”:能力低者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能力高者會低估自己的能力。

鄧甯與克魯格兩位學者通過定量研究給出了答案。比如,在邏輯推理能力的測試上,測試成績隻有10多分的一組,給自己的估分是60多分;測試成績高達80多分的一組,給自己的估分是70多分—總之一句話,能力越差的人,越會高估自己。這給我們兩個啟發。

研究方面的啟發:對一些定性箴言,進行定量研究,也可取得石破天驚的成果。

如果我們覺得一件事簡單而其實之前并沒做過,那麼,這個當口就是一個需要萬分警惕的“關鍵時刻”。

現在還有一個好消息!雖然人的大腦神經元在成年後逐年減少,但科學家發現兩個新情況:一是大腦某些部位(目前認為的是側腦室下層和海馬齒狀回兩個區域)的神經元是可以再生的;二是用腦部位的大腦灰質會變厚。

“灰質變厚”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在某些局部是可逆的,善用腦可增加神經元,至少是減中有增,比如減10增1;另一種可能是勤用腦雖然不增加大腦細胞,但能增加突觸。不管是哪一個事實,都傳遞了一個福音—幹,能夠富腦!

依我看,所謂聰明人,一言以蔽之,就是暫時神經聯系發達的人。

2.選領導優先選那些經曆過“全環節”的人

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兩種出身的領導:一種是一步一個腳印上來的;另一種是坐直升機上來的。

從大概率上講,坐直升機上來的,也會坐直降電梯下去。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經曆過“全環節”。

什麼叫“全環節”?

“全環節”的第一個含義是:從理論到實踐“兩全齊美”。這世上有的人是理論家,有的人是實踐家,但作為事業領袖,最好兩全其美,否則就是“跛腳領袖”。

“全環節”的第二個含義是:縱向上從低端到高端“一貫而通”,橫向上從這頭到那頭“一覽無餘”。

經曆“全環節”有什麼好處?

一個好處是具備“全局視野”,不會見木不見林;另一個好處是具備“全線經驗”,誰想騙他都不容易。

國内國外所謂“輪崗”及“到基層挂職鍛煉”,目的隻有一個,盡可能經曆“全環節”。

東方朔說:“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從這個意義上講,使用是最大的培養。

從“無知”到“有知”,從“無為”到“有為”……多踩一個有效點,多走一段醍醐路,就有可能多創一份人間福!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4

03

局标準

企業招人,格局第一。招對了,招來一個“扛鼎”的人;招不對,招來一個“殺你”的人!

1.七種格局

人的格局,可以有多元劃分體系,但最簡單的是以“決策框架”為标準進行劃分,這樣,我們就可以分出七種格局:一人局,二人局,家庭局,單位局,國家局,天下局,宇宙局。

我們依次來看。

1)一人局

其決策框架,就是隻盯着自己,忽略别人,忽略世界。

一人局的成因,大緻有三:極喜,極悲,極自私。

極喜之人,容易得意忘形,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從而成了孤家寡人。

極悲之人,容易失意忘形,喜歡把自己藏起來,如同隐士一般。

極自私之人,容易一葉障目,為了自己的一把米,可以損失他人的半畝地。

自盡的人,受點壓力就精神失常的人,多數屬于一人局。

2)二人局

其決策框架,就是隻盯着二人,忽略萬萬人。

比如常有這樣的新聞爆出:一對情侶分手,男方喪心病狂動刀子……想想吧,全世界有70多億人,有一半是女人,對于這個男生來說,适齡女子好幾億,況且愛情是沒有年齡界限的……但他全然無視,獨獨盯着這位女子,這就是陷入二人局跳不出來。

真功夫的兩位創始人,在公司裡的股權各占50%。起初,二人同心,公司崛起;後來,二人紛争,公司沉淪。

為什麼古人一面說“打仗親兄弟”,一面又說“親兄弟明算賬”?因為“二人局”也存在兩面性:在耕耘階段,傾向于合作;在收獲階段,傾向于沖突。

從另一方面來說,“送人關”和“招人關”一樣重要:送好了,送走的是一尊佛;送不好,送走的是一個魔。

當然,隻考慮二人世界的幸福,餘事不管。這也是一種二人局。

3)家庭局

其決策框架,就是隻盯着家庭,忽略非血緣關系。

一個人手持國之重器,心裡想的卻是一家私利,這就叫德不配位。重視家庭沒有錯,但如果因家忘企,因家忘國,那就屬于家庭局。

單位局。

其決策框架,就是隻盯着單位,忽略單位之外的世界。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在單位裡死掐,什麼崗位之争、部門之争,寸土必争,搞得烏煙瘴氣,那就是一個單位局,一種窄幅競争,忽略了全社會的寬幅競争。

在單位裡受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的人,也是單位局,他忘記了大千世界。

還有,為了本單位的利益,铤而走險,則陷入了狹隘的“部落效應”的陷阱。

4)國家局

其決策框架,就是隻盯着本國,忽略全人類的普遍公理。

5)天下局

其決策框架,為整個天下。

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法國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譴責道:“在曆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别叫作法蘭西和英格蘭……我希望有一天,法蘭西能夠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将這不義之财歸還給被搶掠的中國。”這就是天下局。

6)宇宙局

其決策框架,為整個宇宙。防範太空垃圾,就是一種宇宙觀。

在上述每個局裡,如果按時間維度劃分,都包含了兩個重要的分局—“即時局”與“曆史局”。

隻權衡當期利弊的,就是“即時局”;既計當代利,又想萬世功的,就是“曆史局”。

2.決策質量:局大優于局小

成功者和失敗者在“局”上有什麼區别?成功者“局”大,失敗者“局”小。

怎麼講?無論決策什麼事,局大優于局小。

打個比方:“局”從小到大可以分為點局、線局、面局、體局。點上正确的事情,線上不一定正确;線上正确的事情,面上不一定正确;面上正确的事情,體上不一定正确。

所謂大戰略家,就是身在方寸心在千裡的人,就是善于把小問題放到大格局中思考的人。一句話,就是在“小局—中局—大局”的“全格局”中穿梭自如、循環思考的人。

現在我們以可口可樂的真實局來說明“局大優于局小”的決策問題(見圖1)。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5

圖1 可口可樂面臨的局

在圖1中,可口可樂最小的局是“1”:局1=美國×可樂

在“局1”中決策,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是一對死對頭,當消費者總量不增長的時候,它們之間進行的是零和博弈。

但可口可樂變一下局呢?來到一個更大的局,比如“局(1 2)”:局(1 2)=美國×飲料

按照我們的設想,決策質量“局大優于局小”,那麼,可口可樂在這個擴大的局中應當能做出更優決策。

而曆史上,可口可樂還真在這樣一個“較大局”中做出過一個優于“較小局”的決策。

20世紀80年代,面對百事可樂對市場份額的鲸吞蠶食,可口可樂的決策層反思過一件事。

他們問自己:美國人平均一天喝多少飲料?答案是14盎司(1盎司等于29.27毫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其中占多少?答案是2盎司。

于是,他們不再把百事可樂作為競争對手,而把精力放在擴大自己在消費者胃裡所占的比例上(即與那12盎司的水、茶、咖啡、果汁等液體飲料展開競争),于是,在每一個街頭都擺上了販賣機。

從此,銷售量節節上升,競争者再也沒有趕上。

由此我們可以繼續推理,不管縱向還是橫向,企業每擴大一個局,都可以做出更為優秀的決策。

在“局(1 2 3 4 5 6)=全球×飲料”這個圖中的最大局中,可口可樂應會做出更具戰略優勢的決策。

事實上,可口可樂走出美國後,成為風靡全球的飲料。

再回顧一下前面提到的,處不成對象就動刀子的人,僅僅局限在二人局,而沒進入億人局;在單位受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的人,僅僅局限在單位局,而沒進入社會局。

把局放大一點,就沒有什麼想不開的事;溺在太小的局中,遇到再簡明的事,都有可能變得不開明。

在圖2中,橫軸代表從小到大的局,每個較大局都包含了前面的較小局。縱軸代表每個人、每個組織所面臨的三項基本任務,即生活、學習、工作。

在不同的局中決策這三項基本任務,決策質量是不一樣的,一般地,在較大局做出的決策質量優于較小局。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6

圖2 決策質量:局大優于局小

在小局裡解不開的謎,到了大局裡簡直就不是問題。

在小學數學裡,那些整體與部分的計算問題簡直繞死人;但到了中學數學,一個方程式就讓答案簡單明了地呈現出來!跳高一層想問題,局大了,出招自然高。

3.位與局

我很早就觀察到:地位提升人格。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平時想的也就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突然有一天升了職,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格局一下子宏大起來,“在其位謀其政”,不再隻計較個人的小九九了。

但如果地位提高了,格局沒有提高,就會形成“位局錯位”。“局不稱位”,“位”就難以持久,甚至“因局毀位”。

比如貪官,有的位已至省部,局卻限于家庭,最終锒铛入獄。

4.砍頭式誤區

2014年,我在公司寫了一段話:招聘要注意一個問題,一定要招那些在自己管轄範圍内能“制造系統”的人。

一個不能“制造系統”的人,即使在原公司特定系統裡很能幹,到了新的公司,由于沒有原先那個對應的系統,也會成為無用之人,即砍頭式誤區:頭砍過來了,沒有相應的身子與之匹配。

2015年2月,我把它改寫成一首管理詩《砍頭式誤區》:

花大代價從别的企業挖過來一個人,

來了成了擺設,

沒什麼結果。

什麼原因呢?

“頭”砍過來了,

“身子”并沒移過來。

“身子”是什麼?

使他做出成績的那個系統、文化及土壤。

有的人了不起,

他能給你造個“身子”出來;

多數人不能“造”,

若無匹配的“身子”,

請你不要“砍頭”。

關于作者:國夫,本名張治國,“企業生态圈”理論提出者,全球智慧大獎賽發起人。曾任蒙牛集團總裁助理、商學院院長,“航天員專用牛奶”及“選擇蒙牛的五個理由”兩大營銷主策劃人之一。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咨詢并編制企業文化手冊,著有《蒙牛内幕》《蒙牛方法論》。

本文為“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首發,摘編自《文化羅盤:企業文化十大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轉載請與我們聯系取得授權。

職場人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職場上最受青睐的3種人才)7

▲點擊書封或閱讀原文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