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健康的頭号殺手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人口基數龐大,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愛吃,好(hào )吃,能吃,讓我們在享有口福的同時也有龐大的與“吃”有關的癌症人群,如食道癌、胃癌、腸癌、胰腺癌…
吃喝拉撒,人生大事。
作為胃腸科醫生,先從“拉”這個平時令人尴尬的話題聊起。
據說99%的人解大手之後,都會回頭看看自己的“作品”再沖掉。
其實這回眸一看還是挺重要的,也許某一次回眸就能發現重大健康問題,因為在便便中可能就隐藏着結直腸癌的信号。
1、結直腸癌有哪些信号
所謂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在世界範圍内屬于第三大惡性腫瘤,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如滬、廣、深、京已經是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
據2018年中國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37.6萬例,死亡19.1萬例,其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别居第3位及第5位。
近20年來,城市發病率明顯高于農村,可能與高脂肪及高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和纖維素飲食、缺乏适當的體力活動有關。
所以了解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警惕症狀及篩查方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防治結直腸癌起着重要作用。
任何疾病來臨前,都會有一些蛛絲馬迹可尋,比如觀察大便的性狀、顔色、質地、次數等,對發現早期大腸癌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腸癌早期很少出現明顯腹痛腹脹
反而觀察大便更易于發現:
當病變僅限于黏膜,患者可無任何症狀,或僅僅出現大便習慣、性質的改變;
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會刺激腸道增加分泌粘液,即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加,大便粘稠、不易沖走等症狀;
▲結直腸癌表面壞死組織合并感染時,可出現粘液膿性物質,随大便排出,形成粘液膿血便。直腸病變的粘液常常附着于糞便表面。
也因為腫瘤占據了腸腔的部分空間,使正常大便難以通過,亦可出現便秘,大便硬結,量少,大便呈條索狀,變細,甚至因為摩擦腫瘤表面出血,表現為大便中混雜有鮮紅色或暗紅色粘液。
▲細條樣便:直腸狹窄時,便條形狀變細,呈細條樣或扁片狀,一般見于直腸癌。
腫瘤一旦破裂,還會出現拉鮮紅色血,高位結腸病變會有紅褐色血便。
出現以下症狀時候,病情往往已經不輕了!
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多呈隆起型,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症狀,主要臨床症狀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及腹部包塊。
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腫瘤多呈縮窄型,容易引起腸梗阻,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
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便血、排便習慣改變,便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于糞柱表面,誤診為“痔”出血。
由于病竈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
癌腫環狀生長者,導緻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為不全性梗阻。
2、注意 腸癌悄悄盯上了你!
結腸癌近幾年的發展趨勢逐漸“兇猛”,我國腸癌生存率隻有美國的一半。
最新發布的《中國大腸癌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我國腸癌發病和死亡率從30歲開始,到40歲-45歲以後迅速上升。在調查中,30—74歲的高風險人群腺瘤發現率高達6.1%,相當于每16人就有一人有腺瘤或者息肉。
腸癌到來時,無論富人還是工薪階層,都顯得不堪一擊,迅速被擊潰。
統計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0%,而美國為64%,為什麼兩者差距如此之大?
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曆5—10年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
早期的腺瘤息肉一經發現,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隻要發現及時,生存率也高達95%。
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隻有5%。
中晚期腸癌治療中,可能會不得已切除患者的肛門,改為在肚子上用肛門袋收集糞便和廢氣。
除了承擔痛苦,手術加化療費用,給家庭造成巨大負擔。
運氣不好的話, 可能終生在肛門袋裡排便
醫生建議:腸鏡篩查 金标準
2020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
CSCO
篩查指導
CSCO篩查指導
1、一般人群篩查;
① 50~70歲行免疫法隐血檢測,陽性者行結腸鏡檢查;
②後續篩查至少每年一次免疫法大便隐血檢測,陽性者行結腸鏡檢查。
2、高危人群篩查
①有結直腸腺瘤病史、結直腸癌家族史和炎性腸病者為高危人群。
②應每年參加結直腸癌篩查
我是一名長期從事胃腸工作的醫生,若覺得寫得還可以就點個贊、點個關注呗,如仍有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