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8:24:23

李白之謎(217-1)|| 李白從道一生主要分哪幾個時期?

道教被确立為大唐的國教,大唐形成了全民從道的時風。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曾多次下诏,征召民間的道教高手,并授以官職。大唐的很多文人士子為謀得仕進,紛紛從道,進而有“終南捷徑”之說。

李白也不例外。他一生崇道尚道,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更因其特殊的家世,他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緻使他對道教的追随既特别又持久。

李白對道的追求若明若暗,時緊時馳。這與他一生坎坷蹭蹬的際遇有關。李白從道,始于在蜀中的青少年時期:“十五學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之五)在“酒隐安陸,蹉跎十年”,奉诏入京、醉卧長安的青壯年時期,無論落魄還是得意,他都沒有放棄對道的追求。“賜金放還”及至晚年,他一樣“願随子明去,煉火燒金丹”。他在追求仕進理想的同時,更融進了道家思想,借鑒了道家手法。為了實現遠大的濟世抱負,追求自身的價值,他緊跟時代浪潮,試圖通過“道路”而一飛沖天,實現自己的治世之志。現實殘酷,他又以道養生修行,療愈心靈的創傷。在道家思想的指引下,他希望擺脫傳統與世俗的束縛,行為狂放,舉止率性,并将對道的認知與感悟融入詩歌創作。進而形成了浪漫飄逸的詩風。道家思想既融入了他的整個政治生命,同時與其藝術生命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李白一生從道,從其人生經曆看,大緻分為三個時期。

一、蜀中家鄉道教盛行,催生了學道從道興趣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五歲誦六甲”。“六甲”既是唐時啟蒙教育内容,更是道教的專有術數技藝,是道教修煉的符箓功法,初、盛唐時很盛行。李白正趕上了這趟風行大唐時代的高速列車。

當時,他的家鄉江油即是道教盛行之地,很多地方都建有道觀,從道的人甚多。他自己後來寫詩道:“家本紫雲山,道風未淪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就連江油縣尉,也受到了道教的影響:“岚光深院裡,傍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雲入古廳。日斜孤吏過,簾卷亂峯青。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贈江油縣尉》)詩中縣尉,深得道教神髓,大有“無為而治”之境。

李白隐居匡山時,一邊讀聖賢書,一邊開始了道教活動。他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即是最有說服力的例證:“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霭,飛泉挂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李白訪道未遇,惆然若失。即使眼前有美景,也難消除他内心的失落感。此外,還有《尋雍尊師隐居》《登太華觀》《窦圌山題句》等與道教有關的詩傳世。

之後,他還“往來徬郡”,到周邊地區訪道。二十歲時,他登上了蜀中道教聖地峨眉山,寫下了《登峨眉山》詩,整首詩洋溢着對道教仙家的欽羨之情。

此後的四、五年,李白隐居匡山,專事道教修煉,不斷錘煉他的人品、文品和道品。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江油,二十五歲出蜀,将從道之舉轉化為切實的仕進之行。

(待續;講李白我是認真的;版權所有)

文/趙 斌 圖/譚昌永、蔣戈

李白故裡,四川江油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2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3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4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5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6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7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8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9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0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1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2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3

李白曆史事件時間表(李白之謎217-1)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