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江雙創第二期

長江雙創第二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11:48:53

長江雙創第二期?新華網武漢11月26日電(記者馮國棟)當前各地出現大衆創業熱潮,工商窗口經常排滿辦理業務“長龍”從去年開始,武漢工商順應互聯網時代特色,率先打造“指尖上的工商”,群衆在手機上可辦理名稱登記、企業查詢等多項業務,當天申報、當日辦結,人流量變為信息流,窗口前台變數據後台,實行一年多來有效助推“雙創”井噴,衆多創業者為此做法點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長江雙創第二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長江雙創第二期(武漢工商向互聯網)1

長江雙創第二期

新華網武漢11月26日電(記者馮國棟)當前各地出現大衆創業熱潮,工商窗口經常排滿辦理業務“長龍”。從去年開始,武漢工商順應互聯網時代特色,率先打造“指尖上的工商”,群衆在手機上可辦理名稱登記、企業查詢等多項業務,當天申報、當日辦結,人流量變為信息流,窗口前台變數據後台,實行一年多來有效助推“雙創”井噴,衆多創業者為此做法點贊。

破解“雙創”難點和痛點面臨諸多障礙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出台系列措施,着力破除大衆創新和萬衆創業中的“難點”和“痛點”,尤其是6月份國務院出台的《關于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助推創業創新向深層次發展。

《意見》提到,要通過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增強創業創新制度供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營造均等普惠環境,推動社會縱向流動。

記者在廣東、湖北、陝西等地采訪了解到,目前創業創新可謂“遍地開花”,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的落實與創業期待還有很大差距。多數創業者在創業規劃時期都抱負滿滿,在注冊、融資等各環節卻仍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礙。

廣州創業的互聯網公司“秒訂”今年8月初跑到深圳注冊。公司負責人說,在廣州注冊公司,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很難通過;有時到街道辦辦理“臨商證明”要等兩三個星期;開放式衆創空間未能無條件辦理一址多照。而在深圳企業注冊時,名稱審核更容易通過,而且手續更簡單、不需要提交場所證明。

相關人士認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雖然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深化改革仍有薄弱環節,改革成果與預期還有差距:

一是法律以外的部門規章、紅頭文件、地方性法規存在擴大審批範圍、擴張審批權限等問題,影響了改革成效。“紅頂中介”仍存在變相審批、壟斷收費的現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紅頂中介”管理亂、辦事慢、收費高的問題已經有所緩解,但行政主體審批、事業單位評估、關聯企業收費的利益鍊條仍需發力打破。

二是政府部門間“内部流轉”仍存在信息不通暢的問題。目前,各部門之間、各地區之間、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由于信息系統不能互聯互通、實現共享,部門間缺乏積極主動配合,對推行“并聯審批”、加強信用監管、推動聯合執法等改革造成障礙。青年獲取創新創業的信息渠道主要是網絡、報紙、電視、政策宣講會等方式,信息渠道不夠通暢,特别是碎片化的信息多,整合性的信息少,主動搜索的多,有效提供的少。

“在創業、創新中,政府部門也要根據職能積極創新。隻有轉變思路和理念主動探索,才能扭轉工作‘被推着走’的被動局面,做到自我發力。”武漢市工商局副局長李向榮說。

打造“指尖上的工商”助力“雙創”井噴

武漢市工商局長高丹彥認為,簡化審批、放寬準入,能有效催生小企業“鋪天蓋地”湧現,促進大企業“頂天立地”。這需要做好“互聯網+”的大文章,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産力。

走在路上,坐在咖啡館裡,甚至在上飛機之前,隻要你手上有一部智能手機或平闆電腦,登錄微信、APP客戶端或武漢工商官網,就可輕輕松松完成一家企業的名稱登記。對于武漢創業一族來說,開公司更加方便,用手機就能随時随地注冊一家企業。

武漢鑫豐隆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楠說:“2013年我辦理過一家公司的注冊登記手續,因為不能當場核準,再加上自己有事耽擱,結果第四天才去領取名稱核準通知書。現在在微信平台上辦理隻花一天就能辦好了,方便多了。”

自2014年3月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各地降低創業門檻,出現大衆創業熱潮,工商窗口經常排滿了辦理業務的“長龍”。而武漢推出的“指尖上的工商”,讓這些窗口告别了擁擠不堪,群衆眼中的“難點大廳”變成了政務改革的“亮點大廳”。

過去,在武漢市工商局辦事大廳,辦事人多、耗時較長。據統計,目前武漢注冊的企業有30多萬家,而全市工商系統工作人員約2000人,其中,一線窗口的服務人員在220人左右。業務高峰時,即使窗口全部開通、全員上崗,一個窗口一天要接待、受理80多筆業務,耗時長、效率低。工作人員忙得焦頭爛額,而排長隊則讓一些辦事人無奈之下投訴部門辦事效率低。為解決業務井噴與人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武漢市工商局也采取過電子監察、微笑服務等服務方式,但收效甚微。

高丹彥說,從為企業服務的角度講,工商部門是企業“出生”或“落地”涉及的第一辦事環節,最貼近企業,理應也是政府部門改革力度最大的部門。為主動适應“互聯網+”趨勢,武漢工商從2014年開始探索數據整合與運用,落實商事制度改革,助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實踐“互聯網+工商服務”,先後推出“智慧工商”系統,企業檔案雲服務、智慧工商移動APP以及企業智能KEY、企業專屬空間等新型服務。

記者發現,武漢工商實踐的“互聯網+”政務主要有三個特色:

一是把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工商管理職能中,打造多功能的信息化技術平台。如将工商注冊登記、商标、合同、消保維權等職能納入平台建設,目前已實現名稱登記的全程電子化,截止今年10月,武漢工商部門共受理企業名稱登記約9萬戶,其中通過企業名稱移動登記系統辦理的約6萬戶,占總量的66%。絕大多數申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此類業務。

二是讓工商監管方式适應互聯網發展形勢,利用信息技術對監管薄弱環節予以加強,提升管理效能。武漢工商目前正着力打造“武漢市網絡交易監管系統”,督導網絡經營者以明示“營業執照電子鍊接标識”等方式實現網上亮照經營,強化對網上交易違法行為的電子取證,從而使得網絡制假售假行為得到遏制。

三是圍繞商事制度改革,讓工商部門的服務貼近企業與群衆需求,打造便商便民的發展環境。武漢工商于今年設置多台自助打印終端,辦事者需要查詢企業的有關信息可以進行自助查詢和打印。通過打造“武漢工商”微信和APP,實現了業務由傳統“面對面”為“鍵對鍵”,不僅降低了企業人力、時間等成本,還可防止“吃、拿、卡、要”等職務風險,對隊伍建設、方便企業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高丹彥表示,武漢工商下一步還将逐步實現企業設立、變更、注銷、備案、電子營業執照等注冊登記業務的全程電子化,方便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此外還将在大數據分析方面開展工作,為政府經濟分析提供決策依據、當好“參謀”。

依托互聯網讓審批改革由“質變”向“量變”轉化

“創新創業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多位創業者向記者表示,政府對創新創業最大的扶持就是“适當地放手,培育公平環境”,加快推進簡政放權,讓企業有更多精力關注産品和市場。

相關專家認為,由于簡政放權直接涉及權力和利益調整,因此是改革“硬骨頭”。一些地方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調整是好的,但僅是“量變”。如果止于此,難免會重蹈覆轍,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要實現政府職能的“質變”,還須找準“互聯網+”政務的突破口,将改革做好,做實。

“政府部門的數據如果不用,放在硬盤上,就是垃圾。群衆來查,還告訴群衆這些數據涉密,不讓查,即便是讓查還要收費。政府部門類似的情況多了,敢創新創業的人就少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老百姓辦好事,出發點非常好。”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尚重生說。

尚重生認為,武漢工商适應了網絡時代發展趨勢,這樣的探索和改變是有益的。改革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和觀念轉變,而這就要求政府職能部門轉變思路,從搞管理變成做服務,真正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出發設計、提供服務。

專家認為,“互聯網+”作為一個國家戰略,根本目的是為了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互聯網+政務”應該通過信息技術構建一個信息公開、共享的環境,從而更大限度地推動創新創業。政府部門隻有不斷創新才能适應并引領“互聯網+”這場變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說,“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不僅僅是工業化,而是将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中關鍵就是創新。隻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

專家認為,積極嘗試和開放心态是解決新業态和舊管理矛盾的有效途徑。當前政務改革所遇到的問題,主要在于有些部門和人員從部門利益出發,采取放大不放小、放責不放權、放虛不放實、放内不放外等做法。對于基層而言,要讓局部小群體利益服從大局利益,将政府和市場有機結合。隻有二者結合得好就會産生“1+1>2”的效果,就能更好地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