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刊發了方言的文章,介紹了威海職業學院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情況。盡管我院的改革有些還處于探索階段,有些隻是初見成效,但我院必将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攻堅,以更實舉措提高改革成效。
今天,打破慣例,不是就職業教育的某一個話題展開評論和交流,而是将一所高職院校作為直接的評述對象。
這是一所不在北上廣深、不在省會城市,甚至不在二線城市、不在省内區域大城市的高等職業院校。它的出身甚至算不得“根正苗紅”,而是一所由電大、教育學院、工業學校、技術學院合并而成的高職。
為什麼選中這所高職院校作為今天這個評論專欄的對象呢?
因為,近年來它頻頻主動作為,在職業教育領域折騰得風生水起,讓人眼前一亮。
這所高職主動搭建起“上合組織國家職業教育交流平台”。
這所高職主動建構了學校資源管理資産運營公司,積極探索學校經營性資産更好更積極地融入教育教學實習實訓。每個二級學院都有面向市場的經營企業,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資源與産教融合型企業運作相結合。
小微公司——弄麼巷
小微公司——威之膳品
威職旅實訓拓展基地
這所高職主動牽頭成立了“全國職業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聯盟”,又成立了本省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參與的愛國主義教育聯盟,在牽頭引導省内院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又将本省高職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全國的兄弟院校的交流達成了可能。
這所高職主動在校内擴展空間,設立了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由大學生唱主角,為大學生量身打造代理注冊、貨源對接、電商平台對接、快遞物流、投融資等15項“一站式”創業服務,融入教育教學和電商孵化各個鍊條,構建了跨境電商、旅遊電商、直播電商、品牌電商、電商托管等産業模式集群,成為學生鍛煉自身能力的最佳場所。
雙創孵化基地
唯智衆創空間
電商實訓
綜合服務中心——菜鳥驿站
這所高職主動告别“終身制”,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五唯”桎梏。該校剛剛結束的第五聘期專業技術崗位競聘在校内外引起震動:1名教授、4名副教授因為業績處于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級低聘,同時有14名青年教師則因業績突出而被破格直聘為副教授。職稱制度的改革給長期沉悶的校園帶來的活力,也在全國院校中激起波瀾。
青年教師副教授張雪
這所高職,一方面主動到相關部門軟磨硬泡、反複協商,一方面積極向市政府相關領導請示彙報、全力争取,生生将一艘總長41米、總噸位203噸的行将被報廢拆除的退役漁政執法船開進了自己校内湖泊,除了作為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等專業開展現場教學、實境教學的大型實訓平台,還将面向社會承擔海船和内河船員培訓任務,作為水上運輸行業職業資格鑒定基地及職工崗位培訓或再就業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基地。這也使國有資産利用效能最大化。
船舶實訓基地——“威職号”
這所高職,就是威海職業學院。
在威海這樣一個非中心城市,一個人口不多的濱海小城,卻有着這麼一所堪為職教表率的努力者,其實無他,就是一個詞——“主動”。這大概就是威海職業學院能夠脫穎而出的根本。
這個“主動”,既包括向外的主動亮相、主動争取,又包括向内的主動挖潛、主動“揮淚斬馬谡”。
用該校領導帶着些自嘲也尴尬的話說,就是“充分發揚‘小事不要臉,大事不要命’的精神,抓住一切機會,全力争取,以“一切資源都是教學資源”“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成為當地的職教擔當。
二級學院師生管理校内酒店
修繕“威職号”
新聞采編實訓
在該校的簡介中,有一段話引起了筆者的關注:“推進‘放管服’改革,編制下放事項清單,逐項推進流程再造。”這段話常見于政府部門的“簡政放權”介紹,在高校中卻不多見。大學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其管理運行理應尊重教育的規律。然而,在當下的高校制度設計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來處理學校各項事務。雖然高校的“去行政化”一直是業内外的共識,但是知易行難,部分高校“行政化”甚至“官僚化”的傾向,已經成為制約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行政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被動”“不擔當”“不作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威海職業學院勇于“刀刃向内”,從“還教育本來面目”入手,從根本上為全校上下的“主動作為”清除制度障礙。這些事情沒有誰讓學校和校領導班子去做,但是他們自己主動想到了,想到了之後,規劃到了,規劃之後還做到了,做到了之後還持續不斷地做深做系統、做好做鍊接。這就是主動性,這就是一種力量和朝氣,更是希望。
想幹事和想幹成事的人和院校,其實就是要向威海職業學院這樣的表率學習,學習他們不懈的努力和不計較的胸懷,隻要有利于學校發展有利于學生發展,就積極主動地改革,就積極主動地去捅破天花闆,盡力打開所有的可能性。
做到這一點,你也能成為職教擔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