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吻痕(天使之吻)出生~出生後12個月
鹳吻痕也稱為天使之吻,形容的是嬰兒頭皮上、從頸到背或橫穿眼皮的皮膚上,乃至人體任何部位出現的粉紅色的斑塊。這些斑塊分布在人體中線附近。
“鹳吻痕”這個名字來自關于鹳的神話故事。傳說中,鹳是抓着嬰兒的背部和頸部将其偷走的。“天使之吻”是傳說中天使親吻嬰兒的部位—眼皮。
實際上,它們都是皮膚表層存在過的許多細小血管所緻。當嬰兒哭鬧或發熱時,血管就會充盈,斑塊就會變得較紅。大約三分之一的嬰兒出生時可見到鹳吻痕。随着嬰兒逐漸長大,這些斑塊也會逐漸消失。除了長在頸背的鹳吻痕可持續終生外,其他部位的斑塊多數會在18個月内消失。
父母應該做什麼?
對于這些斑塊,父母無須做任何事情。這些正常的色素沉着多半可随時間逐漸消失。
何時應向醫生請教?做怎樣的檢查?
由于鹳吻痕屬于良性問題,不需要看醫生和服用藥物,也不需要進行任何檢查。
血管瘤(出生~出生後12個月)
血管瘤指的是血管在皮下的聚集。血管瘤部位的皮膚平整或高出皮膚;形似圓形或不規則形;顔色鮮紅、發藍或深紫色。大小不一,小如筆尖、大如硬币。根據皮膚的顔色和紋理,有些稱為草莓斑。10%以上的1歲以内嬰兒,皮膚上都可見到至少1塊這種斑塊。
血管瘤有3種類型:典型的草莓樣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
草莓樣血管瘤經常是扁平或輕度隆起,呈現鮮紅色;
深部血管瘤處于皮膚較深層,局部皮膚呈現紫色或藍色;
兩種類型的混合即是混合型血管瘤,具有兩者共同的特點。
有些血管瘤在嬰兒出生時即可發現,但大多數都要等嬰兒長到2~3個月時才能顯現。這3種類型血管瘤剛顯現時,皮膚顔色為白色、藍灰或粉色。幾周後,草莓樣血管瘤變成鮮紅色;深部血管瘤變成藍色。血管瘤内的血管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增長快得多。這也是1歲内血管瘤的大小可增加3~4倍的緣故。
嬰兒1歲後,血管瘤通常就停止了生長,但有些到2歲時才停止。對草莓狀血管瘤來說,血管瘤停止生長的最初征象是血管瘤周圍出現白色斑塊,好似暈輪,血管瘤中間出現了白點。這些迹象表明血管瘤内的血管開始退縮—醫學上稱為退化。
各類型的血管瘤到嬰兒5歲時,有50%将會消退;7歲時,有75%将會消退;9歲時,90%會消退。有些血管瘤消退後,局部會留下淡粉色或白色的斑塊,但大多數情況下不留任何痕迹。
父母應該做什麼?
如果發現血管瘤破裂出血,父母應該用潮濕的布或紗布輕壓出血部位。如果已輕壓5~10分鐘,出血仍然不止,就應該去看醫生。
何時應向醫生請教?
第一次發現血管瘤時,應跟醫生取得聯系,了解嬰兒的情況。如果事情并不緊急,不需立即看醫生。當血管瘤出血較多時,應請教醫生。一般情況下,血管瘤出血都可自發停止,不需看醫生。
如果采取了加壓措施,血管瘤出血還是超過了10分鐘,就應看醫生;或者血管瘤長在容易受到車座、床墊或其他物品摩擦的部位,而且經常會出血時,也應看醫生。
如果血管瘤引起了連帶效應,也就是說,血管瘤壓迫了鄰近的器官,就應進行密切的醫療監測。
應進行怎樣的檢查?結果能說明什麼問題?
由于血管瘤由血管組成,血管又是血液輸送到全身的管道系統,皮膚下的器官自然也可能出現血管瘤。
當嬰兒存在深部或混合型血管瘤時,CT掃描或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發現是否累及内髒器官。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旦發現巨大血管瘤,應測定全細胞計數。
有哪些治療方法?
出血過多的血管瘤需要藥物治療或手術去除。
藥物治療通常選用激素,激素可以抑制血管瘤内血管的生長。頭幾周或幾個月内,使用相對大劑量的激素。使用激素會出現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食欲改變、情緒不定或過度興奮,還有暫時性生長緩慢、身體腫脹(特别是面部)、胃腸潰瘍、延誤常規疫苗接種等。不過,停止用藥後,所有的這些副作用都會消失。
另一種治療方法即是外科手術。在血管瘤生長旺盛期,激光治療能抑制血管的生長,使血管退化。傳統外科切除血管瘤的辦法也可應用。
注意:不論藥物、激光還是切除,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取決于其大小、形狀、位置和類型。皮膚科和外科共同會診可以選定最佳的治療方法。
可能發生的并發症有哪些?
血管瘤最嚴重的并發症是Kasabach—Merritt綜合征。這種綜合征十分少見。形容的是血液中具有凝血功能(稱為血小闆)的成分,經過血管瘤的血管時受到破壞的現象。
流經血管瘤且血小闆受到破壞後的血液,流到身體其他部位時,其凝血能力大大減退,很容易造成内髒出血。隻有嬰兒存在巨大血管瘤時,才可能會出現Kasabach—Merritt綜合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