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殘酷而被稱作“索姆河地獄”的索姆河會戰結束。索姆河戰役(英語:Battle of Somme,法語:Bataille de la Somme,德語:Schlacht an der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雙方傷亡共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于實戰中使用坦克。
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戰役爆發,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這場被列入史冊的最血腥戰役,損失與戰果嚴重不成比例。英軍和法軍試圖在約30千米寬的正面突破德軍防線,然而經過四個月的艱難戰鬥,平均隻推進了5~7千米。為了這微不足道的戰果,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4.6萬人喪生,47.8萬人受傷。德軍因為處于防禦态勢,傷亡相對較少,12.2萬人喪生,34.3萬人受傷。
英法軍隊為前線配置了數量龐大的火炮,其中包括平均每千米正面有40門重炮,另有100門其他口徑火炮。戰鬥中,英法軍隊共向德軍發射大約800萬枚炮彈。
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這種裝甲怪物在戰鬥中起到了讓德軍望風而逃的效果,并對敵人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
1916年6月24日,英軍經過充足的準備下,先出動了約1400門火炮,對德軍陣地進行一周的的猛烈炮擊(6月24日—7月1日),共發射了約150萬發炮彈。英軍希望透過炮火轟擊,達到消滅德軍戰壕的目的。但事實上德軍隻有些微死傷,炮火不足以摧毀戰壕,其中約1000門是野戰炮,對戰事并無多大作用。。7天的炮擊,雖然幾乎完全摧毀德軍第一陣地,部分摧毀第二陣地,但失去了進攻作戰在戰術上應保持的主動性。
7月1日,英國第4集團軍從馬裡庫爾至埃比泰恩25公裡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由英國第3集團軍第7軍在其左翼掩護;法國第6集團軍從羅西耶爾以北索姆河兩岸向佩羅讷方向實施輔助突擊。當日,法軍和英軍右翼突破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為德軍壕溝陣地所阻。英軍采用密集隊形突擊, 遭德軍MG-08的強大火力殺傷,損失近57,000人。
7月2—3日,英軍右翼和法軍攻占德軍第二道陣地,法軍一度占領巴爾勒、比阿什等德軍防禦要地。此後數日,由于德軍投入預備部隊以及英、法聯軍本身在突破戰術和指揮調度方面存在着嚴重缺點(對各地區的突擊規定繁瑣,限制了軍隊的主動性等),以緻推進緩慢。
7月19日,德軍指揮部又投入新一波預備部隊,為便于指揮,将第2集團軍分編為由貝洛将軍指揮的第1集團軍和加爾維茨将軍指揮的第2集團軍。并在防禦上加長縱深,構築了補充防禦地區。
7月中旬,英、法聯軍僅向前推進數公裡,未達成作戰的預期目标。而又損失了不少部隊。
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聯軍将其部隊增強至51個師、飛機增加至509架;而德軍增加到31個師、飛機增到300架,由于作戰的遲緩、膠着,遂轉變成為消耗戰。
9月3日起,法國米舍萊将軍的第10集團軍、英國加夫将軍的第5集團軍分别投入戰鬥,戰場正面範圍擴大到50公裡寬的戰線。德軍增強至40個師,又不停加強陣地的防禦工事。因此英、法軍隊的推進速度平均每晝夜僅有150至200米。
9月15日,英軍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MarkI坦克(共49輛坦克,實際參戰僅18輛),配合步兵進攻,推進了4至5公裡。這是戰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對守備方的德國步兵産生了心理震撼,使他們放棄陣地不戰自退。但由于坦克的技術與裝備尚未完善,加上戰線寬廣(10公裡18輛坦克),仍然沒有達成打開突破口的作戰目标。戰術層級的運用成功并未能引導作戰勝利。雖然英軍後來又使用了兩次坦克,同樣收效不大,倒讓德軍開始學習如何對付敵方這個龐然巨物。
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于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兩國的作戰計劃宣告失敗。
在戰史上的評論是: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典型壕溝戰。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最多的。英軍投入作戰兵力有54個師,法軍有32個師,德軍則為67個師。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傷亡794,000人,郤未能突破德軍防禦,僅推進5—12公裡。德軍則損失538,000人。德國雖然失去240平方公裡的壕溝陣地,卻成功阻截了協約國的戰略計劃。但協約國在西南戰線的勝利仍使得戰局的主導權逐漸從德國移向協約國。
至于用兵學方面的檢證是:在正面狹窄的地段上,接連實施多次步兵突擊來突破敵陣的戰術,成效不大,而且極有可能耗損巨額兵力。此外,這場戰役促使其他強權國家開始裝備坦克等類型的陣地突破用重型器械,并發展反制這類重裝備武器的兵器,從而帶動并啟發了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工業的蓬勃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