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長沙,你會想到什麼?
在傳統旅客眼裡,長沙是“橘子洲頭”、“漫江碧透”;在奶茶愛好者心中,是“茶顔悅色”、“大排長龍”;也有打卡達人,選擇了“坡子街上”、“火宮殿口”……如今的長沙,是遊客心中的旅遊熱門,也是不少人希望紮根的夢想居住地。
文|成桂
編輯 | 程言
“走南闖北,還是覺得長沙最适合我。”自畢業後,因為工作輾轉多地的90後女生趙媛,見識過不同的城市風貌。當走到了擇一城長居的人生路口時,她還是選擇了母校所在的城市,在長沙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
和趙媛一樣選擇定居長沙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此前,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發布的《理想之城榜2021》顯示,長沙作為十年間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公共空間、生活舒适、市民準入、市民待遇”等維度,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在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發起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活動中,長沙更是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長沙人的幸福感究竟從何而來?
究其原因,既有适宜的房價、優秀的醫療和教育這些吸引人安居樂業的“硬件條件”,也有豐富的市井煙火和人文風貌等“軟件優勢”。但歸根結底,隻有生活其中,感受着這座新型智慧城市的各種日常美好,才能發現“雲上長沙”的魅力所在。
一碗“放心肉”的幸福感
每天趕早市買菜的阿蘭,最近養成了一個新習慣。
買豬肉時掃描二維碼支付,在支付頁面一并查看産品來源和票證信息,可以知曉商戶的肉是什麼時候采購的,新不新鮮,有沒有檢疫合格證,來源是否正規。能細細回顧這份食材的“千裡奔赴來相會”,阿蘭購買時更放心了,做起全家都愛的東坡肉來,自然也更安心。
通過這個放心肉平台,有人安心了,也有人省心了。
如今,長沙市場監管局的監督人員坐在辦公室大屏前,就可以全面監控生豬市場從屠宰、批發到零售全鍊條的各個關鍵環節,一旦發現異常或接到系統預警,便可迅速行動,直擊問題現場,工作效率和精準度均獲得了大幅提升。
衣食住行,長沙無處不體現科技的智慧。無數遍布雲端的智慧化應用,讓生活在長沙,成為一件幸福感滿滿的事情。
對于不少在梅溪湖和高新區工作的長沙小夥伴來說,從去年4月開始運行的“智慧定制公交”,讓他們感受了一把“真香體驗”。通過雲平台聯動紅綠燈,以及設定專用車道,在不影響道路交通的情況下,這些智慧公交線路實現了“一路綠燈”的快速通行,為上班一族争取到寶貴的20分鐘早餐時間。
公交司機陳師傅自豪地說,“這條線上(早晚高峰)沒有一輛車比我們快,我們不用等紅燈,系統感應到了車輛,就自動綠燈放行。”
想要找工作的長沙市民,不需再花一兩個月待崗求職,也無需一直在大街小巷穿梭覓職,隻需以線上方式投遞簡曆,與企業招聘者“直聊”,實時獲取反饋。
“升級後的長沙人才網,讓更多打工者在家門口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提升了幸福感和獲得感。”長沙人才集團首席信息官曾勝遂提到。
而作為諸多長沙“小确幸”幕後的“開拓者”之一,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武深知——這種幸福感,并非一日之功。
數字化政務,在探索中蛻變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國家立法的關注重點,也是地方行政部門日常監管的重點事項。
以消費量龐大的豬肉為例——對于肉類的監管,《食品安全法》都有相關的清晰規定;各地對于生豬定點屠宰,也早有相關條例約束。
因生産、流通、交易鍊條長,生産環境衛生監管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豬肉一直是最容易出食品安全問題的肉類之一。如何避免染病豬流入市場,既是老百姓一大關切,也是政府科技資源投入最多的監管事項之一。
想要保證以豬肉為代表的食品安全,溯源必不可少。隻有從頭到尾掌控了整個鍊條,才能有的放矢、精準快速地隔離問題環節。但生鮮食品的完整溯源,其實并不容易。長沙市場監管局科技和信息化處副處長郭欣平,提到了過去探索路上的曲折:
“幾年前,和全國許多城市一樣,長沙早已嘗試投入建立食品安全相關系統。但在當時,技術尚未如今天一樣成熟,技術制約導緻許多應用難題。比如,經營者接入門檻較高,普通老百姓也無從溯源。”
這種難題,并不隻在于食品安全一例。在疫情影響下,長沙人才市場也正在經曆着蛻變。
人才市場面對着全長沙市的就業大盤,除了受過高等教育、懂得用多元化信息手段求職的應屆生,人才市場還有大量承擔着城市就業“毛細血管”功能的基層勞動者們——他們往往不太懂得靈活運用網絡技術手段來求職。
在疫情尚未發生的過去,雖然效率不如線上,但基層勞動者尚可以“勤能補拙”,在線下人才市場多跑動,謀得一薪半職。
但疫情改變了一切。
受出行政策影響,企業和求職者的線下求職明顯不如以往便利,而線上的人才網,依然在使用傳統的在線投簡曆模式——企業招聘者機械地發布崗位、求職者一個一個地“海投”,雙方都處在漫長的篩選和等待的過程中。更不用說一些基層崗位,因為簡曆填寫得不規範不完整,導緻求職者被錯誤地篩掉。
時間差和信息差的存在,讓匹配的雙方卻錯過彼此成為了某種常态。
曾勝遂表示:“作為國有人力資源企業,如何用數字化手段,補缺中低端的就業市場,為中小微企業和基層勞動者兜底,穩住就業大盤,成為了人才集團亟需解決的問題。”
類似長沙市場監管局和長沙人才集團這樣的曲折與困難,其實長期存在于市内各部門、各單位的數字化之路上。
“早期的政務信息化建設,每個單位都喜歡自己一個人從底層做起,”張武說,“部門間的聯系很少,需求和指導思想也不一樣,同一個單位内部存在多個業務系統,甚至相互間都是不聯通的,比如一個醫院裡幾十個系統相互認定不了,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島。”
自己打基礎、自己建機房、自己組團隊、自己搞開發,自下而上埋頭單幹,是過去典型的操作。結果就形成了群衆每辦一件事、每經過一個單位,都可能要裝一個APP的局面。“降本增效”,也成為擺在長沙數字化轉型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開拓者”與“七十二變”
長沙推動數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也是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規劃、科學管理來加強部門間的協同的過程。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推進“互聯網 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随後在2017年,長沙開始啟動城市政務雲的建設探索,并在2019年正式成立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開始有的放矢地去推動整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逐步實現“攜網上雲”。作為長沙數據資源局的第一任局長,張武深感責任重大。
他認為,過去信息化建設的種種局限性,并非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一個觀念轉換的問題——從方便自身管理的思維慣性中跳出來,進入到服務群衆和企業的角色中去——核心思想,就是讓企業在參與中獲利,讓群衆辦事變得更加便利。
“減少重複建設,消除信息壁壘,實現跨層級、跨領域、跨業務、跨系統聯動,讓整個城市形成一個協同起來的智能體,這才是智慧城市的應有之義。”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全天候的綜合服務平台,讓老百姓可以一站式享受到所有的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帶着這樣一個願景,長沙一步步開始了“政務一朵雲”的建設。首先實現不再進機房、不再買硬件服務器,而使用政務雲來統一提供基礎算力,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中,完成了由部門政府向整體政府的轉變。
三年磨一劍。從2019年至今,在長沙數據資源局、華為雲和各單位衆多軟硬件工程師的三方合力之下,一個按需供給、據實結算的雲服務模式實現了。
從打破内部壁壘開始,統一機房、集中算力、保障數據安全,一套組合拳下來,在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方面,比起過去的分散建設,統一機房的成本直接“腰斬”,每年節約資金約七千多萬元。
“降本”雖已小有成效,但接下來的“增效”才是重點。
要把長沙“政務一朵雲”打造成一個高度協同的智能體,在張武的設想中,“長沙雲”需要一個統一的雲底座——它不僅得擁有安全穩定的“銅牆鐵壁”,還得會“七十二變”,讓每個部門、單位都能在同一個底座上,按需定制自己的業務模塊,實現不同的業務需求。
這對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長沙雲二期項目的中标方,華為雲工程師在與長沙數據資源局等需求單位碰撞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了“七十二變”長沙雲的搭建方法——采用全國首創的“政務雲 公有雲”模式,并引入“按需供給、混合部署、一雲統管”的分布式雲原生架構。
深度實踐雲原生架構的長沙雲,徹底改變了政務雲應用的生産方式——例如某單位想在政務雲上增加一個便民新應用,支持開發的第三方技術團隊可以直接在雲上完成整個開發流程,告别了漫長的瀑布式開發和龜速上線,也不再會因為多人同時登陸而出現宕機卡頓。
參與了去年長沙數字人民币搶紅包項目的第三方開發團隊成員——長沙市民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衛夫說道:“當時發了30萬個、總額4000萬元的紅包,也就是30萬人會中獎,并發率是非常高的,華為雲從上海和廣州都派了好多人過來一起研究這個事情,上報到數據局後,決定采取政務雲加公有雲的混合模式進行開發。”
“原來我們政務雲的架構是支撐不了的。”張武談到,“所以我們當時聯合華為,進行了混合部署,一旦政務雲這邊的資源并發量大,公有雲的資源就會自動補過來。”
“面對這麼大規模、大流量的高并發,長沙做到平穩運行無宕機是不容易的,這在全國數字人民币發放活動中都是比較出色的成績。”談到這點,張局長的微笑中,似乎流露出了一點自豪。
張武表示,如今長沙已經在市級層面實現了“政務一朵雲”,接下來還要繼續往區縣一級持續推進。
在長沙,建設智慧城市“一朵雲”
在長沙數據資源局的規劃之下,依托華為雲底座的技術基礎,和長沙“政務一朵雲”業務支撐,目前“我的長沙”APP已經擁有超750萬注冊用戶,覆蓋全市半數以上常住人口,彙聚了疫苗預約、健康碼出示、公交地鐵刷卡等1700多項城市服務,為長沙百姓帶去了各種優惠和便利,市民指尖一點即可暢享美好數字生活。
依托華為雲技術搭建的“放心肉智能交易監管平台”,實現了全鍊條可追溯,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獲評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的“全國市場監管十大智慧監管”創新舉措之一。
如今的長沙人才網,已經構建了大數據精準匹配能力,不僅大大提升人才和企業之間的匹配效率,實現快速精準的“雙向奔赴”,還可幫助政務部門摸清就業大盤,為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接入了近120家醫院的“智慧醫療”項目,有效破解了群衆就診排隊時間長、問診時間短的難題。
通過“智慧教育”打造的雲上課堂,在疫情期間支撐了百萬師生的“停課不停學”。
而在長沙“政務一朵雲”和華為雲技術的基礎上,長沙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天網工程、智慧交通、智能網聯公交、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城市體檢平台等一系列智慧應用項目也得到了深入推進,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
在長沙數據資源局的統籌下,長沙“政務一朵雲”能有“七十二般變化”,化身成為市民在不同需求下的便利法寶。長沙雲不僅改變了過去各單位分散且割裂的電子政務體系,盤活了不同部門的政務資源,形成了以市級為主,區縣雲、行業雲、公有雲等為輔的創新架構,所帶來的諸多民生便利、給長沙百姓帶去的點滴幸福感,也凸顯了數字化城市治理的價值。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全面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
作為長沙推進數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支撐底座,全面擁抱雲原生的長沙雲,無疑将在政務雲3.0的新階段,成為“全國政務雲标杆”,為全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更多經驗。
在長沙,這座新型智慧城市的“一朵雲”還将展現什麼樣的新魅力,不妨拭目以待。
*文中趙媛、阿蘭為化名
(專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