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八大盟城市?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3日電題:内蒙古興安盟:“最窮地”的逆襲,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内蒙古八大盟城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3日電題:内蒙古興安盟:“最窮地”的逆襲
新華社記者王靖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曾是内蒙古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多年來,經過精準扶貧,興安盟産業遍地開花“除窮根”,扶起貧困戶志氣“拔病根”,5個國貧旗縣市全部摘帽,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45萬貧困人口脫貧。在脫貧攻堅的“大考”中,興安盟交出了“高分”答卷。
處處是産業,人人增收忙
在突泉縣,天興奶牛公司是政府選定的扶貧龍頭企業,近年注入京蒙扶貧資金6000萬元,通過吸納就業、奶牛寄養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58歲的脫貧戶李井華曾患有乳腺癌,老伴有哮喘,幹不了重活。她把2頭牛寄養在天興奶牛公司,每年分紅3000元,自己在公司給工人做飯,每月收入2100元。“加上土地流轉的1萬元,目前我家年收入超過35000元,穩定脫貧一點問題沒有!”她信心滿滿地說。在天興奶牛公司,像李井華一樣務工的貧困戶有17戶,寄養奶牛獲益的農戶有1912戶,其中貧困戶246戶。
記者在興安盟采訪看到,産業興旺是興安盟脫貧攻堅最鮮明的特征。突泉縣的肉牛産業、阿爾山市的旅遊産業、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刺繡産業……每個旗縣市目前都培育出了“拳頭”産業,絕大部分貧困戶都與這些“拳頭”産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實現增收脫貧。
除了融進旗縣市裡的“大産業”,興安盟還引導貧困戶發展家門口的“小産業”——“庭院經濟”,在庭院裡種植食用菌、中草藥、紫皮蒜等,千方百計為他們尋找增收渠道。突泉縣太平鄉五三村組織農戶在庭院裡種植紫皮蒜,而九龍鄉永豐村則種赤芍。
“雖隻有千兒八百塊錢,但對我們貧困戶來說又多了一筆收入,穩定脫貧多了一層保險。”永豐村貧困戶周洪發說。
扶起“大志氣”,充滿“精氣神”
午飯時間,剛從田裡忙完的李喜春沒有回屋吃飯,而是到屋後給12頭牛、34隻羊喂完玉米麸子和青貯玉米,才安心回屋吃飯。“牛羊就是我的寶,他們吃好了,我胃口才好。”68歲的老李樂呵呵地說,“我還指望它們給我養老呢!”
2016年,李喜春還是突泉縣太平鄉賽銀花村最貧困的人,老伴患哮喘,自己有風濕病,兩人病恹恹的,對生活沒信心。通過健康扶貧等一系列幫扶政策,2018年李喜春成功脫貧。如今,家裡的牛羊價值超過25萬元。
精準扶貧讓貧困人口物質生活變得豐裕,精神世界也更加充實。通過扶“智”又扶“志”,扭轉了貧困人口“等靠要”的消極思想,鉚足幹勁增收,信心百倍過好日子,貧困人口迎來脫胎換骨式的轉變。
走進突泉縣五三村脫貧戶王金霞家裡,牆面潔白,瓷磚光亮,39寸電視和嶄新的衣櫃格外顯眼。而就在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老伴因病去世,家徒四壁,她孤苦無依,緊鎖大門悶在家裡,覺得生活沒有一丁點希望。
技術員上門手把手教她種紫皮蒜、土豆、白菜,成熟後幫扶單位全部回收。在扶貧幹部的鼓勵和帶動下,王金霞恢複了精神頭,2019年庭院經濟收入5000元。另外,村裡還給王金霞上了低保,如今她穩定脫貧。
“過去整個人都是蔫巴的,窩在家裡不願見人,現在日子有着落了,也敢出去串門子了。”王金霞爽朗地笑起來。
銜接好鄉村振興,把扶貧成果鞏固好
脫貧後怎麼辦?帶着思考,興安盟積極謀劃脫貧後的長遠發展,探索出了扶貧資産後續管理、設立扶貧專幹、實施新時代新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等做法,既鞏固脫貧成果,又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科爾沁右翼前旗向居力很鎮扶貧産業園注入500萬元扶貧資金,資金使用期限10年,每年鎮裡将獲得的6%的收益分給5個貧困村,最近,居力很鎮紅心村就收到一筆8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紅心村用3萬元雇貧困戶騰憲奎等3人為村保潔員。
興安盟從2018年開始對扶貧資産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管理,并對産業經營類資産設計收益模式,确保資産不流失,效益“滾雪球”。目前,盟裡核定2012年以來所有扶貧資金共計95.99億元,借助扶貧資産收益,所有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3萬元以上。
興安盟還于2018年初面向全盟農牧民,實施了新時代新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工程聚焦難點問題,從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農村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等5個方面入手,着力解決貧困地區“精神短闆”。
一大批扶貧産業馬不停蹄地抓生産、抓效益,一項項扶貧舉措仍在抓落實、抓成效,5個國貧旗縣市全部摘帽的興安盟沒有一絲松勁、懈怠。“我們将咬緊牙關,分秒必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興安盟扶貧辦副主任楊昌波說,“我們深信,脫貧隻是興安盟百姓過好日子的開始,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