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生存法則嗎?“今年特别地想家……”蘇小娟說這話時,語氣中浸滿了對家、對親人的思念,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便利店是生存法則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今年特别地想家……”
蘇小娟說這話時,語氣中浸滿了對家、對親人的思念。
今年24歲的蘇小娟是和平區榮業大街711便利店的店長。這個春節,她一直在崗位堅守。
親眼目睹了疫情發生後人們瘋狂搶購口罩,以及平時少人問津的方便面被成箱成箱搬走的情景……
“覺得我們離死亡好近。”目睹這一切後,蘇小娟突然特别想念在甘肅老家的爸爸媽媽、特别是爺爺奶奶:
“都70多歲了,不知道還能見上幾面……”
蘇小娟原定大年初四回甘肅老家,但因疫情突然升級,她的歸期變得渺茫,“等到疫情平穩的時候吧,下周或下下周?”但對這個預期,她自己也覺得不太可能。
“有口罩嗎?”
從臘月二十六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天,蘇小娟一天都沒歇。
蘇小娟回憶,臘月二十六,店裡還同往常沒什麼兩樣。等到臘月二十七(1月21日)上午,從早上七點左右,店裡就開始有顧客陸陸續續進來選購口罩。“那天是一個星期二,我印象特别深,許多顧客一進門就問‘有口罩嗎’,我們就給指口罩的位置,顧客就去那兒拿。到早上九點的時候我們開始接外賣了,也都是買口罩的,還有就是酒精消毒用品這一類。但是當時顧客基本上還都是一包兩包的買,一包裡面有三隻3M9001型号的口罩”。
蘇小娟說,到下午兩點左右,店裡的口罩就都賣空了,“不管是不是3M的都沒貨了”,但是進店選購口罩的顧客仍絡繹不絕,“但凡進來一位顧客,98%以上都是問有沒有口罩的,我們就告訴顧客沒有。當時就有顧客跟我們預訂,而且是大批量的預訂。我記得有一個顧客當場就預訂了210包口罩,現場交了錢,就說如果有貨給他留着。”
醫療器械銷售專區曾經是擺放口罩的區域,因一直缺貨擺上了别的商品
口罩隻能在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訂貨。轉天的臘月二十八恰好是周三,蘇小娟那天一上班,就馬上坐在電腦前,通過内部系統向倉庫那邊預訂口罩。“訂了2000多包口罩,但是因為711在天津有180多家分店,它要把庫裡的貨進行分配,所以最後沒發給我們那麼多。”蘇小娟回憶,最後倉庫發來了500包口罩。
“當天夜裡12點多來的貨,也就是臘月二十九的淩晨來的,我聽夜班的同事說,從淩晨一點,就有人來買口罩了,而且是大批量地買,一買就是一兩千塊錢的。”蘇小娟回憶臘月二十九早上七點來交班的時候,進的五百包口罩隻剩下不到一百包。“這一百包口罩也沒堅持多久,因為陸陸續續有人來買,而且一次性都買二三十包,所以很快就沒了”。
蘇小娟說,自那兒之後N90或N95的口罩再也沒來過貨,“周三那次訂貨就把天津倉庫裡面的口罩都訂空了”。等到周五,也就是大年三十的上午,蘇小娟又向倉庫預訂了五千個一次性口罩,“不是醫用的那種,是黑色的一次性口罩,當天夜裡倉庫給發了五百包,不到兩天就賣沒了。再後來,無論什麼品牌、型号的口罩都訂不到貨了。”
記者在店裡采訪的時候,發現仍然有顧客進來詢問口罩。李女士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她加了蘇小娟的微信,囑咐蘇小娟如果口罩到貨請一定要通知她。李女士告訴記者,大年三十的時候在藥店買了一盒口罩,“當時也是去了好幾家才買着的,現在用一個少一個,估計存貨也就夠一禮拜的了,隻能盡量少出門,減少口罩的使用量,不知道這次疫情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蘇小娟告訴記者,最近詢問口罩的人其實比前些天少多了,“之前99%的顧客進店的第一句話就是‘有口罩嗎’,還有就是問有免洗洗手液嗎,因為咱們免洗洗手液的庫存本來就少,所以也是兩三天就沒了。”
柒一拾壹(天津)商業有限公司區域經理劉亞彬告訴記者,平日裡,在沒有霧霾、疫情的情況下,平均每個711門店每日的口罩銷售額大概是100元左右,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那兩天,口罩的單店銷售額差不多在每天三千元左右,是平時的30倍!
紅燒牛肉PK老壇酸菜!有結果了
口罩剛剛搶購一空,方便面又火了起來。蘇小娟告訴記者,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有顧客開始“屯”購方便面。“初一初二那兩天都是成箱成箱地搬,最近這幾天沒有那麼誇張,但也一直有人買,幾袋幾袋地買,或者一買買好幾桶。”
蘇小娟說,以前自己訂貨,偶爾才訂一箱方便面。最近訂貨,一訂就是三四箱、四五箱,最多的時候訂過十箱。因為銷量太好,所以訂貨就多。以袋裝紅燒牛肉面為例,疫情之前半個月的銷量不到20袋,疫情之後的半個月銷量高達160袋。
網友的調侃
在方便面市場裡,紅燒牛肉面和老壇酸菜牛肉面一直是方便面界兩大巨頭,網友關于它們二者誰更好吃的争論始終不絕入耳。這場持續數年無果的争論,在這次疫情中竟然有了答案。
在711便利店榮業大街店,記者看到選購紅燒牛肉面的顧客明顯比較多。每隔一會兒,蘇小娟就要給“紅燒牛肉面”補一次貨。她告訴記者,總體上确實也是紅燒牛肉面更受顧客歡迎。
另外,方便面的好搭檔火腿腸、榨菜,以及桶裝礦泉水最近的銷量也相當不俗,甚至連午餐肉也跟着蹭了一把熱度。
“到現在也沒看春晚”
蘇小娟本來是計劃大年初四回老家的。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的歸期變得渺茫。一是疫情之下出行不太安全,何況蘇小娟的老家還那麼遠——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泾川縣下面的一個山村。泾川縣是天津市幫扶的貧困縣,2019年4月底剛剛脫貧。
蘇小娟要先從天津坐十八個小時的火車到西安(為了省下300元車錢,她每次都坐普通快車),再從西安坐四五個小時的汽車到縣裡,從縣裡到村子裡的山路不太好走,蘇小娟還要坐兩個多小時的汽車才能到家。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店裡人手嚴重緊缺。據統計,711便利店裡近一半的員工老家都在外地,一到春節店裡人手本來就緊張,今年因有疫情“加持”更緊張了。原本計劃值班的小時工因為擔心接觸顧客較多、有感染的風險而避開了在春節期間工作。還有一位正式員工在疫情之前就回了河北老家,本來計劃年後回來工作,正好接蘇小娟的班,但剛回到天津,就接到公司通知:外地人員返津,要先居家隔離14天,才能返回崗位上班。
據了解,全市其他便利店的情況也差不多。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天津共有品牌便利店1300多家,春節期間,有三百多家暫時歇業,原因大都是用工短缺。由于這一問題難以解決,一些便利店直到現在仍無法複工。
711便利店榮業大街店平日裡一般有四名員工,但春節期間,店裡隻有兩名員工。人少了一半,一個人就得幹兩個人的活。作為店長,以前蘇小娟主要負責向倉庫訂貨,再有就是對員工進行指導、培訓,現在她除了做這些,還要額外承擔一名普通員工的工作:給顧客結賬、打掃地面衛生、随時整理貨架、給快到保質期的商品做廢棄,還有疫情之後,店裡新增的每日至少三次的消毒、給進店顧客測體溫、提示進店顧客戴口罩……
蘇小娟的工作時間也不再是平時的早七點到下午三點半,三十那天,她一直忙到晚上八點才下班。大年初一那天,她直到夜裡11點才下班。
下午兩三點蘇小娟才開始吃午飯
蘇小娟住在公司在附近租的集體宿舍裡,同屋的還有三個女孩,“一個老家是河北省的,一個是武清的,還有一個是薊州的,我們四個都沒回家”。蘇小娟說,大年三十那天,大家下班回到宿舍裡已經是晚上八九點了。“我們都沒有吃飯,一個舍友就說她特别想吃餃子,但是家樂福還有樓下的小超市都沒有賣的了,沒有辦法,就煮了幾袋泡面,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超市買了兩袋餃子。”
1996年出生的蘇小娟今年正好24歲,和大多數“95後”女孩一樣,她在業餘時間喜歡逛街、追劇。去年,她和舍友一起追了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迷上了在劇中扮演男主角的李現。大年初一那天,她在新聞中看到,自己的偶像男神李現在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中有演出,但蘇小娟一直沒抽出時間看,“我到現在也沒有看過春晚,最近實在太累了,回去也比較晚,基本上回到宿舍就睡覺,等有時間,我想完整地看一遍。”
蘇小娟(右一)和舍友們
工作第一年,把攢下的一萬塊給了父母
蘇小娟已經連着三年沒有回甘肅老家過年了。
2018年是蘇小娟在外過的第一個年。那時,她還是中德職業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在711實習剛滿三個月,任實習生班長的職務。“本來跟家裡說好回家過年的,但是快到除夕的時候,店裡的臨時工都要回家,就沒有人上夜班。我就想等初五回去也一樣,就留下來一直連着上夜班。”
“我記得三十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家裡就給我打電話,爸爸媽媽和哥哥正在一起吃年夜飯,問我吃飯了沒有,其實那時候我正在上夜班,我就說挂了明天再打吧,挂完電話我就有點想家。”
那一年正月初五蘇小娟回的老家,她現在仍清晰地記得,當自己坐上回家鄉的列車時,心裡是多麼地開心。“車上人說的都是老家話,雖然多半是去西安的,但是西安話和我們老家話特别像,聽着特别熟悉、親切。”回到家裡,蘇小娟給了父母一千塊錢,“他們剛開始說不要,說‘你留着自己花吧,我們在老家不需要花太多的錢’,我說‘你們拿着吧,我一年也不咋回家’。”
2019年,蘇小娟也沒有回家過年。在2018年的7月份,她已經正式入職,沒過多久,她因為工作努力、勤奮,升為副店長。每個月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大概三千多元。
去年的除夕,蘇小娟沒有覺得很想家。因為春節期間人手緊張,她在年前回了一趟老家,還将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一萬塊錢給了父母。“去年我還把一萬八千元的助學貸款還了,因為畢業第一年就得把助學貸款還清,給完家裡之後,我就等着下個月發工資了”,蘇小娟笑着對記者說。
一萬塊錢對于一般的城市家庭來說可能并不算多,但對于生活在貧困縣、以種地為生的蘇小娟父母來說,是他們一年的收入。蘇小娟回憶,當時父母特别感動,“他們就說‘不要呀,或者要不少給一點意思一下,你第一年掙錢,你攢着自己花,多買點好衣服,在外邊好好吃飯,不要為了省錢就苦着自己’,我說‘你們拿着吧,平時給你們微信轉你們又不收。’”
“此情此景讓我特别想家”
今年春節,蘇小娟比往年任何時候都要想家。尤其在親眼目睹了疫情以來人們搶購口罩、消毒用品,成箱地囤方便面、火腿腸、桶裝水等一系列異于往常的行為後,“覺得疫情離我們很近,就特别地想家,想爸爸媽媽,尤其爺爺奶奶,我是他們帶大的,他們今年都70多歲了,不知道還能見到幾面……本來我很堅定地想留在天津,感覺在這邊發展挺好的,去年6月份我還當上了店長,但最近有時會想,要不要在離父母近一點的地方找個工作……”
疫情發生後,蘇小娟的父母也很擔心她,“他們總給我打電話,有時候我還沒下班他們就給我打電話,他們以前不這樣。其實他們不知道便利店是什麼,因為老家隻有超市,他們說超市裡邊人太多了,會不會有危險啊?”
蘇小娟也會有一點害怕,“雖然防護和消毒措施都很到位,但是在店裡工作畢竟接觸的人多,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是我覺得還是得來上班,畢竟幹這一份工作,掙這一份錢,而且我是店長,如果這個時候我都不去上班了,那店裡就真沒人上班了……沒人上班必定得關店。旁邊的幾家店早就都關了,附近的居民還指着來我們這兒買點早點、生活必需品什麼的,如果我們也關了,周圍的居民肯定會特别不方便。”
蘇小娟說疫情以來的這些日子,常常會遇到一些顧客跟自己說:辛苦了。也有一些顧客說:周邊商家都關門買不到東西了,隻有你們家還開着,謝謝你們!“往常頂多就是結完賬的時候顧客說一聲謝謝,所以聽到顧客說這些話的時候,感到特别溫暖,也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價值。”
後記
據天津市商務局提供的數字,疫情以來,本市有近一千家品牌連鎖店仍然在正常運營……如果按以平均每家店鋪三四名員工算的話,那麼全市有三四千名像蘇小娟這樣的員工堅守在便利店,他們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讓市民們在居家隔離的這段日子裡,依然能夠享受生活上的便利。
記者 |顧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