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實際是一座海島,海拔高度不到300米。雖然山低島小,卻以觀音菩薩道場而跻身佛教四大名山之列,聞名四海。
(一)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在普陀山東南,直面東海。這裡是普陀山在晚唐時期成為觀音菩薩道場的起點。名字有點拗口,是因為背後有一段典故。豐子恺:不肯去觀音院_經典美文_選句子網
遠遠可見海邊一座涼亭。取“水何澹澹”之意,名為“澹澹亭”
在此觀海,确實可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雖曹丞相未曾至此,但至此也必定賦詩。
寺院形制小巧,背山面海。
(二)紫竹林禅院
紫竹林禅院與不肯去觀音院相鄰,規模稍大。
庵額“補袒紫竹林”字為康有為所題。“補袒”與普陀同音同義。
實際上,普羅大衆與佛教的連接相當淺顯。除了少數圈内人,大衆不會深入研究佛教的思想和教義,甚至也不會去關注不同宗派的區别。筆者也是茫茫人海之一。
佛教在中國經過許多改造,尤其儒道釋三教合流,是三教很多内容趨同。比如佛家一些修行的戒律,與黑格爾評價孔子的學說主要是常識道德相當類似,而在出世離塵的傾向上,佛家又與莊子達成高度一緻。
如果說佛家相比儒、道有明顯不同的話,這樣的悲劇、宿命的意識可能是其中之一。大緻而言,對于普通人,儒家管束,道家放棄,佛家同情。
弘一法師也曾在普陀山拜師修行,他去世前所寫“悲欣交集”四個字,已經廣為人知。
紫竹林禅院匾額
(三)佛教在浙江
雖然佛教在中國普遍繁榮,名寺古刹遍布各地,但是浙江在其中尤為突出,是有特别之處的。
其一,曆史上佛教與政權高度結合,西安、洛陽、北京、南京等古都長期積累各種佛教昌盛并不意外,但浙江從來不是中心地域,卻也發展了杭州、甯波、普陀山、天台山幾處佛教重鎮。
其二,浙江佛教的發達不隻在于寺廟建築,在教義、理論方面也有超出一般的地位。大乘佛教八大宗派——性、相、台、賢、禅、淨、律、密,除天台宗的發源和基地在浙江天台之外,其餘均源自西安。佛教四大名山之中,普陀山也以觀音道場跻身其中。日本佛教中許多宗派也以浙江名寺為祖庭。
顯然浙江自有其特殊之處,粗略揣測,既然政治地位地處邊緣,那麼地理上的山海地形,文化上的繁榮傳統,以及後來的經濟發達,應該是最關鍵的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