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别歧視”的考研女生
最近有這樣一條熱搜:
有一位女生報考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初試筆試第一,面試卻被刷了下來。她就把這件事發到微博,曬出自己面試英文自我介紹的稿子,聲稱自己遭遇了性别歧視。
沒想到,網友并沒有站在她這邊。
點贊最高的一條評論來自上海交大助理教授、大V@狸角獸,她是這麼說的:
“英文ps(個人陳述)寫得很飄,全程都在抒情“物理是我的夢想”,完全沒有紮實地“我已經做了什麼,打算做什麼,為什麼這麼打算”。猜測咔掉您是因為科研經曆非常薄弱。底下建議您出國的根本沒看圖,這個ps,申出國也申不到清華的peer school。别什麼都扯上女性歧視。”更多内幕爆出,也佐證了網友們的看法,這女孩面試時自我介紹說自己出過國、開過店、擅長微博營銷,專業問題卻說不清楚,被刷也是情理之中。
女孩後來自己也承認,是自己 “努力錯了方向”。
遇到失敗,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分青紅皂白就覺得是别人加害自己,這樣的“受害者心态”,在職場中也極為常見:
同事沒對自己笑臉相迎就是不滿意自己;同事聚會自己沒被邀請就是被孤立;方案沒被上司采用就是上司打壓…雖然,辦公室鬥争其實并不少見,但那也是大佬們的事情。
講得難聽一點,以你的級别,别人沒興趣也沒必要排擠你。
如果總把自己當成 “受害者”,把一切不順歸咎于别人,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負能量爆棚的人。
更有甚者,可能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所謂“被針對”
往往隻是能力不夠
公司曾來過一位實習生,名校畢業,看着也挺聰明,我們本來對他印象還挺不錯,打算好好栽培他。
沒想到他來了不久,時不時就和同事鬧别扭,說對方看不起實習生。
我以為他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特意去問,他扳着手指頭一件一件開始數:
上星期幾位同事聚餐,沒把他叫上;他做的一個PPT,被要求修改了好幾次都沒通過;微信問同事一些問題,同事總是很晚才回複或者回複得很簡單。我都無語了。
他做的那個PPT我也看過,邏輯混亂,主次不清,顔色搭配和排版一塌糊塗,不反複修改根本用不了。
至于聚餐,同事們和他又不熟,不叫他也正常;
微信回得慢,拜托,不是每個人時刻都盯着手機的。
可在這位實習生眼裡,他就是被同事針對了。
資深财經評論人孫虹鋼在《工作就是生意》一書中說,
工作就是份生意,職場上人和人就應該是一種明确的生意夥伴關系。公司不是學校,不是讓你來學東西的;
同事和上司沒必要和你像閨蜜般友好,整天對你笑臉相迎,或者需要考慮你的小情緒。
在這裡,大家隻是合作關系,一起協作把公司的業績做好。
你行你就上,你不行,那就想辦法把事情做好,或者幹脆站一邊去,讓能做好的人上,就這麼簡單。
大家都很忙,忙着賺錢忙着完成KPI,沒誰有時間專門針對你。
所謂“被針對”,往往隻是你能力不夠。
美劇《我們這一天》裡有一個情節:
胖胖的凱特有一副好嗓門,去參加電視節目試唱,隻唱了一半就被導演打發了回去。凱特指着旁邊一個漂亮姑娘說:“難道就因為她比我瘦,就可以留在這裡嗎?這不公平。”導演沒争辯,隻是讓那位漂亮姑娘唱一下凱特剛剛唱過的那首歌,這姑娘唱得十分驚豔,簡直是專業歌手的好。導演說:
“你音域太窄了,又缺乏練習,跟那些16歲開始每天接受專業訓練的專業演唱者相比,差得太遠了。我不在意你穿衣的尺寸,你隻是不夠出色而已。”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懷才不遇的事情,有才華的人到哪裡都是搶手貨。
如果你在哪裡都發現自己屢屢碰壁,不妨問問自己,自己真的“懷才”嗎?
正如本山大叔所言:
“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麼你到哪兒,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每一次挫折
都是一次成長機會
其實,所謂的“受害者心态”,是徹頭徹尾的不成熟和自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一次次碰壁才是人生的常态。
習慣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的人,幾乎都擁有一個“白日夢”,覺得自己就應該順順利利,不用經曆任何失敗就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在遇到挫折之後,他們總是難以接受,覺得自己足夠優秀,失敗不可能發生,唯一的原因隻能是别人害自己。
所以,他們從來不反省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也失去了提升自我的機會。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實習生,他的PPT做得确實糟糕,但上司也反複耐心指出要修改的部分,就是希望他在修改中成長。
可惜,他卻覺得這是對他的針對,每次修改都是心不甘情不願,可想而知,他做PPT的水平也難有多少提高。
這讓我想起了愛迪生的故事,愛迪生發明燈泡時,前後失敗了8000多次,有人譏諷他總是失敗,愛迪生隻是平靜地說:
“我隻是發現了有8000多種材料不适合當燈絲。”如果愛迪生也抱有“受害者心态”,
整天哀歎:上天為何對我如此不公,我實驗了8000多次都不能成功,你是不是在耍我?!
他就隻會沉浸于自怨自艾中,沒辦法把心思集中在實驗之上,還談什麼發明燈泡啊!
總是處于被迫害的妄想中,你就不會思考自己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更不會想着去提升自我。
到最後,别人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不斷改進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你隻能原地踏步,眼睜睜地看着别人取得成功。
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負責
微博科普大V @酷炫腦科學曾如此評價“受害者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更糟糕的是會剝奪人的自我效能感,讓人從内心深處覺得無力”。把自己過得不好全部歸咎于他人,同時也是把自己人生的決定權交給了别人,隻能随着環境搖擺,那種無力和迷茫會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你說,這樣的生活,過得還有什麼意思?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順心的事情比比皆是,與其把責任推給别人,不如積極提高自己的能力,尋找解決方案,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好。
隻有把自己從“受害者”的陷阱裡拉出來,你才能重新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做一個不停找借口的弱者,還是一個用實力說話的強者?
你的人生,完全由你自己決定。
(本文系轉載,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