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開展調研工作,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如何選題。今天就從這個問題說起吧。
說到調研的選題,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是領導直接點題,一種是自己選題。領導點題的情況就不用說了,直接按照領導要求開展工作即可。自己選題則要事先做一番思考。
思考什麼呢?主要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調研課題的必要性。一件事情值不值得調研,值不值得現在進行調研,值不值得從這個角度進行調研,這是考察調研課題必要性的三個角度,這裡就簡單說說。首先,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值不值得調研。有些問題屬于盡人皆知的老問題,各種研究已經非常充分了,這樣的問題就完全不值得再花費氣力進行調研,因為完全是多此一舉。有些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在目前的條件下沒有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再調研還是想不出新辦法,所以也沒有必要開展這樣的調研。其次,要思考值不值得在現在進行調研。為領導決策服務的政務調研課題具有相當的時效性,必須要在領導需要的時候報上去,領導現在完全不需要的題目就要先放一放。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是,當領導想睡覺的時候,你就是端上一堂滿漢全席他也不感興趣,而這時哪怕你遞上一個最普通的荞麥皮枕頭甚至兩塊磚頭供他枕着睡覺,也會令他心滿意足。所以我們在調研選題時一定要考慮時機,不合時宜的課題堅決不要選。再次,要看值不值得從這個角度開展調研。一般而言,一個調研總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三個方面,但是通常不可能在三個方面同時發力。比如,如果大家都知道“情況是什麼”了,你再去調研“是什麼”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而是要重點回答後面兩個或者一個方面的問題;同樣的,如果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也知道“為什麼”了,你再長篇大論地闡述一番就基本上成為廢話了。這種調研報告我看過不少,比較典型的是許多關于反腐敗的調研報告,每次都用大量篇幅講腐敗的表現和原因,其實隻要是有眼睛有腦袋的人對這些都知道,包括領導在内的很多人都想聽你說說到底該怎麼辦,結果這些調研報告往往到了這裡就隻剩下幾句幹巴巴的空話了,這類調研報告就屬于“做了無用功”,或者說“講了些正确的廢話”。
第二,調研課題的科學性。調研課題的科學性主要是指選準調研角度和具體的研究“切口”,對一些新手以及一直坐在辦公室寫綜合類講話稿的文字匠們來說,這個問題是他們在調研時最容易産生困擾的問題。由于這些人平時接觸一線的實際相對較少,所以往往會在辦公室裡“想當然”地拍腦袋想出一個大題目來,這樣的題目真要進入具體調研階段就會發現“老虎啃天無從下口”。一個好的調研題目一般都不宜過大,要根據事物發生、發展的内在規律,科學地找準問題的症結,然後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開展深入的研究。換言之,一個調研課題要針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重點、熱點、難點、痛點、堵點開展研究,而不能完全憑個人感覺随便就把一個“僞問題”當成“真問題”來進行調研。我在工作中,曾經不止一次地發現有的人費勁巴拉寫出的調研報告完全不在靶子上,都是些想象中的“僞問題”。對于這樣的報告,我都會直接斃掉,要求其重新思考題目,另起爐竈。
第三,調研課題的創造性。調研報告一定要在最後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這就是調研報告的創造性。你可能會說,我還沒開始調研呢,怎麼知道會有創造性呢?其實,我們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在調研報告選題階段,我們一定會事先對相關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就如同寫社科課題的開題報告一樣,對核心觀點應當也必須有一個預判,并先期形成一些重要的假設,在此基礎上,确保在調研方向上能夠聚焦這些假設,通過調研來論證這些具有創造性的假設。
第四,調研課題的可行性。這一條最容易理解,我們開展一項調研,必須考慮我們的研究成本和各方面的客觀條件,如果條件不具備,則必須重新确定調研方向,以免勞而無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