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稭稈與大夢想?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春好時機,然而江蘇省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學生楊佳潔卻無心賞春原因是第十二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開賽在即,她和隊友們正忙着“打磨”參賽作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小稭稈與大夢想?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春好時機,然而江蘇省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學生楊佳潔卻無心賞春。原因是第十二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開賽在即,她和隊友們正忙着“打磨”參賽作品。
楊佳潔團隊的參賽項目是稭稈與廢舊塑料再利用。從最初夢想把稭稈變廢為寶,到選擇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在學校成立“佳稭科技服務”團隊;從在實驗室研究,到校企合作試生産,再到完成室内裝飾闆和戶外棧道用闆的中試,并應用到圓明園景觀和天津全運會主場館的建設中,20歲的楊佳潔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
“我很小的時候就心有‘千千稭’。”楊佳潔告訴記者,她出生在河北省邯鄲市的農村,從小就喜歡看麥浪滾滾、聞稻花芳香,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她,那就是稭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在2020年高考志願填報前,她了解到徐州工業職院高分子專業或能幫助她實現夢想,于是在分數過本科線的情況下,毅然選擇将徐州工業職院作為第一志願。
入校後,她加入了“三葉綠色新材料”專業社團。在向社團指導老師徐冬梅教授詳細述說自己的專業夢想後,徐冬梅告訴她稭稈用處很多,隻要勇于創新,就能變廢為寶。
此後,楊佳潔與有共同興趣的同學成立了“佳稭科技服務”團隊。他們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利用社會實踐時間,深入農村調研稭稈回收及處理狀況、走訪廢塑料市場了解廢塑料回收利用情況。通過走訪調研,分析不同種稭稈纖維的結構特點、廢塑料和稭稈的處理及界面結合,在原有的稭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的基礎上,她帶領團隊通過優化稭稈與廢舊塑料複合配方、改造稭稈處理加工和檢測設備、改進稭稈與廢舊塑料複合工藝,研究出了環保型多功能裝飾闆、戶外廊亭棧道用闆、生态家具等稭稈賦能産品。
從理論到實踐,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楊佳潔并非一帆風順。如在稭稈和廢舊塑料制成闆材過程中,實驗數據一直達不到理想值,為解決這個難題,她和隊友反複分析實驗、優化配方、改進工藝、試驗生産,經過百餘次的實驗調整,終于獲取了理想的實驗數據。
團隊成員張婧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021年3月9日的一次實驗。當時大家在進行稭稈篩分實驗,實驗室用的是小型篩子,一次篩分量較少,但實驗對稭稈的粒徑要求在100目(粒徑小于0.15mm)以上,而那批稭稈粗細均勻度不夠。于是楊佳潔帶頭用篩子一點一點篩,篩出的粗粉用小型破碎機破,破了篩,篩了破,用時一整天,篩了1公斤,滿足了一個配方的實驗需求。“從準備室出來時,楊佳潔成了一個‘稭稈人’,我們都認不出來了。”張婧說。
2020年至今,楊佳潔團隊多次赴徐州周邊及河南永城、安徽宿州等地開展稭稈綜合利用情況調研,了解當地稭稈處理的方法和存在的問題,并與約2000戶農戶達成免費收割糧食獲取稭稈的合作意向,收集近百噸的稭稈。在收割季,他們聯系合作企業租用聯合收割機,組建收割突擊隊,免費為承包戶收割糧食,幫助合作企業拓展貨源。
“每一次克服困難的過程都是一次專業的提升和心靈的曆練。”楊佳潔告訴記者,目前,團隊已有4家企業實踐基地,在設備改造、配方優化等方面申請了13項專利,其中5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已授權,團隊成員均參與了發明,其中9項專利的第一發明人為團隊成員。擠出成型工藝生産闆材,工藝連續,與傳統工藝相比節能優勢明顯;一步法工藝生産闆材,節電30%以上。
“稭稈用作闆材,能節省木材消耗,還可以減少稭稈腐爛和燃燒的碳排放,我的夢想就是探索稭稈清潔利用的環保新路,我們将為之一直努力!”楊佳潔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仲文婷)
作者:李大林 仲文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