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已經了解過水稻在春天的育苗插秧,在夏天的打谷晾曬,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大米出爐的狀态,用到的工具,還有那些大米常見的吃法。
當大米最後的晾曬成功了,不用再晾曬了,最後就要用風車除去最後的雜志,留下一顆顆飽滿的稻粒,這就成了大米的原材料,稻谷粒。
這樣的糧食,可以直接作為家禽用食物,幾乎所有家禽都好這口,而且相對是比較昂貴的食材,吃一頓好好的稻谷算得上是我們人的吃肉了。
但是谷粒最外面的殼是很粗糙的,還有不少的小毛刺,人吃着會刺喉,會很不适。這就需要打米機幫助脫殼了,依賴就是打米機内篩子的高速旋轉。老式的打米機,隻能脫殼,事後還得用風車把稻谷的殼碎片分離出來。現在可不一樣了,打米機有不同篩孔的篩子,經過層層篩子後,白花花的大米、不合格的大米和谷粒就分開了,篩選工作一次搞定。
這小型的打米機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而這機器出來之前,打米就得靠大型的大米粒了,一般一個隊一台,有專門的加工小作坊,風車一般也是作坊配套的産物。然而,有時候風車也不夠靠譜,重量級的小石粒或者部分渣渣小碎米混進了白花花的大米中,這時候,就需要手工篩選了。
豎着的為簸箕,有空的為米篩
選小石頭和大型雜質等可以用手拈出來的方式處理的,就直接攤在簸箕中分開,再用手選出來。其它糧食作物,也可在簸箕中進行篩選。甚至大米珍貴時,哪怕生蟲的大米也是不送浪費的,那就要想辦法除去大米中的蟲——米蟲,篩選的方式也是這般。
篩子
而那些小型的雜質或者碎米粒,就靠篩子了,早期篩子也是用竹篾編制的,孔徑有大有小,可曬出不同大小的物體。大米合用,其它糧食也可用的,甚至可以篩出細細的粉末,将渣滓留在篩子上方。而現在的篩子更精細了,也更加精美,種類也更多了。
篩選好的大米,就可以進鍋煮飯了,無論稀飯還是幹飯,電飯鍋煲飯、木桶飯、還是蒸飯控飯,最終出來的都是見得着大米形态的飯。而大米略做加工,還能成為佐料,又或者變身為别樣的美食。
将大米和香料鹽巴混炒,炒出香味後,磨成粉,就是傳統的蒸肉粉。
最初的蒸肉粉等粉的出爐,靠的是石磨,有大有小,有人工轉動的,也有借助牲畜拉動的。這粉拌着五花肉,蒸出來的粉蒸肉,格外的香。現在各種蒸肉粉層出不窮,但還是很懷念小時候的那股石磨粉的味道。
當然,如果直接磨粉的是炒過的大米,這就是天然的米粉,煮一煮加加工,嬰幼兒輔食也可以搞定了。
而如果混上一些糯米,甚至就用糯米,用石磨碾碎,這就成了湯圓粉,做湯圓的材料出爐了。
如果是将糯米,或者混合着糯米的大米,浸泡後用石磨磨碎,得到的米漿,也是好東西,可以制成米皮、米涼粉等各種美食。
當然,這新鮮出爐的米漿,稍微沉澱,這定型的濕漉漉的米粉,就是湯圓最原始的材料。混成一小團一小團的,直接一點點掰進沸水鍋裡,講究的可搓成小圓顆粒,再打上荷包蛋,放上紅糖,來點兒酒釀,妥妥的待客小吃就出爐了——荷包蛋醪糟湯圓。
當然,不可能客人到了,現場磨粉,一般會提前備好。但濕漉漉的湯圓粉在冰箱還并不普及的年代,不容易保存,智慧的人們又想出了一種可以長期保存的辦法,那就是晾曬。将簸箕上鋪上一層白麻布或者紗布,然後将沉澱後的米漿塊攤開在簸箕上,進行晾曬,晾曬的途中,将大塊的捏碎,這就是市場上我們常見的湯圓粉了。
這樣加工出來的湯圓粉實現了長期保存,吃的時候,直接加水混合,揉成團就可以煮湯圓了。
而且,更适合包入各種餡兒,比如芝麻湯圓花生湯圓甚至肉湯圓什麼的,想怎麼包就怎麼包。
所以,大米不但可以進鍋煮成米飯,還可以加工成各種美食。而大米可加工制成的食物太多太多了,我老家就有不少大米加工的名小吃——米涼粉、米粉等等,每次回家至少吃一次,很是爽歪歪哦。
在你的老家或者常駐地,都有什麼大米加工制作的美食呢?有強烈推薦的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