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真的很喜歡 每次看 收獲都很大
開篇講自律,這真的是我看的對自律解讀最好的文章了
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我翻開字典,查詢了“自律”的含義,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看到這個解釋,我再次對這個詞語的定義進行思考,會發現我們現在對自律的觀點,都停留在推遲滿足感這個層面,也就是在現象層面說明事情,比如說,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先把工作任務完成再摸魚,或者,減肥,那就控制好嘴,少吃點。
但我真心覺得,如果僅僅是推遲滿足感,就可以說完全自律的話,真心對自律的見解就比較狹隘了。
但斯科特在《少有人的走的路》當中,豐富了自律的定義。
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文中,除了推遲滿足感,還說到了承擔責任,忠于事實和保持平衡。我覺得這三點在自律的路上太重要了。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有着自己的社會角色,做為父母,要承擔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做為學生,有上課學習的責任,作為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責任...當然列舉的這些責任隻是這些社會角色所要承擔的責任中的冰山一角,每個人要承擔的責任都很多。如果逃避這些責任,談何自律呢?文中也說到了,神經官能症和人格失調症,很多時候,不承擔責任可能是因為病了,需要去解決,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和埋怨他不負責任。這也是我喜歡斯科特的原因,他除了是一位咨詢師還是一位醫生,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就比較全面。
文中還提到了,忠于事實,這點也真心很重要,我覺得這點對于自律的加成,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剛開始看到,忠于事實這個原則,我不是很理解它和自律的關系,看下去才發現,忠于事實是對承擔責任的進一步解釋,這個見解太犀利了,我們往往忽略了事實本身,所以就不會去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很多人已經結婚生子,應該成家立業了,但往往忽略了自己不是一個孩子的事實,依然覺得自己需要父母照顧,于是在家裡啃老,不願意承擔養家的責任。我對于這個講解,感受很深,忠于事實,于我而言,我不是一個能很快接受新事物的人,還記得當年支付寶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我就比較逃避,我沒有忠于——線上電子支付時代到來,這個事實,總覺會被騙,所以就不去承擔了解新事物的責任,這條見解真的太棒了!
最後,斯科特還說了,保持平衡,看到這裡的時候,真心覺得斯科特太厲害了,自律,真的很苦,要推遲滿足感,要承擔責任,要忠于事實,太難了,但最後他說了,保持平衡,這就讓人覺得,原來自律是可以達到的。
摘自《少有人走的路》
不過于苛責自己,不過于放縱自己,這才是保持平衡本質的長遠内核驅動力。我們需要建立靈活的情緒反饋系統,這才可以讓我們的彈簧時刻擁有彈性。學會生氣,學會表達自己,學會放過自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需要為此放棄什麼,這就可以保持平衡,情緒的平衡。
文中說,自律是最高級的快樂,這真的是事實啊,當你做到了自律,享受到了自律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也許你就知道人們為什麼要追求精神上的發展了。隻有自我的精神得到了充盈的養分,人才能感受到由此帶給大腦的最高級的幸福和快樂的體驗感,會讓人更加熱愛生活,向陽生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