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涼了,你知道穿多點衣服。
天氣熱了,你也知道要穿得清涼。
寒熱是中醫學說裡八綱辯證重要的兩點,八綱即“表裡寒熱陰陽虛實”,對應我們的陰陽,寒就是陰,熱就是陽。
《索問·至真要大論》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兩者治法正好相反。
中醫看病向來講究辨證論治,即望聞問切。
古人将問診經驗總結為《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
那麼寒熱應如何辨别呢?又體現在哪方面呢?
一、問診(主觀感覺)
寒症(陰盛陽虛)
(1)手腳冰涼,怕冷,穿衣服都不能緩解
(2)流清鼻涕,咳白痰
(3)小便清長,大便稀呈水樣
(4)口淡不渴,喜熱飲
熱症(陽盛陰虛)
(1)怕熱,手腳發熱
(2)流黃鼻涕,咳黃痰
(3)睡覺出盜汗,陰虛内熱
(4)小便黃赤,大便幹結便秘
(5)尿道或者肛門處有灼熱感
(6)口渴,平常喜歡喝冷飲
二、望診
除了前面說的症狀外,望診也是鑒别寒熱的一種方法
陽虛(寒)
(1)面色蒼白,嘴唇暗淡
(2)舌白苔白
(3)性格比較安靜,不愛運動
陰虛(熱)
(1)面色紅,嘴唇鮮紅
(2)舌紅少苔或苔黃
(3)性格較外向,喜動少靜
三、看舌頭辨認
看舌頭怎麼知道自己是體寒還是體熱?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關鍵點:看舌質。
舌質就是舌頭的肉質,它代表了你體質的根本。如圖1,舌質紅,就是體熱的顯著标志。
圖1
相對應來說,如圖2,舌頭質地不紅,而是偏淡、偏嫩、偏白,則偏虛寒。
圖2
中醫認為,正常人體處于陰陽平衡狀态。寒、熱的産生是由于人體陰陽失調所緻。
因此,調平陰陽是中醫防治疾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分别采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之法。
一、寒症體質者
寒症體質者多采用性溫、性熱的中藥,這類藥物大多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如幹姜、附子、肉桂、桂枝、當歸、陳皮等均屬溫熱性的藥物。
以附子和幹姜為例,它們對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寒症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
二、熱症體質者
而對于熱症體質者多采用性涼、性寒的中藥,這類藥物大多有清熱、滋陰、瀉火等作用。如黃芩、闆藍根、桑葉、菊花、石膏、知母、丹皮、石決明、鈎藤等均屬于寒涼性藥物
以黃芩和闆藍根為例,它們對于發熱口渴、咽痛等熱症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辨明寒、熱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根據自身的體質情況選擇進食适宜自己的食物。
寒熱食物還有個特征:味苦、味酸的食物大多性寒,味辛,味甜者大多性熱。
就拿水果來說,寒證可以多吃點溫性的水果,熱證可以多吃涼性的水果。
一、寒涼性水果
西瓜、香蕉、梨、奇異果、火龍果、枇杷、甘蔗、柿子、桑椹、橙、荸荠、猕猴桃、柚子。
二、溫熱性水果
荔枝、龍眼、榴蓮、楊梅、桃、橘、櫻桃、杏、桂圓。
一、寒涼性食物
寒涼性的食物:鴨肉、鲫魚、龜、鼈、海參、螃蟹、豆腐、綠豆、蘿蔔、冬瓜、苦瓜、黃瓜、木耳、青菜、蓮藕、綠茶等。
二、溫熱性食物
溫熱性的食物:羊肉、牛肉、雞肉、鹿肉、黃鳝、蝦、刀豆、韭菜、辣椒、姜、茴香、核桃、栗子、紅茶等。
我是主治中醫邱超平醫生,時不時給大家科普一些幹貨内容
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贊、收藏,如果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