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到劉若英要做導演的計劃,當時挂出來的片子是取材于自己家族曆史的《易副官》,殊不知另一部關于北漂愛情的《後來的我們》率先拍了出來。
後來的我們,這個片名一聽就很劉若英。雖然靈感來源是五月天的同名歌,但與劉若英那首廣為傳唱的《後來》似乎有着惺惺相惜的奇妙聯結,彷佛一切都水到渠成。
影片《後來的我們》改編劉若英自己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同樣是一個“錯過就不再”的愛情故事。任何愛過、恨過、相愛相殺過的有故事的人,都難免從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包括那些注定遺憾的愛情。
正如影片中所言,“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試想劉若英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她絕不僅僅隻是為了圓一個導演夢,而是真的有話想說,有情感想表達,有故事想娓娓道來。
借着這股珍貴的創作沖動,我們對劉若英的期待才終于沒有落空。兩個異鄉漂泊的年輕人,活生生、赤裸裸地擰亮我們所有異鄉人的記憶。仿佛這個故事不僅僅來自劉若英,更是來自于有故事的、後來的我們。
當然,這也不是劉若英的小說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11年前她與古天樂合演的《生日快樂》就改編自她的随筆集《我想跟你走》中的短篇小說《Happy Birthday》。
時隔這麼多年,連古仔都熬成了金像獎影帝;或許隻有劉若英自己最為心知肚明,當年從未想過要當導演的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今天這個堅持要拍電影的自己。
在談到《後來的我們》這個故事時,劉若英說:“原來在我的書裡有一個小說叫《過年,回家》,它是講一對男女到大城市去工作,每年他們要回去老家的時候,兩個人的情感狀态都會有所不同。”
正如影片中井柏然與周冬雨的關系,他們“有時候是朋友,有時候是情侶,有時候在吵架,有時候在熱戀,有時候兩個人已經分手了,但通常我們回家也會報喜不報憂,還裝着沒事回去。所以,為了講述這個十年的過程中他們兩個人的變化,我就改編了這個故事。”
對于奶茶劉若英,我不想說她是“演而優則導”。我隻是覺得,做導演對她而言,是個非常順理成章的人生角色。
演戲出道,憑借在張艾嘉執導的《少女小漁》中的動人表演,收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大家都以為這是一顆即将冉冉升起的影星時,劉若英卻轉而投身到歌唱事業。
《少女小漁》
對劉若英而言,或許,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計劃,随心而為才會收獲更多。就像奶茶這個昵稱,正是劉若英一直給我們的感覺,溫潤,細膩,有回味。
她唱着小女人的心思,大女人的灑脫。站在舞台中央,“很愛很愛你,所以願意,舍得讓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癡狂”。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經典情歌,曾經不知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誰的青春沒有劉若英的歌參與過。
劉若英一直被冠以“文藝女神”的名号,但她從沒有刻意去經營這個标簽,光環自帶。即使在《粉紅女郎》這種輕松搞笑的劇集中,她的“結婚狂”形象都會讓人心生憐愛。
《粉紅女郎》
她高唱着“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麼孤單”,直到在《天下無賊》中找到了孤單的注解。猶記得在電影最後那一幕,劉若英挺着大肚子,用盡力氣吃烤鴨,哪怕哽咽、淚崩,她也依然在吃,為死去的人,也為活着的人。
事到如今,我們也終于熬到聽《後來》會哭的年紀。回看劉若英帶給我們的這些銀幕形象,才真正領悟那句:“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天下無賊》
有人說,奶茶是他見過的讀書最多的女明星。是的,劉若英喜歡讀書,也喜歡寫作,陸陸續續出版過幾本随筆集和散文。“寫作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劉若英在書中談過往,談旅行,談自處,談攝影,談人生,談她所感悟的一切。
如今,她終于将自己的文字投射到大銀幕上,那些細膩的字裡行間,躍然于影像,仿佛也在訴說經曆多年沉澱的自己。
真正打動人心的感悟,永遠比技巧本身更有力量。當感悟多到必須靠拍電影才能放下的時候,便有了劉若英這一部《後來的我們》。而同樣有故事的井柏然和周冬雨,也似乎比以往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感悟。
或許是基于自己演戲多年的緣故,劉若英對演員的把控力在創作《後來的我們》的過程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井柏然飾演的林見清,兩個角色都诠釋得恰到好處,仿佛就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愛情故事,戒不掉回憶,逃不過遺憾。
抛開《七月與安生》中那個能作能鬧、放浪不羁的小妞形象,周冬雨在這裡竟意外地收斂了很多。常有人說,周冬雨永遠都隻是在演自己而已;但這一次的她,卻有着難得成熟的一面。最讓人動容的是她的那幾場哭戲,讓人驚喜地看到她在演技上的再一次蛻變。
井柏然也同樣收放自如了不少,時而恣意,時而隐忍,演出了異鄉漂泊者的真實狀态。影片中,林見清對方小曉說的那句“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的可笑誓言,想必很多經曆過類似愛情的人,都會心有戚戚。當我們成熟到再也不敢說“蠢話”的時候,終究會無比懷念曾經那個純真的自己。
甚至田壯壯也對兩個人的表演都不吝贊美,在他眼裡,“周冬雨演戲可以松弛到,她的節奏感好像是天生的”;而井柏然則“是一個特别特别真的人,特别有感情”。
兩人時隔多年後再相遇的那場戲,整個世界是黑白的。他們在河灘漫步,在車裡哭泣,緬懷彼此這場“錯過就不再”的愛情。“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但現實終究沒有如果,當我們需要假設現實的時候,便早已回不去了。
就是這樣的《後來的我們》,盡管故事的格局并不大,卻足以讓我們得見創作者的用心之處。過往是彩色的,而現下的生活卻以黑白呈現。在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心裡,回憶是美好的,盡管有風浪,卻色彩斑斓;但回憶也終究回不去,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帶着傷前行,然後獨自在夜裡翻牆。
于是“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但是,沒有了我們”。時隔經年的戀人,重新面對彼此時發出的感慨,如此殘酷。生而為人的貪念,注定難逃那句“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曾經相愛的兩個人,久别重逢後,畫面是灰色,眼睛是紅色。如果再見不能紅着眼,是否還能紅着臉,大抵就是這樣吧。
不得不提的,還有田壯壯在影片中的父親角色,非常具有代表性。固守在老家,過着自己的生活,不和孩子有太多的來往。但是年複一年做着粘豆包,給孩子準備好年貨,過完年回去的時候帶着。正如劉若英所言,這部電影的基調,便是來自于田壯壯。
關于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情,身為父親的田壯壯有句非常催淚的台詞:“緣分這件事,彼此不負就夠了。但人啊,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有一年回家過年,林見清因為賣盜版碟被拘留,方小曉隻身去到林見清家,兩人當時還不是男女朋友的關系。方小曉為了林見清的面子,以及讓老人心裡舒坦,佯裝自己是林見清的女友,解釋說他加班不能回老家,由她作為代表回來探望大家,還一一送上禮物。這說不上是方小曉對林見清的感情,而是出于一種小人物的仗義,愚勇而動人。
在我心目中,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就像是一部北漂版的《甜蜜蜜》。林見清和方小曉則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黎小軍和李翹,他們不是為彼此去的北京,但卻因為北京這座城市而相遇、相識、相知、相戀。
《甜蜜蜜》
從小城市懷揣夢想到大城市闖蕩,在現代中國社會來說,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每年的春運,早已堪稱世界級的人口遷徙運動。可能世界上的任何一次人口大遷徙,都沒有我們這一年一回的春運來得浩蕩。
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故事起源于一次回老家的火車偶遇,他們的故事也像是一場漫長的旅途。在《甜蜜蜜》中,黎小軍和李翹的故事,在經過現實沉淪後,洗禮成了童話。
可是《後來的我們》裡,他們的故事隻剩下現實。在現代人的情感模式裡,現實的嚴峻考驗,往往比情感本身更為折磨人。早就有太多影視作品,在講現代人的現實折磨。
而《後來的我們》更像是另一種漫長的戰役,兩個人雖然來自同一個小城市,想要安居在另一個大城市,但是兩個人的努力方式和方向都不一樣。
林見清渴望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成功,這有一點鳳凰男的精神。而方小曉,曾一度試圖通過嫁個好人家獲得成功,不得不說有一點拜金女。
抛開這些訴求,他們是城市裡較為底層的打拼者,并且可以說不那麼成功的打拼者,因為他們還處在一個摸索階段。看上去兩個人的追求是很明顯的,但是他們既不知道如何通往目标,也不懂得所謂世俗認定的成功和幸福,是不是他們真實的需求?
這是一個在當代年輕人中很常見的現象,大家隻知道奔向北上廣深。到這個城市,如同美國西部大開發淘金熱一樣,想當然就覺得總有金子可以挖,心系着一種僥幸心理。但這也給了他們彼此相依為命、抱團取暖的緣分。
兩個有渴求的人,在一個繁華的城市相遇。他們相遇時,這個城市還如此陌生,陌生到讓人心生恐懼,但他們内心又渴望着未來能擁有一片天地。就像作家阿城說,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去美國,看到新近出去的留學生,面對那些琳琅滿目櫥窗的渴望神情。
但是莎士比亞也早就告訴我們,當你買不起幸福的時候,千萬不要離櫥窗站得太近。這句話很尖銳的一點就在于“買”字,因為人世間的幸福離不開物質生活。林見清和方小曉雖然買不起他們彼此的幸福,但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彼此相擁的溫度,是真實的。
這種真實,也讓彼此開始認知到一段感情的末路在哪裡。莫文蔚有句歌詞“愛人分手的原因,不是誤會就是了解”,他們最終一定會走到分開的岔路。因為一開始,他們就不是同路人,隻是恰好同行了一段。在這段路後,沒有必要像童話故事,或者俗套愛情那樣,再次相愛。
因為,過去犯過的錯誤,也會像愛意一樣重蹈覆轍。
所以,當他們再度重逢的時候,很想抛開一切壓力,回到過去的樣子,彌補過去的遺憾。但一時沖動平息後,發現原來現實還一如既往地壓迫着他們。如果要重來一次,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從2016年到2017年,跨年的那天,我在廈門聽劉若英的演唱會。她的ending曲目是《後來》,在前奏響起的時候,劉若英說:“我希望我們今天晚上聚在一起,一起唱這首歌,把遺憾全部都丢掉。”
我很喜歡這首歌裡的一句歌詞,“你都如何回憶我,帶着笑或是很沉默”。這句歌詞大概是每個人在想念前度的時候,心中最大的疑問。林見清和方小曉,這對“後來”的情侶,他們在分開的那些年裡,到底應該如何回憶對方呢?
這個問題,屬于他們。而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這個時候心裡又在想念哪一個沒有走到最後的人?
人生是不可能沒有遺憾的,遺憾讓人成長,讓人懂得很多道理。那些為愛付出的代價,可能有一點點痛。那些後來的“我們”,也隻能帶着笑或是很沉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