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1200年前,唐朝詩人杜牧在名作《清明》中,描繪了一幅煙雨朦胧、生活氣息濃厚的鄉村畫卷。據清代趙宏恩等監修的地方志《江南通志》中記載,唐代會昌年間,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時,詩中所寫的“杏花村”,如今就在安徽省池州市轄區内。
池州,位于安徽東南部,素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氣”聞名。近年來,池州市按照安徽省委提出的打造“生态環境優美的綠色池州、産業結構優化的創新池州、群衆生活優越的幸福池州”的定位,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的有效路徑,走好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在綠色發展的指引下,近十年來,池州市鄉村面貌得到極大改變,曾經“杏花村”一花獨秀,如今“幸福村”百花齊放。在保證生态底色的同時,池州農村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農村人均收入迅速提升:2021年,池州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168元,較10年前增加12260元。2022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居全省第1位。
一幅農村美、産業強、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正在池州徐徐展開……
公路串起美好鄉村。陳英傑攝
田園變遊園 鄉間花正香
行進在九華秘境風景道,方知“江南美如畫”的風韻。九華秘境風景道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内,不久前剛被認定為安徽省首批旅遊風景道。
山路十八彎,轉角皆是景。路通了,人氣也就旺了。近年來,池州市深挖鄉村旅遊資源,對九華秘境風景道沿線資源進行整合,風景道兩旁成長起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演繹着“風景道 鄉村旅遊”的生動實踐。
距離九子岩景區不遠,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陳畈村民組的居民,幾乎實現家家戶戶端穩“旅遊飯”。
自2015年回到陳畈村,王宣就開始經營着民宿生意,還兼顧經營着本地農特産品和文旅産品。即使價格高于普通民宿數倍,憑借精緻的裝修和個性化的服務,這裡依舊成為遊客的寵兒。
高端民宿的經營模式,也給村子裡其他民宿經營者帶來啟發,小而精的高端民宿如蒲公英種子,在青陽生根發芽。
流光溢彩的石台縣高山公路。木生攝
朱備鎮黨委政府也順勢而為,引導民宿經營戶成立民宿聯盟,制定行業規範、服務标準,大家互相學習借鑒,抱團發展,共同提升。據朱備鎮宣傳統戰委員陶翠平介紹,近年來,朱備鎮每年新增5-6家民宿,大漁海棠等精品民宿紛紛在此落戶。去年全鎮文旅産業産值達到1億元左右。
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現有資源,近年來,池州市不斷加大精品旅遊開發力度,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鎮村、省級避暑旅遊目的地、鄉村旅遊“十百千”和“雙微”提升點創建工作。圍繞鄉村不同特色風格,創新打造“美食村”“文創村”“畫家村”等六類風格各異的主題村落,着力豐富美食旅遊、生态旅遊、康養旅遊、鄉村旅遊、運動旅遊、文化旅遊等中高端産品供給,不僅成功打造了九華秘境省級旅遊風景道,還陸續推出了山水池州富硒美食之旅等鄉村旅遊線路,探索出“景區帶村”“公司 ”等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村“田園變遊園、農房變客房、産品變商品”的華麗轉身。
茶園晨曲。何建民攝
土地做文章 發展不止步
農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而最容易被忽略的資源同樣也是土地。想要壯大鄉村集體經濟,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就離不開在土地上多做文章。
池州市東至縣東流鎮紅葉村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擁有耕地面積超萬畝。然而在2011年以前,大量耕地被抛荒閑置,集體經濟薄弱。
為了改變紅葉村土地閑置的局面,2012年,村裡決定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圍繞稻蝦共養稻谷、油菜等增收産業和麒麟西瓜、瓜蒌等緻富産業做文章。截至目前,紅葉村已流轉村民土地6000餘畝,每畝土地的流轉費用超700元,村集體經濟年創收12餘萬元,入股的351戶村民,年分紅達419萬元。
土地流轉為村民帶來了分紅,也為村裡帶來了産業。紅葉村對流轉來的土地進行集中分包,村裡稻蝦綜合種養産業也有了發展的空間。在舜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巨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努力下,2022年,紅葉村稻蝦綜合種養面積超過5000畝,單這一塊就帶動村集體增收50萬元。
春夏收獲小龍蝦、秋季收割有機稻,村民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同時還可以在種植基地務工。年逾六旬的村民葉東來算了一筆賬:“我家流轉了20畝田地給村裡,平時在種植大戶家幹活,220塊錢一天,加上平時自己在村裡做些雜活,一年能有4萬多塊錢的收入,對于我這樣的年紀,不是已經非常好了嘛!”
堯渡鎮董沖村。程飛攝
通過用活土地資源的方式,實現新發展新突破的鄉村,在池州東至縣不在少數:堯渡鎮尚合村依托“陽山”國家級傳統村落,通過有償退出的方式,成片收儲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打造徽風鄉韻民宿群;洋湖鎮奠龍村對土地重新規劃設計,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産業,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增效;木塔鄉大田村修繕閑置集體房屋,改建為“農具博物館”、油茶公司、糧油加工廠,興辦集體企業,促進鄉村旅遊……
鄉村展畫卷,土地做文章。一批沉睡已久的鄉村資源得到激活,池州農業農村發展獲得更大活力。
平天湖風光。金繼華攝
桑田繪巨變 沃土長“黃金”
池州鄉村環境不斷變靓,讓更多遊客走進來;池州鄉村綠色産業高速發展,讓更多池州特色農産品有機會走向全國。
夏末秋初,貴池區涓橋鎮四聯村3000畝林下黃精種植基地内熱鬧非凡,十幾名村民正忙着給黃精澆水保濕、除草施肥。
傳統中草藥材九華黃精,已經成為村集體和村民緻富的寶貝。近年來,四聯村立足實際,大力發展黃精産業,帶動群衆增收緻富。村集體經濟收入由不足5萬元上升到38萬元,黃精地裡有“黃金”,黃精産業讓當地農戶的腰包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
走進池州市九華府金蓮智慧農業有限公司黃精生産加工基地,工人們正忙着按照“九蒸九曬”傳統工藝對黃精進行晾曬。離曬場不遠就是黃精精加工車間,黃精産品在這裡被再次“包裝”,成為黃精果脯、黃精芝麻丸、黃精酒、黃精茶,經電商物流銷往全國各地。
池州市黃精加工企業深知,想要打響九華黃精品牌,必須重視産品源頭把控。經過多年發展,黃精企業與農戶已形成默契,企業提供黃精種苗,指導農戶科學種養,等黃精成熟後再從農戶手中統一收購,如此一來,既為企業提供了高質量原材料,也為農戶收入提供保障。
吳振東是青陽縣黃精種植能手,2009年他成立了安徽省青陽縣九華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共建”方式,逐步探索出了“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吳振東粗略一算,僅靠黃精種植一項,合作農戶人均年增收可達2000元以上。而放眼青陽縣,2021年全縣九華黃精綜合産值達8億元,帶動3000餘名農民實現人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數據顯示,2021年,池州市實現農産品加工總産值142億元,較十年前增加71.3億元,增幅達100.8%。60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總額15436.92萬元、村均25.60萬元,分别較十年前增加12029.97萬元、19.95萬元。據池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吳作知介紹,近年來,池州市以綠色食品産業推動全産業鍊發展為方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堅持新發展理念,依托生态優勢、優質富硒資源,生态“綠”與産業“紅”交相輝映,有力推進鄉村振興。
升金湖鳥的樂園。吳旭東攝
依托好山好水,十年間,池州以綠色發展引領産業興旺,以産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池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鄉村産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圍繞優勢特色産業,重點培育産業規模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産業集群。2021年,綠色食品産業更是被池州市納入全市八大新興産業,糧油、家禽、水産、中藥材、茶葉、林特等6大産業得到重點發展,确立“一縣一業”發展路線,貴池區竹産業、東至縣鳜魚産業、石台縣富硒産業、青陽縣九華黃精産業不斷培育壯大。
正如池州市委書記方正在中國共産黨池州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作報告時所強調的,進入發展的新階段,池州市将着力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做強特色鄉村産業,打造全域美麗鄉村,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打造鄉村振興池州樣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未來的池州鄉村,處處皆是“杏花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