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3:59

生活中似乎總能遇到這樣的人:

挑剔無度,這不行,那不要,這個長了,那個短了,這個單調了,那個又花哨了,這個肥了,那個瘦了……

一點小事大費周章,蚊子咬一口就要吆喝半天,手上破一點皮就要趕醫院,得個小感冒就唉聲歎氣安排後事……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1

這些或許是極品,我們很難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又極端“愛惜”自己卻又很容易忽視身邊的人,在我們看來,這就是矯情。

遇到矯情的人,我們很容易把問題歸結到其父母的教育方式上來,認為他一定是嬌生慣養長大才形成這種性格特征的。

但事實卻并非都是如此,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是無辜的,作為父母,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有這樣的缺點,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發點基本都是好的。

那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我們結合大部分不矯情的人的生活經曆和一些矯情的人的成長曆程,歸結起來,問題還是出在養育方式上,具體說就是“當豬養”和“照書養”的區别。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2

一個男人究竟能矯情到什麼程度,一位二胎寶媽的故事告訴我們真相

李女士在生了一胎之後便一直是家庭主婦,按她的話說,他的老公其實是一個很理想的配偶:能掙錢,能帶孩子,能做飯,能做家務。

然而他身上卻有一個讓她很難忍受的缺點:“一個大老爺們,矯情起來真要命!”

以下是她的原話:

[事情就在今年3月份疫情爆發不久,我剛剛剖完二胎,産後不到10天。

老公之前做飯時手上紮了一根小刺一直沒挑出來,現在鼓起了一個小塊,他認為是雞眼,跑了好幾趟藥店,買治雞眼的藥,結果無用,最後還是婆婆拿針給他把肉挑開取出了裡面的小刺。

就這樣一件小事,他各種消毒,各種創可貼貼,天天在我耳邊唠叨:“媳婦我手太疼了”,“媳婦兒我手好疼”,“媳婦兒你給我看看我這個傷口怎麼樣了”,“媳婦兒我疼得晚上睡不着覺”。

然後給孩子洗澡洗屁股也不行了,自己洗個澡還得讓婆婆給套上保鮮袋……

我想說他的傷口還沒有我臉上擠個痘痘傷口大好嗎?

我肚子上十公分的刀口都吭一聲疼,這位紮個刺感覺馬上要去醫院住ICU了,我感覺要不是有個疫情擋着,他已經去看醫生了。

平時自己有個哪裡不舒服也是感覺天都塌了,腳腕疼都能去買五六盒什麼什麼筋骨丸吃,真的是無語又好笑。

“在我看來,他的矯情是跟婆婆有關的,但作為媳婦,我也感受到了婆婆的好意,婆婆很細心,隻要我們兩口子,或者大寶有一點點不舒服,很容易大驚小怪,催着我們去醫院。”

“可是我老公怎麼就沒能繼承婆婆這個關系他人的優點呢?拿着一個貼着創可貼加膏藥的手在我一個剛做完剖腹産手術的産婦面前晃悠,還老說自己多痛苦,就沒有感覺到一點點尴尬嗎?”]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3

為何大部分80後以及90後表現得并不矯情?——“當豬養”

李女士的婚姻整體上還是不錯的,畢竟人無完人,一個人成長起來總是需要時間的,隻是在有些方面,有的人打出生就有先天條件。

反觀我們絕大多數80後以及一部分90後的人,我們的父母大多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我們小的時候更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精養”我們,而我們卻能很好地面對現實,不那麼矯情。

可以說,我們小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是被“忽視”的,雖然他們有心培養,卻往往力不從心,這其中也不排除父母們有“活着就好”的觀念。

“當豬養”可能能比較恰當地代表着一部分人的養育方式。

小時候我們是那麼容易得到滿足,一個隻有糖水的冰袋都能高興地舔一下午,一個木制滑輪車都能陪我們度過無數的童年時光。

父母的這種忽視,卻造就了更早獨立的孩子,造就了更堅強的我們。我們多數都能坦然接受現實,懂得體諒和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很少挑剔,我們吃得了苦,也享得了福。

并不是我們不想要享受安逸,而是我們希望為自己将來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能有更高起點的人生。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4

因為現在的我們也做了父母。

新一代新手父母的養育方式——“照書養”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童年多少是有遺憾的,我們30年左右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我們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非常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少一些遺憾多一些成就。不同的是,相比而言,我們受過更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條件大大提升的我們有時間也有精力去學習育兒知識。

知識這個東西,隻要想學,就沒有什麼是學不到的。

由于我們沒有育兒經驗,父輩的經驗在我們眼中也多是“落伍”的。我們往往更趨向于相信某專家、某學者的一些教育理論。

這些理論也是沒問題的,但問題在于,我們沒有系統地去了解和學習,往往一句片面之詞便能左右我們的教育觀念,我們卻對此深信不疑,然後将這種觀念實踐到我們的育兒過程中。

作為有着30多年人生閱曆的我們,其實都能理解,任何事情都會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如果理解的過于片面和極端,則會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出現另外一個極端。

比如我們聽信一位營養學專家的建議,這不能吃,那不能喝,在孩子飲食方面就會讓孩子食不厭精。

又比如我們從書上看了哪個年齡段應該培養孩子什麼樣的能力,很可能會在不了解孩子智力真實發育情況的時候強加給孩子一些他們還“嚼不爛”的知識。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希望給孩子能力範圍内最好的教育,但是我們并不擅長,多數情況下我們隻能“照書養”。

再加上我們一般都會對孩子有“過度保護”的時候,孩子受一點點傷便大驚小怪,圍着孩子忙個不停。

這些原因加起來,便不難把孩子養成一個自顧自己且異常挑剔的人。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5

通過陪伴勤于觀察、善于總結,順其自然可能是對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過分追求極端的”優育“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壓力,也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貴族學校”,自己節衣縮食。其實在個人看來,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這并非必要元素,如果自身實力不十分允許,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大,比如孩子的挑剔、攀比、不能面對自己出身的現實等。

“教科書”隻是專家學者們通過對大部分孩子的觀察,總結出來的大緻規律,照搬過來不一定能适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至于孩子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其實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孩子一出生便已經決定了起點。

我們隻能通過提高自己來給孩子當墊腳石,而不能把這些東西通過人為手段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以及生活水平強加給孩子。

家庭負擔不起高額消費,卻培養了孩子對山珍海味的依賴,又如何不讓孩子挑剔?

相對來說,順其自然,做好監督,在滿足孩子日常生活需求的下不過分幹涉,可能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優育”不能隻優在物質上,更是要優在教育觀念上。

最後,父母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培養更優秀的孩子,孩子有不良表現時,我們也都是“無辜”的,但總歸還是我們的養育方式不太對,這個責任我們一樣要擔負。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年對孩子的虧欠(一個人可以矯情到什麼程度)6

【文/神逗奶爸 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