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12:10:12

1996年.8.4《今晚報》

雛喉苑轉清如莺 春風一日馳歌名

十八歲女老生亮相津門

王佩瑜學餘派韻味醇厚

謝幕露出少女形象 觀衆秘贊新秀叠出

本報訊(記者董鵬)昨晚,來自上海戲校的餘派新秀王佩瑜以其清越峭勁的演唱,令津門觀衆再度領略到京劇餘派藝術的感人魅力,觀衆無不為這位剛屆18歲女老生韻味醇厚的演唱而叫好。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文渠,老同志吳振、胡曉槐等出席觀看。這一演出活動,是天津餘叔岩藝術研究會為籌建天津票友戲迷協會而舉行的義演。

王佩瑜是蘇州人,1992年入上海戲校,現已在校學習4年,專攻餘派老生,師從王思及等,并學于範石人等餘派研究專家。1994年随團訪演于香港,1996年随團訪演于台灣,演出頗獲佳譽。她還曾在全國少兒京劇邀請賽中獲"新苗杯"一等獎。

王佩瑜幼年即拜在本市書畫家陳雲君名下,學習書法詩詞,故而能在她的表演中體現出可貴的書卷氣。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女老生王佩瑜年僅十八即唱紅于津城)1

昨晚,王佩瑜向觀衆彙報了她掌握的兩出餘派代表劇目《搜孤救孤》和《空城計》。王佩瑜前飾程嬰後飾諸葛亮,在這兩出觀衆很是熟悉的劇目中,王佩瑜以其韻味十足的餘派唱腔征服了觀衆,劇場内叫好聲不絕。

她的扮相清純英俊,演唱清越細膩。劇中的幾段主要唱段,都有很好的發揮。《搜孤救孤》中的二黃導闆,在她演來蒼涼悲壯、滿宮滿調。《空城計》中的慢三眼等名唱段,也較好地體現出餘派發音吐字歸韻的特點。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女老生王佩瑜年僅十八即唱紅于津城)2

在昨晚的演出中,市表演藝術中心的著名演員王玳玮,演出京劇《望江亭》。玉王玮已久違舞台,她一亮相,觀衆即報以熱烈的掌聲。她的表演,風采不減當年。

演出結束後,本市著名書法家李鶴年、戲劇評論家吳同賓分别向王瑜贈送墨寶。李鶴年的題詞是"闡煌絕響",吳同賓的題詞是"雛喉宛轉清如莺,春風一日馳歌名"。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女老生王佩瑜年僅十八即唱紅于津城)3

觀衆紛紛湧向台前,熱烈鼓掌祝賀演出成功,并高喊"再唱一段"!王佩瑜摘去髯口欲唱,觀衆又喊"把帽子也摘了",當王瑜露出少女形象,觀衆更是噴噴稱贊,都為京劇舞台上又出現一名新秀而歡欣不已。王佩瑜為觀衆加唱了《烏盆記》和《搜孤救孤》選段,再次激起熱烈掌聲。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女老生王佩瑜年僅十八即唱紅于津城)4

1996.8.7《今晚報》

王佩瑜與餘派

劉連群

在藝術欣賞日趨多元的今天,能夠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是很困難的,京劇界已經久不見某位新角一炮而紅的現象了。然而,年僅十幾歲的戲校學生王佩瑜,卻在近兩年漸漸有了名氣,一些很挑剔的行家亦十分推崇,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我曾經看過她的錄像,覺得所傳确實不虛:前幾天又看了她在中國大戲院的演出,更多了一層了解和感受。

《搜孤救孤》和《空城計》,一出二黃,一出西皮,都是餘派老生的代表作,流傳深廣,脍炙人口,王佩瑜用這樣兩出戲來和天津觀衆見面,表現出了她的信心和功力。

她扮相清秀,氣質沉靜,嗓子寬潤而少女音,具備了女老生難得的天賦條件,又得餘派名師的傳授,路子正,唱法嚴謹、工整,歌來頗具餘派"蒼、勁、挺、秀"的風韻。

《搜孤救孤》"大堂"一場的[倒闆][回龍]接[原闆],是餘派的經典唱段之一,[倒闆]"白虎大堂"的"虎"字之音,用"幹拔勁"異峰突起,氣力飽滿,滿宮滿調;"大堂"走低腔緩緩送出,沉郁蒼涼;"奉了命"的"命"字則使腦後音行腔,先抑後揚,聲音清而不濁,剛而不薄,氣足而音斂,耐人品味。全句起伏跌宕,張弛有緻,謹依餘派章法,生動地體現了人物滿腔義憤、悲痛又不得不強忍抑制的複雜心情。

[回龍]從"都隻為"到"兩離分",25個字的長句,既要一氣呵成,又多用三字一節地"垛"着唱,尺寸快,節奏緊,王佩瑜也唱得頓挫分明,緊湊酣暢;"分"字用噴口音,有爆發力,又不過度,顯示出她在口勁、氣息、音量的控制和節奏把握上的功力。

《空城計》的幾段唱,是久為人們所熟悉、傳唱的,越是熟戲越難唱,越要有真功夫,王佩瑜在"三報"後的[搖闆],唱來疾徐适度,渾然不散;城樓上的[二六]灑脫流暢,不拖不墜,也很精彩、到位。

相比之下,兩出戲從唱、念、做和刻畫人物全面衡量,《搜孤救孤》似更成熟,見火候兒,這也和唱者的年齡、閱曆有關吧。

總的來說,王佩瑜既有良好的自身條件(包括氣質),學到的東西又很規範,對演唱且有較高的悟性(這一點也很重要),尚在學中便達到了目前的水準,确實非常可貴。尤其在餘派後繼乏人的今天,不由人不贊一句"人才難得",并且希望她向更高的境界發展。

餘叔岩創立的餘派藝術,是繼譚(鑫培)派之後的第二座老生演唱藝術的高峰,唱、念、做、打皆精,在聲腔方面尤為精雕細琢,把譚派演唱技巧推向了極緻,吐字、發音、用氣和行腔都極為講究,而且又處處雕琢,處處不露斧鑿痕迹,達到了"恬憺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與旦行的梅派藝術同被譽為以無特色而為自己的特色,因而好聽難學,學者衆而精者寡,這是後來全面、完整地繼承餘派藝術的人才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好的藝術總是不會被湮沒的,人們對王佩瑜的熱情贊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對精美的餘派藝術的眷戀和珍愛。一位小姑娘的廣受京劇界内外關注,不僅在她的禀賦優異,而且也原于餘派藝術的長久魅力。

同時,事物往往以稀少為貴,如同幾近絕響的言派、奚派在八十年代中期驟然紅火,其程度甚至超過言、奚兩位大師在世時一樣,餘派怕也到了因其少而彌足珍貴的時候了。

還有,當前京劇舞台上演唱技巧的粗疏和變異,一些演員不在精緻上下功夫,一味靠拖長腔、"砸夯"或拔高尋求廉價效果,觀衆聽久了也會覺得單調和乏味,特别是通過京劇藝術的普及,他們也會唱兩口兒以後,就更覺得不滿足,向往高層次的東西,于是講究韻味和技巧的餘派便重新顯示了它的藝術價值。應該承認,這也是促成一位餘派新秀在短時間内名傳菊壇的客觀因素。

充分認識客觀環境的變化和需求,有助于青年演員進一步确定和堅持自身的藝術追求。像王佩瑜這樣達到相當水準并且初具影響的新秀,能不能守得住向高、向美的藝術準則,不搞華而不實的賣弄,不惑于嘩衆取寵的暫時效果,不瘟、不火,把握住藝術上的"度",對發展前景非常關鍵。

守得住則立得穩,立得直,立得長久。一位外國藝術巨匠說過:“……強迫才能去取悅觀衆的那種藝術家,算不了什麼藝術家,這樣的藝術家的作品是不會耐久的,他的成功也隻是昙花一現。"又說"好的藝術永遠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王佩瑜取得的影響,豈不正說明精美的餘派藝術在今天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觀衆的"理解"?

一家流派藝術,可以熏陶、造就一批新人;一位或幾位優秀演員的崛起,也能促使流派的複興和傳播,這在京劇史上不乏先例。新人在成長,流派要發展。各行當、流派的有才能的新秀多起來,且能堅持高品位的、嚴肅的藝術追求,京劇藝術的全面繼承和健康發展就有了希望。

王佩瑜簡介

當紅京劇餘派老生王佩瑜(女老生王佩瑜年僅十八即唱紅于津城)5

王佩瑜,生于1978年,上海市戲曲學校高材生,攻餘派老生,曾多次在全國京劇大賽中獲一等獎。王佩瑜師承王思及老師,并先後得到朱秉謙、關松安、孫嶽、李甫春、王世續、曲永春、童強等老師學戲,學演過《文昭關》《法場換子》《捉放曹》《搜孤救孤》《擊鼓罵曹》《武家坡》《大登殿》《打漁殺家》《碰碑》《甘露寺》《斷臂說書》《戰太平》《烏盆記》《清官冊》《四郎探母》《南陽關》《群借華》《夜奔》等劇目。

王佩瑜扮相俊秀,氣質儒雅,書卷氣濃厚,眉目之間流露出同齡人少有的自信和從容,頗具大家氣派。她的演唱古樸隽永,回味無窮。京劇流派中,餘派唱腔易學難精。王佩瑜經過數年的鑽研,已深谙其道,掌握了餘派唱腔的精髓,在吐字、發音、用氣、行腔諸方面精心調度,渾然一體,不露斧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韻。嚴謹工整的吐字、規範有矩的行腔,深顯她高超的餘派風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