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發動機
起底新材料作文
——構思與表達
文|唐惠忠
面對“新材料作文”完成一篇應試作文,必須過好“構思”關與“表達”關。構思和表達的優劣直接決定作文了作文所處的分數段。今天我們起底“新材料作文”,說一說“新材料作文”的構思與表達。
構思
構思訓練要達到的目的是——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确自然。構思的訓練,首先是培養構思的習慣。高考作文一般沒時間寫草稿,這種一落筆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寫;一定要把邊寫邊想的壞習慣改掉。
構思的任務是,把題意轉換成一篇切題的應試作文。這“轉換”是構思的基本功。依據題意,你在“轉換”時,要想出合适的題材和切題的“思想”。文章主要“寫什麼”,這是“中心”;這“中心”想表達“什麼意圖”,這是“思想”。動筆之前必須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後把體現這個中心思想的句子寫下來(比如2008年全國卷Ⅱ滿分作文《變味的善良》和《老鷹哲學》,它們的中心思想句分别為“我們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動,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問題,而不能讓自己的善良褪色、變質、變味”與“看清事實、引而不發、堅持不懈,這些便是老鷹的哲學”)。寫中心思想句的過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臨界時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寫出來了,說明構思定型了,寫起來思路就不飄忽了,容易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寫出來後,還得反複推敲:“中心”切題了嗎?“思想”切題了嗎?對“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題的把握了,還要對文章布局作個大概的謀劃,打算怎麼開頭,中間分幾段,詳略在何處等,都需要作考慮。這樣,構思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表達
表達訓練要達到的目标是——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表達階段的任務是将構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過文字外化為一篇應試作文。表達訓練主要是掌握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寫作方法。平時,可分别訓練記叙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議論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注意讓作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離題的“垃圾”文字出現在文章裡,就容易得高分了。
了解了構思與表達的辦法,我們再看下面這道文題。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老師對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說:你在小學考第一名,這不算什麼,還有中學呢;你在中學考了第一名,這不算什麼,還有大學呢;你大學考了第一名,這不算什麼,你還沒有參加工作呢;你參加工作謀了個好差事,這也不算什麼,有了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置;你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會角色。隻有你用自己的學識、智慧、勇氣和毅力創造了社會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這也不是最後的成功。
這位老師對一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說:你小學沒考上第一名,這不要緊,還有中學呢;中學沒考上第一名,這不要緊,還有大學呢;大學沒考上第一名,這不要緊,你将來還要走上社會呢;參加工作了,沒有謀個好工作,這不要緊,你還可以尋找;一時尋找不到,這也不要緊,嘗試着做幾件事,你就會對自己有所發現。你一直沒有成功,這不要緊,或許這是件好事,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種冷靜、不自滿、從零開始的良好競技狀态。世上本來就沒有最後成功的歸宿。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體,确定标題;不要脫離材料内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
材料中有兩句話耐人尋味——“隻有你用自己的學識、智慧、勇氣和毅力創造了社會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這也不是最後的成功”“世上本來就沒有最後成功的歸宿”,可見,這是一個涉及怎樣看待“成功”的作文題。
具體的寫作思路參考:一、就題目提出自己的理解——成功體現為努力追求的一種精神,一個過程,相對而言結果并不十分重要。在這一立意下,可記叙,可議論,可抒情。二、立足于故事中教師的因材施教,談高明的教育有助于學生走向成功。由此入題,以寫成叙事性的文章為宜。
例文
成功屬于未來
文/陸婷婷
成功,是暴風雨之夜的燈塔,在海上搏擊的船兒有哪隻不愛它的光芒?但又有幾條幸運的船兒能夠順利地駛進海港?待到風平浪靜以後,順利返回海港的老船長望着給他指引方向的燈塔,幸福地笑了。靜靜地,他再次登上了那艘飽經風霜的船兒,扶着已長出鐵鏽的欄杆,心中默念:“誰能保證我下次還能如此幸運……”
不錯。漫漫人生路,綿長而曲折,今日不知明日事,一時的成功怎能換取永遠的安逸?拿破侖曾顯赫一時,讓周邊國家聞風喪膽,但最終卻長眠在遙遠的聖赫勒拿島。一個方面的成功同樣無法掩蓋其他方面的落寞:俄國詩人葉賽甯,在詩歌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但為何在完成最後一部詩作《憂郁的人》後,毅然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如此說來,成功是短暫的、局部的。難怪有人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在世界球王貝利的心中,踢得最好的那個球,永遠是“下一個”。可見,世上本沒有最後的成功。最後的成功屬于未來,它存在于你我的心裡。
我從前是個很膽小的女孩,許多事都是别人要求我去做,才硬着頭皮去做的,而且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記得讀初二時競選班委,我拿出一張早已寫好的演講稿,跌跌撞撞地登上講台,拿着稿紙的手在那兒瑟瑟發抖,也不知講了些什麼。隻知道講完後,飛快地逃回自己的座位。更讓人不解的是,投票選舉的時候,我居然沒有給自己投上一票。那我為什麼還要參加競選呢?我也不明白。但進入高中以來,我發現周圍的同學一個個能說會道,有些還時常毛遂自薦。我真的很佩服、很羨慕他們。于是我學着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新同學,自覺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漸漸嘗到了久未體驗過的從容的滋味。我太喜歡這種感覺,想扔掉都難了。對我而言,對過去而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但是,誰能保證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我不會因遭遇挫折而重新變得膽小怕事、裹足不前呢?不過我想,隻要堅信所有的艱苦都是上帝的饋贈,堅信所有的困難背後都潛藏着成功的笑靥,心中始終懷有對生活的熱情,以微笑直面人生的風霜雨雪,那麼,成功就會始終與我同行的。我一定能成為一個笑到最後的人。
守着燈塔的人可以享受生活的安逸,卻無法體驗搏擊驚濤駭浪的快感。而年老的船長,卻能體驗那一份驚心動魄的美。人生,不正是如此嗎?
評點
本文夾叙夾議,圍繞主旨闡述了兩層意思:一是“最後的成功屬于未來,它存在于你我的心裡”;二是“心中始終懷有對生活的熱情,以微笑直面人生的風霜雨雪,那麼,成功就會始終與我同行的”。
行文中,作者能列舉親身經曆,抒寫真切的體驗,使文章親切自然而又有較強的感染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