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齡大點的人在找工作時都容易陷入焦慮、迷茫,各類自媒體上渲染的“35歲現象”也讓人惶惶不安,刺激着高齡求職者的神經。
站在公司的角度,更看中員工未來的殘值,沒有未來,也就沒有現在。作為求職者而言,與其去指責公司的無情,倒不如在可以居安思危的時候,認清現狀,及早做出應對。
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讨論一個問題“怎樣成為會賺錢的人”,這裡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能給自己賺錢,一種是能給公司賺錢。不可否認,無論哪個都很重要。
高薪的存在可能有各種原因,比如跳槽帶來漲薪,但是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相當于配不上工資,那就算是虛高,這個錢你可能拿不穩。
即使現在拿高工資的人,之後未必也能。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工資隻是結果,不是原因。
那如何現在能拿高薪,未來也能拿高薪呢?或者說現在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未來能拿到高薪呢?
可以看一下這個公式,PV=CF÷R,PV是現值,CF是未來現金流的平均值,R是折現率,折現率越低,分子不變的情況下現值越高。
那該如何降低折現率呢?我提供一個現實的視角,就是能夠被信任。如果公司能夠相信我們可以持續創造價值,現在工資就不會太低,而且之後會有持續高薪。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一路高歌猛進,中年之後卻被公司清退拿點賠償金走人,因為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已經德不配位,拿高薪,卻創造不了多少價值。
而且他們在長期高薪當中喪失了市場競争力,同樣的人到市場上拿不了同樣的高薪,公司覺得不合适當然把你開了。因為他們已經不能讓公司相信在未來仍然能夠提供價值,自然高薪就拿不住了。
所以,想持續拿高薪,就練就自身的“高價值”。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推銷自己。小的時候通過入學面試進名校;長大了求職就是向公司做一個預售,告訴公司我們可以創造價值;進入公司之後靠自己努力創造價值,證明我們之前賣的産品,也就是自己,是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
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當成銷售員,多從賣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了解和認清自己的價值。
之前認識一位做公關的朋友,因為工作緣由跟乙方公司打交道比較多。在工作中他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在跟乙方打交道時态度特别不好。
後來他進入乙方公司打工,現在問題來了,之前廣告公司備受他的折磨,可想而知這個由甲方到乙方的人以後的日子不太好過。
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其實具備“賣方視角”就是一種換位思考,隻有能夠換位思考我們才有機會具備長遠眼光,也多了一個看問題的角度。
買别人東西時,你不會過多考慮别人在這其中付出多少努力,但當自己做銷售賣東西時,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難處。其實也不必真的等到有那麼天,時不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問題,也許思路就開闊了。
對于銷售而言,能把東西賣給客戶,他就有價值。對于職場人,我們能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賣給公司,我們才有存在的價值。
你說這個公司不滿意換一家,沒有問題,但隻要你還在打工,公司老闆、公司的領導就是我們的客戶,得對客戶好一點。
有朋友說我自己開一個公司,其實更難!如果你自己是老闆,對外有客戶,對内也有客戶,員工一不滿意就辭職了,你還得找人。客戶不買你的産品和服務,你公司就得倒閉,更麻煩。
每個人在求職時總是希望能夠拿高薪。換個角度思考,怎麼做?假設自己坐在桌子對面,面試今天的自己,現在問你準備花多少錢雇傭自己,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時不時調整角度很關鍵,以防自己贻笑大方。
作為員工,如果能夠讓團隊氣氛好一點,其實就是變相為公司創造價值,就是為公司賺錢。那具體該怎麼做?
我在這裡隻提一個很小的點,早晨到公司之後,你有沒有跟周圍同事打招呼。不要小看這件事情,我在職場打拼超過20年,能夠做到每天早晨高高興興跟同事打招呼的人,超不過30個。真心實意問好就是一種生産力。
我們要想一想,公司是否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的不同。
我做HR的時候,有次主持公司裁員,當時讓各部門提自己的裁員名單,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部門一把手提的裁員名單裡面,不會包括那些部門開心果。
什麼叫“開心果”,就是隻要這個人在,部門氣氛就很好,這個人能夠調節團隊氛圍,在部門經理看來這就是能夠創造價值,都不會把他們放到裁員名單裡。
這樣人可以讓自己開心,自己開心的同時帶領大家一起開心,這就是一種價值。
我們要理解一個殘酷的現實,無論年紀多大,如果公司覺得這個人不能在未來創造價值,無論他之前做出過什麼成績都将被淘汰,這就是答案。
如果用一句話再來總結本文,想成為會賺錢的人,我們首先要思考自己如何能為團隊、公司和社會持續創造價值。
往期熱文:
評電影《地久天長》 :人到中年兩不堪,生不易死不甘
評《阿麗塔:戰鬥天使》:人為什麼很難擁有“自由”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