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月亮也不圓了?
之前,國人對于外國的餐飲企業多是吹捧之詞,尤其是标準化程度讓人羨慕。
可是再高大上的品牌也有出現懈怠的時候,星巴克最近就出事了。
近日,新京報記者卧底到無錫兩家星巴克店,發現店内常用的巧克力液過期後仍繼續使用,而且被做成暢銷飲品售出。奶油過期後,店員直接撕掉保質期繼續使用,還有店員教記者怎麼修改保質期。很多保質期隻有一兩天的原料可以被延長到一星期。宣稱“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到了第二天照樣賣。
沒想到,星巴克也出現了這種低級的錯誤,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問題。
1
星巴克回應兩次
星巴克官方在看到新京報的報道之後,公關部回應了兩次。
第一次回應是在昨天上午11點32分,星巴克表示,我們已經關注到了報道,并且對報道中存在的問題深感震驚,目前已經關閉兩家門店,開啟深入調查。
第二次回應是在昨天晚上10點12分,星巴克表示,經過調查,兩家門店确實存在操作違規行為,食品安全問題,我們責無旁貸。在對顧客緻以最誠懇的歉意的同時,星巴克也采取的6個行動,包括:涉事門店閉店整改、全國門店自查、員工重新培訓、增加定期和突擊檢查的頻率、強化内部舉報通道、引入更多技術手段等。
雖然星巴克的回應還算誠懇,但是網友們似乎并不買賬。
網友表示,40元一杯咖啡你給我整過期的是吧,節省成本是吧?
從網友的指責中可以看出,我已經給出了比正常咖啡更高的價格,那你就應該給我提供更好的咖啡。這種要求是樸素的,也是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可是假設原料跟10元一杯的咖啡一模一樣,這讓消費者會感覺虧大了。當然,如果提供良好的原料也行啊,星巴克竟然搞一些過期的原料賣給消費者,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會降低用戶的品牌忠誠度。
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難道真的是店員自作主張的行為?我不這樣認為,肯定是公司的考核機制有問題,店員隻會做一些有利于自己考核機制的事情。
因為我們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店員說:這些東西都是店裡買的(如果扔掉太浪費了)。
作為店員沒有必要替公司省錢啊,畢竟自己隻管領工資就行了,不管浪費還是不浪費。店裡誰最關心浪費問題?一定是店長。
因為店内的利潤可能是他們的考核因素,每個店長都想要自己管理的店鋪坪效更高,最終就不可避免産生使用過期原料的事情。
2
食品安全問題為什麼屢禁不止?
新京報記者2021年在食品安全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在幾個月前北京發生了胖哥倆肉蟹煲的事情也是新京報的記者卧底拍到的。沒想到這一次竟然跑到了無錫的星巴克,照樣能夠找到很多問題,不得不說很有經驗和魄力。
為什麼記者卧底到哪一家,哪一家就會出現問題呢?
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處罰不夠嚴厲。假設任何一家餐飲被查到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能罰到破産,我相信食品安全問題會好很多。可是當下的法律法規缺少震懾力。我們以北京的胖哥倆肉蟹煲為例,在被查到問題之後,豐台區市場監管局對飯店做出沒收違法所得,并且罰款50萬的處罰。
這個懲罰對于投資數百萬元的餐廳來說,并不算很大,至多算是皮肉傷,談不上傷筋動骨。
第二、門店的僥幸心理。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很難大規模經常抽查的,因為市場監管人員有限,餐飲門店數量極多。就算有突擊檢查行為,有些行為也很難發現。比如說:店員修改保質期的行為、隔夜糕點的售賣情況。
很多食品過期一兩天之後也很難嘗出味道的差異,這也就給了店員一定的操作空間。
第三、消費者發現問題投訴難獲回應。相信很多人在外出就餐的過程中,遇到過拉肚子的情況,這很有可能說明這家餐廳的食材出現了過期問題,可是消費者能怎麼辦?
如果你直接找商家,商家會表示,你憑什麼證明是吃了我家的飯菜出問題了呢?就算真的是吃了我家的飯菜出現問題,你要到醫院開具一個證明。
如果你不想跟商家糾纏,可以到市場監管局投訴或者到投訴平台投訴。可是由于你的問題不太嚴重,很難得到應有的賠付。
多種原因疊加,給了很多餐廳食品安全出現的土壤。不過要想從根源上杜絕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們隻希望商家能夠不斷自查,不斷改進。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産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争,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媒體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