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縱向水平杆(大橫杆)置于小橫杆之上,在立柱的内側,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其長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橫杆四周要交圈。當使用木腳手闆、竹串片腳手闆時,縱向水平杆應作為橫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當使用竹笆腳手闆時,縱向水平杆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杆上,并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應大于400mm。
1.2 縱向水平杆(大橫杆)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縱向水平杆(大橫杆)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杆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縱距的1/3(如下圖)。
1.3 縱向水平杆(大橫杆)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闆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杆杆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
1.4 小橫杆伸出外排大橫杆邊緣距離不小于100mm,伸出裡排大橫杆距結構外邊緣150mm,且長度不大于350mm。上、下層小橫杆應在立杆處錯開布置,同層的相鄰小橫杆在立柱處相向布置。
1.5 采用竹笆腳手闆時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作業層上非主節點的橫向水平杆根據支撐腳手架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主節點處靠牆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于300mm。端部扣件蓋闆邊緣至橫向水平杆杆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在同一根立杆上設置的上下兩步橫向水平杆宜左右交錯設置。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
1.6腳手闆(腳手片):作業層腳手闆應鋪滿、鋪穩、鋪實;竹笆腳手闆(片)應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縱向水平杆方向鋪設,且應對接平鋪,四個角應用直徑不小于1.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縱向水平杆上。
1.7 外腳手架應層層鋪設腳手片,裝飾階段必須層層滿鋪腳手片,腳手片須用不小于1.2mm鍍鋅鋼絲固定綁紮,綁紮不少于4點,要求綁紮牢固,交接處平整,無探頭闆,不能滿鋪處必須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2 、立 杆
2.1 每根立杆底部宜設置底座或墊闆。墊闆應采用長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寬度不小于200mm的木墊闆。
2.2 立杆頂端高出女兒牆上皮1.8m,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8m。
2.3 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杆。縱向掃地杆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鋼管底端上皮不大于200 mm處的立杆上。橫向掃地杆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杆下方的立杆上。當立杆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将高處的縱向掃地杆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杆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靠邊坡上方的立杆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強制性條文)
2.4 立杆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餘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強制性條文)接頭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柱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兩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頂層頂部采用搭接接長時,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000mm,并應采用不小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闆的邊緣至杆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
2.5 立杆必須采用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
2.6落地腳手架底下采用雙管立杆,雙管立杆中的副杆的高度不應低于3步,鋼管長度不應小于6m。本工程雙立杆副杆的高度6米、12米,詳見立面圖。
3、連牆件
3.1 連牆件的布置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 mm。
3.2 連牆件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杆處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3 連牆件布置應優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布置、矩形布置。拉結點在轉角和頂部部位加密。水平方向間距3.0m,垂直方向間距按層高。連牆件數量的設置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尚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連牆件布置最大間距
注:h——步距;la——縱距。
3.4 連牆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對高度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采用剛性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
3.5 連牆件中的連牆杆應呈水平布置,當不能水平布置時,應向腳手架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能采用上斜連接。
3.6 當腳手架下部暫時不能設連牆件時可搭設抛撐。抛撐應采用通長杆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抛撐應在連牆件搭設後方可拆除。
3.7 架高超過40m且有風渦流作用時,應采用抗上升翻流作用的連牆措施。
4、門 洞
4.1 腳手架門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等弦杆桁架結構型式(具體做法見下圖), 斜杆與地面的傾角a應在45°~60°之間。門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 當步距(h)小于縱距(la)時,應采用A型;
2 當步距(h)大于縱距(la)時,應采用B型;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1.8m時,縱距不應大于1.5m;
2) h=2.0m時,縱距不應大于1.2m。
4.2 腳手架門洞桁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腳手架門洞處的空間桁架,除下弦平面外,應在其餘5個平面内的圖示節間設置一根斜腹杆(圖中1-1、2-2、3-3剖面);
2) 斜腹杆宜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當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個步距(圖A型)時,宜在相交的縱向水平杆處,增設一根橫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3) 斜腹杆宜采用通長杆件,當必須接長使用時,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構造除頂層頂步外,其餘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
4) 門洞桁架下的兩側立杆應為雙管立杆,副立杆高度應高于門洞口1~2步。
5) 門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杆的杆件端頭,均應增設一個防滑扣件,該扣件宜緊靠主節點處的扣件。
5、剪刀撐和橫向斜撐
5.1 腳手架應設剪刀撐與橫向斜撐。
5.2 剪刀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道剪刀跨越立杆的根數宜按下表的規定确定。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杆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
剪刀撐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數
剪刀撐斜杆與地面的傾角α |
45° |
50° |
60° |
剪刀撐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數n |
7 |
6 |
5 |
(2) 高度在24m以下的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轉角及中間間隔不超過15m的立面上,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
(3)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全立面連續設置剪刀撐;
(4)剪刀撐斜杆的接長宜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米,應采用3個扣件固定;
(5)剪刀撐斜杆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5.3橫向斜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間,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型連續布置,橫向斜撐應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2) 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型雙排腳手架可不設橫向斜撐,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閉型腳手架,除拐角應設置橫向斜撐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一道。
6、斜 道
6.1 外腳手架設置上下走人斜道,附着搭設在腳手架外側,不得懸挑。高度不大于6米的腳手架宜采用一字型斜道,高度大于6米的腳手架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6.2 人行斜道寬度應不少于1米,坡度不大于1: 3;運輸斜道寬度不少于1.5米,坡度不大于1: 6。拐彎處應設置平台,其寬度不應少于斜道寬度。
6.3 斜道立杆應單獨設置,不得借用腳手架立杆,并應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個縱距設一連接。剪刀撐和橫向斜撐設置同外架要求。
6.4 斜道兩側及平台外圍均應設置1.2米高防護欄杆和200mm高踢腳杆(或180mm高擋腳闆),并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斜道腳手闆鋪設要求同外腳手架,同時在腳手闆上每隔25~30cm設置一道防滑條,木條厚度宜為20~30mm。腳手闆順鋪時,接頭應采用搭接,下面的闆頭應壓住上面的闆頭。腳手闆橫鋪時,應在橫向水平杆下增設縱向支托杆,縱向支托杆間距不應大于500mm;
6.5 外架與各樓層通道之間應設置進出通道,坡度不大于1: 3,寬度不應于斜道寬度,通道宜采用木闆鋪設,兩邊防護設置同斜道。
7、架體内外封閉
7.1 腳手架外側在立杆内側必須挂設經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應用不少于18号鉛絲張挂嚴密。
7.2 腳手架的架體裡立杆距牆淨距超過200mm時必須鋪設站人片,站人片設置平整牢固。
7.3 腳手架施工層裡立杆與建築物之間用毛竹片進行層層封閉。
7.4 腳手架外側自第二步起必須設置1.2m高同材質的防護欄杆和200mm高踢腳杆。頂排防護欄杆不得少于2道,高度分别為0.9m和1.5m。腳手架内側當遇大開間、門窗洞等形成臨邊時,在腳手架内側設1.2m防護欄杆和200mm高踢腳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