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當中有一部《金剛經》,裡面就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有什麼樣的境界,那都是希望的存在,這些都是我們自己修煉出來的,但是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有一天不修煉了,那麼這些現象也就不複存在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見諸相非相,那麼你就等于見到了佛的法身。
我國才說是一個佛教的大國,而佛教也是在我國非常的流行,而且流行的廣泛,佛教文化傳承下來曆史也比較久。雖然說佛教的來源是國外的,但是現如今我國已經有了許多關于佛教的寺廟。也就說我們這個水泥砂漿很多人都會去佛教的寺廟裡燒香拜佛,為求得全家人平安順遂。但是各位朋友們,你們真的了解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嗎?其實人們經常所說的,寺廟一開始跟佛教并沒有什麼關系。
而且四合廟他們兩者又有許多的區别,但是由于我們沒有搞清楚,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人也經常混為一談。那麼究竟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廟和寺的前世和今生。看完之後我們就去對的地方為家人祈福吧!
一、寺,其實是我們古代官署的一個統稱
在《說文》一書當中就有記載"寺,庭也,有法度者也",而且在漢書中也有提到:"凡庭府所在,皆謂之寺",從這兩者之間結合來看,其實寺可以說是指的官員任職和辦案的地方。比如古代所說的光祿寺、大理寺等等。而在生活當中,有關寺的一說,古人們又加上了許多官職,比如寺正指的就是大理寺正卿的略稱。而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是在東漢的永平十年時,這時候也就是漢明帝時期。當時漢代就有一個鴻胪寺,相當于現在的外交部。由于他們外交部覺得佛法微妙精深,于是他們就将印度佛教的使者留在了鴻胪寺裡面。
從曆史上所了解到的中國第一批佛教使者,漢代專門為他們建立了一座名字叫做白馬寺的地方。而且白馬寺也是中國第一個宣揚佛法而創辦的佛寺。到了隋朝時期,中國佛教非常的鼎盛,而且皇帝又非常喜歡道教,于是全國就流行起了道教和佛教為宗旨的是遍地開花,這便是寺的起源。
二、廟,其實多用于祭祀和供奉神靈
其實在曆史上廟其實是用來祭祀和供奉神靈的。後來随着曆史的發展,廟就已經發展成了祭拜祖先的場所和随着道教不斷深入人心,也會将自己心中的神仙供奉在廟裡,于是就有了廟宇的存在,比如龍王廟、土地廟等等。
總結
其實我們可以直白一點來說,不論是寺廟還是寺或者廟,這些都與我們早期的曆史和佛教傳入中國的曆史是沒有一些是有一些關系的。但是在早期的時候與佛教是沒有一點關系的。一個是官員辦公的場所,另外一個則是供奉祖先的場所。後來由于曆史的原因,才将寺和廟聯系了起來。因此,寺廟一說隻是我們人中口口誤傳的一個說法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