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膜炎,中醫學稱為“火疳”。系因實火上攻白睛,無從宣洩而緻。正常鞏膜炎為瓷白色,兒童鞏膜較薄,呈藍白色,至成年人逐漸變為黃白色。鞏膜為眼球壁最外層,主要由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緻密交織組成。鞏膜炎容易發生在表層血管相對較多,尤其是前睫狀血管穿過鞏膜的部位。由于鞏膜血管和神經少,代謝不活躍,雖不易發病,但一旦發生炎症,病程進展緩慢,組織修複能力差,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交易複發。鞏膜炎是指白睛裡層有紫紅色結節狀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病程纏綿,易于複發。好發于成年人,患者尤以青年女性居多。病因多端,病程長,常因并發它症而傷及視力。鞏膜炎多屬于免疫源性疾病,常與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伴發。根據其部位不同,可分為前部鞏膜炎和深層鞏膜炎。
中醫學認為,由于居住潮濕低窪之地,或感受霧露,或涉水、淋雨,或長期作業與水濕之處等,濕邪阻滞太陰經絡,肺氣郁遏不宣,而發生本病。或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外受風邪所束,抑郁與内,阻血暢行,熱毒火邪上攻于目所緻。
鞏膜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患眼白睛血絡膨脹暴露,顔色暗紅,以手試推胞睑,血絲不會移動,患眼疼痛,怕光流淚。鞏膜炎症常累及鄰近組織。病變反複發作和病情嚴重者,可累及其他眼部病變,出現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症,重者可緻失明。
中醫學診治鞏膜炎,用散風、清熱、燥濕、瀉火以驅邪,用健脾升陽、養陰、活血以扶正。如有并發症,可随證施治,待他證消除後,仍需服藥,以杜絕患眼複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