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灣核心片區、深圳都市圈核心區、灣區極核……這些帶給人無限想象的“标簽”,正不約而同地釋放着同一個信号——該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寶安了。
作為深港文化之根,寶安的發展始終與深圳經濟特區緊密相連。上世紀80年代初,寶安作為“邊緣地帶”,集聚了大量北遷的香港企業和“三來一補”企業;上世紀90年代,寶安本土制造業萌芽、生長;進入21世紀,寶安中心區高标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北部高新技術企業快速集聚;2010年以後,寶安被納入特區範圍,大族、騰訊等企業先後将制造基地、總部等核心功能遷往寶安……十年一變,寶安成為深圳一路向西拓展升維的生動注腳,書寫了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的多彩篇章。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前海擴區等重大國家戰略相繼落地,特别是環珠海口100公裡“黃金内灣”戰略構想的提出,寶安一躍成為領灣發展重要支撐極和深圳都市核心區,以無限的潛力迎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注度和市場熱度。
時勢演進變動不居,發展競合日新月異。站在時代賦予的風口,寶安如何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服務大局?
這份在深圳經濟特區42周歲生日之日發布的重大空間發展戰略就是寶安交給灣區和特區的“答卷”。身居深圳領灣發展的前沿地帶,寶安将以“一帶兩心四片”為主體構建“寶安 ”空間戰略,為彙聚全球創新資源、承載灣區産業合作、深化珠江兩岸協同等充分賦能,為深圳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攀向産業鍊價值鍊中高端提供堅強支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長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金内灣、共進揚帆、雲程發轫、萬裡可期。精彩畫卷已經繪就,美好明天無限憧憬,讓我們祝福深圳,新征程續寫新契機,讓我們立足寶安,面向未來,再創輝煌。”寶安區重大空間發展戰略發布會上,區委書記王守睿擲地有聲,表達了寶安答好時代之問、服務深圳和大灣區的信心與決心。
風勁帆滿圖新志,蓄力騰飛正當時。乘浩蕩之勢的寶安,踏着新時代的節拍,與灣區共舞,與深圳共振,向未來出發。
寶安區重大空間發展戰略框架圖
一帶
實施臨空經濟總部戰略,打通内外雙循環
灣區協同發展的前提是聯通。寶安是深圳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形成了全國唯一的“空港、海港、高鐵、高速、普路、地鐵”六要素樞紐型大交通體系。依托灣區極核的區位和高效便捷的立體交通體系,寶安将實施環機場樞紐臨空經濟總部戰略,培育一系列總部群,打通内外雙循環,放大機場東“六位一體“綜合交通樞紐對大灣區輻射帶動作用。
機場東商務總部區效果圖
機場東商務總部區
規劃面積1.37平方公裡,與機場T1空鐵樞紐無縫銜接,彙聚2條高鐵、1條城際、4條地鐵,有高效便捷的高鐵、城際和地鐵直接串聯大灣區兩岸。該區将重點吸引大灣區優質企業設立區域性運營總部,形成彙聚大灣區頂尖人流、商務流、咨詢流的核心場所,打造大灣區商務交往的新門戶和目的地。
九圍國際總部區效果圖
九圍國際總部區
核心功能區面積2.8平方公裡,通過深大城際一站直達機場T1空鐵樞紐和T2國際航站區,面向國際企業和國際組織機構總部,構建山水相融的國際化總部院子,吸引全球化戰略的龍頭型企業、國外企業建立亞太運營總部等,培育國際化總部核心功能。
立新湖科創總部區效果圖
立新湖科創總部區
核心功能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其中包括大灣區獨具特色的都市型湖區水域1.2平方公裡,打造獨具濱湖特色的科創總部和極具國際競争力的創新之湖,吸引内生的高成長型企業總部落戶。
■ 解讀
在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生産要素加速互聯互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商業永恒的目标。某種程度上,交通奠定了區域經濟的基礎,區位決定了城區發展的上限。
實踐證明,基于一定區位優勢而形成的具有中轉、輻射功能的城區,有更大概率成為重大交通設施和重要交通通道布局、交會之處,進而帶動生産要素的彙聚,發揮出産業集聚和樞紐效應。
眼下,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版圖的寶安,區位優勢得以進一步放大——南北向的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與東西向的深中、深珠發展軸在這裡交會,前海合作區、東莞濱海灣新區近在咫尺,中山翠亨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和珠海橫琴新區“隔江而望”,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産業交互地帶。
未來,在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等項目建設的推動下,寶安的樞紐地位将再度強化,有望在廣東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深圳市承擔大灣區核心引擎任務的過程中,作為重要的傳導節點和承載基地,演繹出更多可能。
更具價值的區位,需要更加高效的交通體系與更加适配的空間規劃,才能真正發揮出樞紐效能。坐擁全市唯一的國際機場,寶安已逐步建成空港、海港、高鐵、高速、地鐵、普通公路“六位一體”的現代化交通網絡,為其融入灣區、聯通世界打開通道。
如今,寶安已初步具備推動大灣區對流,集聚大灣區最活躍的經濟主體和科技創新資源的條件,因此,環機場樞紐臨空經濟總部戰略呼之欲出,成為寶安引領大灣區發展的另一空間戰略。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北部都會區、前海“擴區”、深圳都市圈等一系列戰略、規劃的落地推進,尤其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内灣”,意味着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發展将進入加速推進的新階段。
在此背景下,寶安環機場樞紐臨空經濟總部戰略将進一步強化寶安在大灣區中的交通“主軸”作用,支撐寶安成為資源要素流動和優質要素集聚的核心區域,助力深圳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
兩心
以南北雙中心建設優化城市結構,發展領灣新中心
在深圳都市圈規劃和寶安工業空間保障戰略的背景和使命下,寶安的城市空間結構需要優化。目前,寶安北部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缺失,支撐不了戰略規劃的目标。在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定位架構下,寶安積極謀劃在寶安北部構建新的城市中心、打造與寶安“灣區接口”相匹配的城市環境。
寶安中心區 南方 何俊 拍攝
寶安中心區
聯動大鏟灣島的騰訊未來科技城與桂灣片區,依托創業路中央商務帶推進新老城區融合,促進消費升級,打造最有煙火氣的綜合功能帶,與前海灣共建前城後市的發展格局。
西部城市中心效果圖
深圳西部城市中心
以寶安大道為發展主軸,串聯新橋、沙井、松崗片區,創建具有廣府特色的綜合性中心城區,輻射東莞和珠江西岸,補足寶安北部的城市功能,服務約200萬人的生活生産需求。
■ 解讀
城市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重大空間發展戰略的第三點,正是要“領灣發展新中心”,做強寶安中心區、深圳西部城市中心這兩大中心區主引擎,輻射帶動全區高質量發展。
兩個中心區因發展程度不同、區位不同,其定位與目的也各不相同。
寶安中心區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規劃,經過30年的發展,現占地23平方公裡,已成為寶安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代表着寶安城市形象。因此“領灣發展新中心”戰略對寶安中心區的要求,體現了一種“國際視野、灣區思維、戰略眼光”。
騰訊未來科技城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每年能實現産值3000億元。寶安中心區必須聯動大鏟灣島的騰訊未來科技城與桂灣片區發展,集聚一流資源要素。
寶安中心區
寶安中心區興起後,新安與西鄉老城區迎來煥新機遇,以此為契機,寶安依托創業路中央商務帶推進新老城區融合,打造最有煙火氣的綜合功能帶。
與寶安中心區已規劃發展30年,正朝着世界一流灣區城市新中心邁進不同,深圳西部城市中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涉及的沙井、新橋、松崗片區,區域價值巨大,但當前公共服務設施供應還較為短缺,急需轉變發展模式全面改善城市品質。
未來,随着燕羅國際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創城、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新橋東先進制造園區的建設發展,寶安北部片區将需要集聚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而有生活、有溫度的産城融合才能把人才留下。寶安要助力深圳引領灣區,更離不開深圳西部城市中心的支撐。
因此,深圳西部城市中心的重任,在于順應會展海洋新城、茅洲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需求,打造與寶安“灣區接口”相匹配的城市環境,支撐工業空間保障戰略,成為深圳都市圈輻射東莞和珠江西岸新的城市中心。
能預見的是,深圳西部城市中心将調整用地結構,重點優化職住關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廣府特色的綜合性中心城區,同時輻射帶動東莞長安等外圍片區,真正支撐深圳都市圈的建設。
在粵港澳大灣區新一輪區域協同發展中,黃金内灣各城區均集中優勢資源,以城市中心标準“提級”打造臨灣片區。寶安提出領灣發展新中心戰略,謀劃以南北雙中心建設帶動城市發展,正是堅持前海意識、灣區思維、國際視野,在更高的維度找準寶安的定位,以更高的定位引領與之相匹配的作為,以更大的作為推動定位的不斷提升。
四片
打造四大先進制造業片區,保障工業發展空間
在國土空間規劃城市格局、功能布局的指引下,寶安将舉全區之力打造四大先進制造業片區,進一步夯實寶安在深圳工業發展中的“壓艙石“地位。
燕羅國際智能制造生态城效果圖
燕羅國際智能制造生态城
毗鄰東莞濱海灣新區,松山湖和光明科學城三大創新極核,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疊加的重要戰略節點。
規劃面積36.5平方公裡,是深圳市二十大重點區域之一,也是深圳市首個整街利益統籌整備的産業片區項目。該項目完成後,将形成12.2平方公裡連片産業用地,并在街道全域打造“特色山水 智能産業 智慧城市”綜合治理開發的樣闆區。
石岩科創城效果圖
石岩科創城
南接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北聯光明科學城,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重要節點。
規劃面積65.5平方公裡,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将與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三城”聯動、補位發展,重點攻關産業發展中“卡脖子”關鍵問題。
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效果圖
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
位于國際會展中心以東,毗鄰臨空港片區、海洋新城片區,以及中山翠亨新區(深中通道)、廣州南沙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等重點區域,是深圳市20個重點先進制造業片區之一。
深港先進制造業合作區位于全球最大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以東,将充分發揮前海“擴區”政策優勢,融入深港創新鍊,吸引深港成長型企業,承載深港創新轉化。
新橋東先進制造園區效果圖
新橋東先進制造業園區
位于廣莞深先進制造走廊的核心節點,是國家級高新區和深圳市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之一。
作為全市首個平方公裡級的重點更新單元,新橋東先進制造業園區将積極探索“工業上樓”新模式,集約複合利用土地,建設符合産業需求的新時代高标準廠房,推動傳統工業園區向新型産業社區轉型。
■ 解讀
今年5月27日,深圳出台《關于進一步促進深圳工業經濟穩增長提質量的若幹措施》,再次明确提出“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發展戰略。
近年來,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下,經濟“脫虛向實”趨勢日益明顯,發展實體經濟、發力先進制造成為競逐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抓手。作為産業大區,寶安憑借數十年的制造業積累,逐步建立起紮實的工業基礎、完善的産業鍊條,成為新一輪産業革命浪潮的“沖鋒舟”。
目前,寶安區制造業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占全市1/3;規上工業企業4934家,占全市4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759家,連續5年位居全國區縣第二、全省第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77家,兩者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市20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中,寶安有13個集群企業數量全市第一,9個集群增加值第一。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深厚勢能正在快速轉化為跨越發展的強勁動能,推動寶安蝶變成為灣區最具發展潛力、最具創造活力發展沃土、最能承載未來的創新雨林發展沃土。新的發展機遇已至,一方面,寶安已到了從産業追随者向引領者躍升的關鍵階段;另一方面,寶安還要扛起工業大區擔當,守住深圳的工業基本盤,在此基礎上,加快邁向“黃金内灣”的産業集聚鍊接地、産業創新策源地,助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挑戰與機遇并行。眼下,寶安需要大力引進高端重大産業項目,需要更大的産業空間承載産業能級的跨越提升。因此,寶安此次空間規劃的第一戰略,就是工業空間保障戰略。
放眼寶安,四大先進制造業片區的加速崛起,不僅将構築寶安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形成珠江口東岸的先進制造業高地,更将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戰略級支撐,助力深圳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緻遠。
【撰文】胡百卉 蘇國銳 李嘉耀
【作者】 胡百卉;何俊;蘇國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