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濱海新城建設啟動,目前188平方公裡啟動區已形成以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顯示、臨空臨港、生物醫藥健康等五大産業集群為主體的現代産業體系。
福州三中濱海校區。
交通建設“快馬加鞭”
今年8月28日,福州地鐵6号線正式通車。這條連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城的軌道交通大動脈,把福州市區至濱海新城的路程縮短至約42分鐘,為濱海新城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地鐵6号線的通車标志着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又邁出了關鍵步伐,助力福州從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跨越。值得一提的是,地鐵6号線下洋站至航城站部分區間為高架段,經過道慶洲大橋時,乘客可以憑窗遠眺,一覽閩江兩岸的壯麗景觀。
另外,長平高速、長福高速、228國道長樂外文武路堤工程建成通車,道慶洲大橋全線貫通,福平鐵路開通運營,地鐵1号線二期直達三江口,東南快速通道已建成。國道G316線計劃2023年建成,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濱海快線)、機場第二高速、濱海高速公路一期等骨幹交通項目“快馬加鞭”。不久的未來,從市中心到福州新區,可實現軌道、鐵路、高速公路無縫切換。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濱海新城的發展,是産、城、人深度融合的發展。順應時代浪潮,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興起。
濱海新城2021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5%,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占GDP比重達9.5%,均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依托中國東南大數據産業園,濱海新城引入省大數據公司、數字雲計算等龍頭企業,集聚“雲大物智鍊”等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濱海新城建成5G基站近1000個,擁有移動、健康醫療、雲計算等五大數據中心,省超算中心運算速度從3000萬億次每秒提升至6000萬億次每秒。
工業互聯網平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福州工業互聯網二級标識解析節點共标識解析超1億次。華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100P算力)落地,濱海新城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共建“數字新區”戰略合作協議,深化數字應用場景建設。
濱海新城引入并建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吸引大型央企“中電數據”、基因測序領軍企業“貝瑞基因”等100餘家健康醫療企業入駐,加大醫療設備企業招商力度。依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及省康複醫院濱海院區,形成醫療數據存儲、數據研發應用、數據交易及産業基金齊全的醫療健康産業鍊條。
位于濱海新城的國家東南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
公共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按照産、城、人深度融合的發展理念,圍繞吸引人才、集聚人口的目标,福州新區濱海新城聚焦人才需求,全力完善軌道交通、人才保障住房、三甲醫院、優質學校等公共配套設施,以高品質公共服務,讓新城更宜居。
去年5月1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開診。截至目前,門診量累計近30萬人次,讓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近年來,福州新區啟動區新建幼兒園3所、小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1所,共招收學生3100餘名。
日新月異的濱海新城,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我們建設的産業園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博思集團人工智能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位于濱海新城的博思産業園建成後,預計入駐員工總數為3500人至5000人,未來集團的多個重要項目将在此落地。
宜居宜業的濱海新城。 陳捷陽 攝
發展不忘留住綠水青山
濱海新城在生态保護修複、資源節約利用、碳彙造林等方面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沿海生态新城建設之路。
2021年,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複工程被自然資源部列為全國首批海岸帶生态與減災協同增效典型案例;在生态環境部首次開展的“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中,福州新區濱海新城岸段被選為8個案例之一;率先開展全國新區首個碳彙造林項目建設,新造沿海防護林21公裡、350公頃,種植喬木約80萬株,預計每年可新增碳彙近22.3萬噸。
提升環境監測能力,更新升級億級像素智能監控系統,重點鎖定海漂垃圾。建設潭頭污水廠、濱海污水廠等,改造和新建污水幹管用于截污,确保污水不排入海中。全面清查所有入海排放口,逐個提出分類整治措施,已整治27個直接入海排污口,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達标率100%。
建立濕地森林遊憩區、鳥類生境保護區,推進閩江河口濕地申報“國際重要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産”。2022年6月,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長樂海蚌資源繁殖保護區實行生态養殖、科學作業,組織打擊違法違規作業聯合行動,對下沙片區實施海蚌生境修複工程。
(記者 徐文宇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長樂區委宣傳部供圖)
(福州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