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寫詩的傳統自古而盛。
古代中國就有“詩言志,歌永言”的說法。那時候的文學,特别是詩歌創作,正是為了抒發内心所想:以歌寄情、以詩贈人,用詩歌抒發情感,記錄所見所聞。不僅反應了所在朝代的民生環境,也是當時的一種審美趨勢标準。
事實上,直至今天流傳下的許多千古名句中,各類古詩詞總是給予了人們美的享受、精神的慰藉。當我們在欣賞這些優美的詩歌時,往往不難發現有很多好茶的身影。可以說,中國不僅是詩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古代文人們與茶之間,總有着說不盡的種種情緣——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詩句也是數不勝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人作品中的茶香詩意是怎樣的一番境界?一起來找尋一下那些藏在古人筆下的好茶,品味古人飲茶作詩的趣味!
丨“建溪官茶天下絕”
出自宋代陸遊的《建安雪》:“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須小雪”。
詩中的“建溪官茶”指的就是建茶,因産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其曆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建溪芽”,唐朝中期,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說建州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到了宋代,其更是代表了北苑貢茶聞名于世,是中國禦貢時間最長的茶之一。
丨“雪芽近自峨眉得”
出自宋代陸遊的《同何元立蔡肩吾至東丁院汲泉煮茶(其二)》:“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蒙。”
這裡所說的雪芽即是“峨眉雪芽”,其是四川十大名茶之一,盛産于常年雲霧空蒙的峨眉山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競月峰和萬年寺一帶。其曆史悠久,相傳是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門僧人所取,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曆史。泡之香氣清香馥郁,色澤嫩綠油潤,口感清醇淡雅。
丨“隆興第一壑源春”
出自宋代陸遊的《謝王彥光提刑見訪并送茶》:“遙想解酲須底物,隆興第一壑源春。”
詩中的“壑源春”即是壑源山的茶葉。壑源山位于北苑鳳凰山的南面,壑源茶為岩茶的一種。
丨“蒙頂露芽春味美”
出自宋代文彥博的《和公儀湖上烹蒙頂新茶作》:“蒙頂露芽春味美,湖頭月館夜吟清。”
蒙頂茶主要産于四川蒙山山頂。詩中的“蒙頂露芽”指的是“蒙頂甘露”,其曆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就連白居易也曾有詩曰:“琴裡知聞唯渌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對此大加贊賞,其也是許多文人墨客心中的茶裡獨珍。
丨“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
出自宋代蘇轼的《行香子·茶詞》:“绮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
詩中的“密雲龍”,屬福建武夷岩茶的一種,品質優異,曾為北宋貢茶。其根據茶種可分為密雲龍大紅袍和密雲龍北苑貢茶。
丨“獨攜天上小團月”
出自宋代蘇轼的《惠山谒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北宋初期,宋太宗遣使蘇轼到建安北苑,監督制造一種皇家專用的茶。因茶餅上印有龍鳳圖形所以稱為“龍鳳團茶”。而詩中蘇轼所說的“小團月”則是蔡襄監茶時改造的龍團茶,當時的叫法有龍團鳳餅的說法。此茶在當時皇親大臣中都到了“一茶難求”的地步。
丨“溪邊奇茗冠天下”
出自宋代範仲淹的《武夷茶歌》:“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載。”
詩歌中所描寫的“溪邊奇茗”指的是武夷水仙,産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可以說,在衆多武夷岩茶中,水仙因“茶質美而味厚,得山川清淑之氣”而當稱一絕。其既擁有武夷山川的厚重和武夷水土的稠滑,又似空谷幽蘭般的幽遠和清雅,而備受衆人喜愛。
丨“茶尖争說碧螺春”
出自清代陳康祺的《碧螺春》:“梅盛每稱香雪海,茶尖争說碧螺春。”
碧螺春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因其産于蘇州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不得不說,碧螺春這個名字實在精妙,區區三個字便體現了它的形态特點——色澤碧綠,卷曲如螺,産于早春。
丨“獨有普洱號剛堅”
出自清代愛新覺羅·弘曆的《烹雪用前韻》:“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标未足誇雀舌。”
實際上清代有許多詩人如鄭燮、金田、陳章、曹廷棟、張日熙等的詠茶詩,亦為著名詩篇。但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在乾隆皇帝的這首《烹雪用前韻》中,提及了不少名茶,但我們着眼的是從清朝雍正年間成為貢茶的普洱茶,其在随後的兩百年間成為了當時王公貴族争相追捧的茶品。因此,這首有描寫普洱茶的《烹雪用前韻》也最為後人傳誦。
當然,由于篇幅有限,我們在這裡分享的好詩好茶僅僅隻是極小一部分。我們抛磚引玉,也歡迎各位茶友們在評論區互動交流。讓博大精深的傳統詩歌文化、茶文化能夠以更豐富、更有趣的形式貫穿到我們的日常飲茶生活中,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脈相傳。
撰文/茶語網
圖片/茶語視覺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