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傳統手工藝品--折扇
之前我們也了解了同樣是由竹子制成的油紙傘,一把好的油紙傘從選材到成型,從設計到配色,都是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特色的制作工藝,油紙傘目前已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那麼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産物之一的折扇。
我想大家在童年的時候肯定接觸過折扇,有些朋友甚至現在都在把玩,折扇是我們對君子人設的向往,記憶猶新的就有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寅。江南四大才子出場時的畫面曆曆在目。
拿着扇子不一定是君子,也可能是“傻子”
除了由宣紙制成的折扇肯定還有一種布料制成的折扇也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們兒時一直是我們手中的玩物。
我記憶中折扇的最初形态
這個折扇的圖片應該可以把我們很多人都拉回童年時期,那時候沒有空調,電風扇也不是很普及,那個時期的六月,教室像蒸籠一樣的燥熱。擁有一把布制的折扇是件美好的事情,那時候我也會緊跟潮流選一把符合自己男子氣概的布制折扇,但是質量是真的可
純手工紙折扇
圈可點[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不過也和我使用的方式方法有關。(好勝心驅使下,我們會比較誰扇子開的聲音更洪亮)越響就壞得越快,為此我也沒有真正地使用壞過一把布制折扇。
講到這裡有些人肯定會說,這種扇子我從來不買,誰的童年不會紙折扇子真是沒有童年呀?是呀我很慶幸我是那個有童年的孩子。到現在我都還保留着折紙扇的傳統記憶
圓形紙折扇附帶圓筒握把工藝
當然還有羽毛扇,镂空設計的木折扇等。
折扇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由于經濟條件的改善我們也慢慢地用不到這些流傳着童年記憶的折扇了。
這期文章也是想給大家回憶回憶以及簡單科普一下折扇的起源以及折扇的工藝要點。(并非專業,不喜勿噴)
折扇的起源折扇又名“撒扇”、“紙扇”、“繖扇”、“掐扇”、“摺叠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扇”、“緊頭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绫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
關于中國折扇的記載最早出現于公元五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建康(今南京市),《南齊書》上說:“褚淵以腰扇障日。”,“腰扇”據《通鑒注》上的解釋“即折疊扇。”
多元化的折扇選材根據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樣。扇骨多而輕細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塗抹扇面的方式,叫做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備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種以各色漏地紗為扇面,可以隔扇窺人的,叫瞧郎扇。還有一種左右可以打開,制成三層扇面,中間一層畫着春宮畫的,叫三面扇。此外,根據制作式樣各别,産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黃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陽扇等等。折扇的附屬裝飾品,是扇墜。有人認為,扇墜以蜜結迦南為第一,其次是宋做舊玉的小飾件,再次為虎斑貝(寶螺)、金絲,各色玉做得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蠟之類的扇墜,就是下品了。
除了選材以外選擇扇面也是一個很具有多元化,多題材。有布制的,宣紙的,後期還以塑料的等,題材就更多了,有些會裱繪山水,動物,人物,題字,以及刺繡等多種題材,每一種題材和材質都是對折扇文化的表達,有些也是身份象征的一種。每個階層所用到的材質和制作工藝都是有很大區别的。
選材
折扇選用材料越選越精,極奇窮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棕竹的,以及各種木料的。工藝則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灑金的,退光洋漆的。還有镂空邊骨,内藏極細小三十二張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滿異香的。更有空圓釘鉸中,藏着極小骰子的。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種花樣,極其奇巧。還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狀,更有些扇骨釘鉸藏在裡面,外表一點兒痕迹也看不出來。至于扇面,有白紙三礬的,有五色缤紛的,有糊香塗面的,有捶金的,有灑金的。
材料的選型也象征着權貴,扇面也一樣。當今社會折扇也不再成為主流玩物,甚至連它最基本的作用也變得不再有價值,但是随着時間的流逝這些傳統的手工制品會一直留着我們的心目當中。不關乎它的選材,也和它價值無關。折扇也算是一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了。
又到了今天的送禮環節,哈哈。你和你家儒雅的長輩隻隔一把精緻的折扇。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 感謝那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謝謝你們的觀看,假如你也喜歡傳統手工藝或者傳統文化,歡迎留言讨論[謝謝][謝謝][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