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後吃了一塊菠蘿,傷口疼了一下午,是什麼原因呢?
跟“吃菠蘿容易上火”是一樣的道理,原因是菠蘿中含有一種被稱為類胰蛋白酶的蛋白質,這種物質對人體具有潛在的傷害性,可以引起即使是完整的口腔黏膜的疼痛和發炎。
由于人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認為吃菠蘿會導緻“上火”。
如果剛拔完牙,牙床上存在開放的傷口,菠蘿中的類胰蛋白酶更可以大顯神通,疼一下午不算過分。
吃菠蘿為什麼會引起發炎?
吃菠蘿引起口腔粘膜發炎(上火)是怎麼實現的?
這需要從辣椒說起。
已知,辣椒之所以“辣”是因為含有辣椒素。
辣椒素是如何産生如此熱情似火的熱辣刺激性的呢?
1997年,辣椒素受體被克隆,這個謎團才得以揭曉。
原來,辣椒素是作用于一個當時被命名為香草素受體VR1的分子發揮作用,當時稱為辣椒素受體。
鑒定發現,VR1受體本質上是一種陽離子通道,是瞬時受體電位(TRP)家族的成員之一,因而最終被命名為TRPV1。
研究發現,包括TRPV1在内的TRP家族受體都是多功能受體,廣泛分布在身體各個部位,具有很多生理功能。
其中,TRPV1是一種能夠響應多種刺激物的非選擇性陽離子通道,除了辣椒素,包括>42℃的熱、PH<5.9的酸、乙醇,大蒜素、姜辣素、胡椒堿,芥子油等,以及其他幾十種物質,都可以作為配體激活該通道,導緻鈣離子内流,産生動作電位,上傳的腦皮質産生熱和疼痛感覺——所謂“辣”,并非一種味覺。
這也是很多食物或中藥材被中醫認為屬于“熱”性的原因。
問題是,TRPV1分布的初級感覺神經元屬于傷害性感覺神經元,意味着感受的信号都是具有傷害性或者潛在傷害性的。
這種神經元有一個顯著特點是,本身具有分泌功能,産生一些神經肽從神經末梢釋放進入組織間隙。
這些神經肽是一個很長的名單,其中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産生血管擴張作用,P物質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導緻血漿外滲和水腫,神經激肽可以刺激産生疼痛。反正,這些神經肽作用下,局部組織會發生炎症反應典型的“紅腫熱痛”表現。
由于這種炎症不是有免疫系統介導的,而是神經反應的結果,因而稱為“神經源性炎症”。
簡單來說,可以刺激TRPV1的物質,不僅可以産生熱痛感覺(即辣的感覺),還能直接刺激産生炎症。
比如,吃辣椒,不僅會感覺熱辣辣的,口腔黏膜還會紅腫發炎。
那位說了,你啰嗦這麼多跟吃菠蘿有啥關系?
關系在于,菠蘿中的類胰蛋白酶也是TRPV1的配體,吃菠蘿時,其中的類胰蛋白酶可以刺激口腔和舌黏膜産生神經源性炎症,這就是吃菠蘿“上火”的秘密。
題主拔牙後吃菠蘿,當然會刺激上就産生炎症反應。
有的“科普”說,吃菠蘿上火是因為其中的類胰蛋白酶消化口腔黏膜導緻,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還有什麼水果會吃出菠蘿樣“上火”
很多水果都含有類胰蛋白酶,也容易引起“上火”。比如,番木瓜、猕猴桃。
當然,另一些水果,可能含有其他對人體具有潛在傷害性的物質和因素,比如,高酸,高糖等刺激存在于傷害性初級感覺神經上分布的包括但不限于辣椒素受體的傷害性受體,引發神經源性炎症,即“上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