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州旅遊,南沙一定要去看看,這裡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最核心地帶,是廣州唯一可以看到大海的地方。
南沙天後宮是南沙區的标志性景區,是廣東到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媽祖廟,建築群坐落于大角山南麓,前面就是遼闊的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南沙天後宮依山而建,氣勢恢宏,融合了北京故宮和南京中山陵的建築風格和氣勢,獨特的建築美學讓人贊歎不已。
走近南沙天後宮,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典雅的牌坊,上有“南沙天後宮”浮雕字,牌坊的四根立柱上有四句對聯,橫梁等處還有龍形浮雕。
南沙天後宮的标志性景觀是聳立于天後宮廣場正中位置的天後聖像,從前、後、左、右和高視角欣賞,這座聖像都優雅有氣勢。
資料顯示,天後聖像的高度達到14.5米,霸氣慈祥中透着仙氣。
天後是誰呢?為什麼在我國東南、華南沿海,乃至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近海區域總是可以看到天後宮呢?
南沙天後宮裡的“天後”其實就是媽祖,和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澳門媽祖閣、汕頭天後宮、泉州天後宮供奉的都是同一位女神仙。
媽祖是世界上名稱最多的神仙,除了天後、媽祖這兩個稱呼,還有天妃、天上聖母、娘媽等衆多稱呼,據說世界上有三億多人信奉媽祖。
媽祖是位海神,媽祖文化能夠在近海區域廣泛流傳,有着剛需基礎。媽祖文化的流傳,還有傳播真善美的積極意義,反映了人們祈求大海安甯、百業興旺的心願。
媽祖原名叫林默,宋代才形成信仰文化,并不是古來有之的神仙。
林默出自莆田的名門望族,祖先數代在朝為官,她的父親叫林惟慤,育有一男五女,因為過去海難頻發,男性出海危險重重,林惟慤一直盼望再得一男。
公元960年,林默出生了,雖然又是一個女孩,不過當時天空布滿祥雲瑞霭,預示這個女孩不平凡的一生。
還在嬰兒期的時候,林默就不哭不鬧,這是父母給她取名“默”的原因。
林默天生聰慧,又深受父母影響,從小樂善好施,十六歲便熟悉天文地理,能夠對海上的氣候變化未蔔先知,這在現代并不是稀奇事,但在氣象預報技術近乎0的一千多年前,堪稱神人。
因為林默的預報,附近的鄉親避過了很多海難。
林默十七歲的時候,兄長于海難中不幸去世,這讓她立志以拯救海難為己任,在世時幫助無數漁民避過海灘,使衆多家庭齊齊整整。
公元987年,林默登上湄嶼最高峰,升天離開人世,百姓認為她功德圓滿羽化成仙,于是在湄洲山立廟奉祀。
南沙天後宮掩映于綠林中,身在山中,呼吸着充滿負離子的新鮮空氣,迎面清風徐來,不覺心曠神怡。
離開天後宮廣場拾階而止,首先看到的是立于山門前的牌坊,其風格和北京故宮、國子監等處的牌坊如出一轍,這在南方比較少見。
穿過牌坊,首先看到的是山門建築,山門前有兩隻呈坐姿狀的石獅,它們凝視着茫茫大海、注視着人來人往,不怒自威。
繼續拾階而上,各種宮殿式建築呈對稱格局分布在石階兩旁,蓦然間有種遊覽皇帝後花園的感覺。
從建築的格局、細節處的風格來看,南沙天後宮和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的部分景觀很像,不同的是南沙天後宮是絕佳的觀海處,其他兩處名勝看不到大海。
南沙天後宮始建于明代,前身是位于南沙鹿頸村的天妃廟,清代重修,二十世紀中期被毀,1994年由霍英東先生倡議并捐資重建。建成後的天後宮分廣場、殿堂和南嶺塔幾個部分。
南沙天後宮的正殿位于建築群的中心,供奉着香檀木雕刻貼金的天後像和從湄洲媽祖廟分靈出來的出巡軟身天後像。這座雄偉建築物的外觀以紅色調和黃色調相襯,神似北京故宮裡的大殿。
南嶺塔位于南沙天後宮的最高處,共八層,高45米,登高俯覽天後宮全景,以及波瀾壯闊的珠江口,海景、森林、紅樹林、天後宮,多景合一,秀麗和大氣共融,讓人油然而生吟詩的沖動。
站在南嶺塔上,還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虎門大橋,以及蒲州花園等南沙風光,景色美不勝收。
旅遊攻略:自駕車或打車導航“南沙天後宮”即可。也可乘坐廣州地鐵4号線在南沙客運港A口出,走路1.2公裡到達南沙天後宮。因應今年的情況,建議前往遊覽前登錄相關網站,或緻電景區咨詢開放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