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女性就像春天的群芳,“亂花漸欲迷人眼”,争奇鬥豔,讓多少癡情男子春心萌動,而《靜女》中的“靜女”又是什麼樣的女子呢?
先看詩經靜女原文: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靜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一、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隅,指王都外城城牆四角的屏障,也就是加高的女牆。在西周及春秋時期,隻有王都能設城隅。周禮規定城隅高度為九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一雉),是整個城牆中最高的地方。
在西周時期,隻有王都鎬京的外城城牆是四周合攏的,稱為“周城”;諸侯國的國都城牆不得合攏,必須留南面以受過,稱為“軒城”。
“俟我于城隅”應該理解為“我俟于城隅”。根據《孟子.滕文公下》記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在中國古代,一個年輕女子,不會公然站在王都的城牆最高處等着跟一個男子相會,不要說公然這樣做,哪怕是偷偷摸摸的也不會。
這句意思是,那位美麗而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們在城隅上等待她。
二、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在古代“愛”是看中、選中之意,沒有男女情愛的成分,在先秦時期,婚前及婚後的官家女子都有可能到城外去采摘蔬菜以供祭祀之用。
這句意思,因看中她了,卻一直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
三、靜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杆身漆朱的筆,古代女史記事專用。依《周禮》的規定,周朝時期,王宮中有女史八人,每位女史還有兩位奚女助手,王後及妃子的所有活動都要被記錄下來,孔穎達《毛詩正義》疏:“女史若有不記妃妾之過,其罪則殺之,謂殺此女史。”
“贻我彤管”應該理解為“我贻彤管”,否則不合常理。本詩作者的身份是“内宰”,就是負責管理及選拔王宮中女官的事情,筆者在賞析中會詳細介紹。
這句意思是,那位美麗而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送她一支女史記事專用的彤管(筆)。
四、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說怿”即“喜悅、贊美”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彤管閃爍着紅色的光芒,好像是在贊美你的品德。
五、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自牧,自我修養。出自《易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孔穎達疏:“恒以謙卑自養其德也。”荑,音提,音義通“稊”;荑是“荑稗(稊稗)”的省稱,在先秦時期,人們以五谷為主食,“荑稗”為副。
這句是說,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謙卑,這樣的道德品質才會與衆不同。
六、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贻,音義通“遺”,遺留、保留,
這句的意思,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保留了古人謙卑的品德。
據《周禮.天官塚宰》記載,内宰“以陰禮教六宮,以陰禮教九嫔,以婦職之法教九禦。使各有屬。”文中所說的“陰禮”是指古代婦女所應該遵循的道德禮儀。
總結,這首詩講的是西周時期王都的官員“内宰(下大夫)”選王宮女史官的事情,故事或許是這樣的:
我們看中以為有美德的女子,我們在城隅上等她來;因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終于等到她來了,一番交談後,我送她女史專用的記事筆;選擇女史官主要還是考慮對方有着貞靜均壹的美德;人要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保持謙卑的品德,這樣的道德品質才會與衆不同;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能保留了古人謙卑的品德。
國學經典詩經中的《邶風·靜女》,大家都以為是一首以熱戀男子角度寫的愛情詩,其實隻是内宰官員叙述選擇宮中女史官員的事情,還闡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純小編個人看法,大家不喜勿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