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課堂教學改革核心

課堂教學改革核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11:37:52

課堂教學改革核心?來源:【中國教師報】伴随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的發布,教育部又出台了加強小學科學教師的培養方案課程如何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滿足學生個體成長和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這是科學教育的時代話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課堂教學改革核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課堂教學改革核心(推進科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1

課堂教學改革核心

來源:【中國教師報】

伴随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的發布,教育部又出台了加強小學科學教師的培養方案。課程如何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滿足學生個體成長和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這是科學教育的時代話題。

科學課程标準謀劃了科學課程的美好藍圖,這門學科從純粹的知識傳授到以學習者為中心,每位科學教師都要順應這種發展,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設計與教材對應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通過科學課堂構建真實情境,讓學生親手操作體驗、親曆過程、思維拓展、深度學習,進而發展學科素養。

我們都清楚教學是主體(教師和學生)與客體(相對于主體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學從價值取向的角度講無外乎兩類:一是以“知識理解為特征的教學”。教師教授給學生零散知識以及建立知識之間的關聯結構化。教師上課時往往需要創設情境,通過啟發或講授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讨論和互動來獲取信息、加工信息,最終聚焦在對知識本身的理解以及應用上;二是以“問題解決為主的教學”會直接影響教學方式的架構。這樣的教學首先是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一系列活動解釋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創設學習環境,在資源和環境的支持下,提供任務,組建學習團隊,以增強學生體驗、實踐、讨論、閱讀、表達等,促進學生形成對問題本身的解釋。

那麼,科學課程如何深化小學科學教學、實現教學方式變革,我們通過《摩擦力》這個典型課例去深入理解。回顧以往以“雙基”為目标的小學自然就是強調知識傳授,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從“小學自然”到上海二期課改的“科學課”,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實驗,以此提升學生動手能力,但現實中學生也隻是在教師指導下,一步步按照程序來驗證已知的結論,還是處于低階思維的操練過程。2017年小學科學課标修訂後,科學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經曆科學探究過程:首先提出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作出假設——可能與表面粗糙程度、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然後制訂計劃;開展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最後是交流表達的基本過程。通過合作與探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種能力。

而今在素養導向下,科學課程應更加大膽開放,颠覆這種固有模式,教師要交給學生任務,讓他們自己發現摩擦力、感受摩擦力、探究摩擦力,再提升到“摩擦力新發現”上。從内容的角度可以把它轉化為一個任務,即“探究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為了讓學生完成這個挑戰,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源:一塊較光滑的木闆和一塊粗糙的長木闆,木塊、鈎碼和彈簧測力計,教學過程兩人一組或4人一組,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的不同進行分組研究。活動中,學生首先了解摩擦力的存在(雨天和晴天路面行走區别),然後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現象,引導設計“探究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學生猜測:影響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拉物體的速度有關、與物體間的接觸面大小有關、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輕重大小有關),分組研究不同的問題——選取小組所需要的器材、分工合作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達成初步共識,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形成探究結論。同樣,教師根據學生的猜想去設計這堂課,讓學生感知實驗方案的探究設計流程和思路,而這個方案會給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探究影響因素,使實驗探究更加形象立體。同時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團結合作、學會欣賞,從而培養學生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踐行科學課程育人目标。學科素養導向下的科學課我們可以體悟到:

改變科學課程教學的組織方式是改變學生認知方式和活動方式的一個抓手。要使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活動方式發生改變,教師可以先從組織方式和内容用什麼形式呈現去思考。是用知識的形式呈現、任務的方式呈現,還是改變人員組織方式,都會影響科學課程教學中的活動安排。

指向教學内容的問題或認知,其開放程度會影響學生多樣化和探究的程度及比較,科學教師要給學生更多資源,讓學生與資源發生相互作用,從不同角度去設計思考,形成多樣化的方案。

科學分組學習能夠豐富探究學習的深入程度和多樣化程度,提高操作性。如果每一個小組都參與和完成所有的實驗,教學計劃就可能完不成。小組通過分組分解任務,最後通過小組讨論來完成教學目标。

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交流中的傾聽、表達等,這些是科學教師需要高度關注的,小組的展示交流是達成目标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參照别人的結果,就會自我反思:我們的好處在哪裡?不足是什麼?可以借鑒别人的又有哪些?此時對學生的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甚至可以說評價就是學習。

未來科學課程實踐中,我們要踏踏實實轉變教學方式,要發揮教師的創造作用,研究教學改革,為教師實踐創造條件。同時,對自己的“家常課”進行分析,不斷積累,從教學結構去做研究,一定能落實科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标。

(作者系上海市徐彙區光啟小學校長、上海市中小學科學教學委員會副主任)

本文來自【中國教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