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洞書房:社區書店的口碑營銷
“我們希望通過鄰居之間的口耳相傳讓更多人知道讀易洞書房,盡量用一種比較自然的方式讓大家對書房有浸潤式的認知,而不是強硬地灌輸給他們,這也不是我們做事的風格。”讀易洞書房店主阮從這樣說。的确,自開業兩個月以來,讀易洞就很少在社區做宣傳活動。讀易洞書店隐藏在萬科青青家園社區商街最偏僻的一角,隻有70平方米,外加一個20平米的室外花園,并獨享一條長8米,寬4米的公共走廊。萬科青青家園位于北京東南五環外,周圍樓盤很少,主要的讀者是萬科青青的業主。“你們要多做宣傳啊!”不少業主都為讀易洞着急,因為小區裡還有一半人不知道這家書店。阮從倒是很從容,“有人建議我們做一些宣傳單頁往住戶郵箱裡面塞,但是我們覺得這樣比較擾民。”有一次則更加搞笑,一位書店的老顧客介紹另一位業主來書店看書,結果阮從發現這位業主居然是自己的鄰居。鄰居看到阮從也大吃一驚:“什麼?我住你隔壁居然不知道你開店!”
讀易洞書房算是夫妻店,開書店是小兩口一直以來的理想。妻子阮從是北京一家知名報社的記者,為了開書店,今年國慶剛剛辭職,平時店内的大小事務都由她打點。丈夫邱小石則是廣告人。真的是很難想象,兩個人都是做媒介工作,最後卻在書店推廣上選擇了這樣一種“無為而治”的宣傳方式,也許這正是看中了口耳相傳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吧。據一個統計說,一個普通人每天平均要接觸200~1000個銷售廣告,或許好幾千條廣告中才會産生一條有效廣告,而且對此做出反應的受衆也很少真正做出購買決定,他們通常隻是從這些廣告中獲取更多信息而已。而當某個朋友向你推薦産品,你一定會樂于嘗試。因為朋友傳達的信息不受商家控制,他是傳遞了自己的使用經驗,具有獨立的可靠性,因此,客戶們自然會對口耳相傳的方式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人們相信它比任何形式的傳播手段更中肯、更全面,效果更長久。
要讓書店能在讀者中口耳相傳,關鍵是要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讀易洞在裝修上遵循了自然風格,所有的家具都由菩提工房定做。書店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綠色植物和小玩意,店裡的圖書則是店主根據自己的喜好所選擇的。“樂趣在,生活在”是讀易洞作為社區書店提出的觀念。其中最有特色的莫過于讀易洞的“塗書置換”:全款購書,閱後返還時此書的50%款額沖抵下一本書的購書款。以此類推。例如讀者購買一本20元的書,閱後返還時,即有10元(不折換現金)可用于下一本書的購買。書店鼓勵讀者在書上任何地方批注,留下感言、評論或其他;此書即進入“讀易洞分享者”書架,成為讀書置換專用書籍。阮從說:“塗書置換也算是一種租書,但又不流于一般租書。我希望能在其中豐富一些有趣的東西。你知道在潘家園買舊書,往往上面有字的還賣得好,價錢還貴,但是因為社區裡業主們素質較高,到目前為止,拿回來的書均品相保存完好,沒有塗着回來的。因為活動開展時間不長,這項活動看不出什麼趨向。但這一活動是需要大家去習慣的,要給業主足夠時間引導,讓他覺得往上面塗東西是一種樂趣。他也許會參加這樣的活動。”
來讀易洞的讀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你們能繼續開下去!”阮從也曾想過社區哪還會有那麼多人買書,“但開業以後買書的人那麼多還滿吃驚”。書店是從下午2點經營到晚上10點半,一般以晚上八九點人最多。這個時候業主們一般都吃完晚飯出來散步。放學時,有孩子帶着小朋友來書店,稚嫩的聲音遠遠就傳了過來:“你還沒來過這裡吧,我已經來了兩次了!”讀易洞周圍有一些餐館,在點餐的空隙,孩子們也會竄到書店來。在萬科青青,社區業主們關系非常和睦,大家對讀易洞總是鼓勵、稱贊、出主意:比如小區每年有一兩次的跳蚤市場,如果舉辦的時候天氣不好,就可以到讀易洞舉辦。例如一些業主都對旅遊或攝影感興趣,他們可以自己召集到書店裡舉辦興趣小組。讀易洞可以作為一個比家更自在,比一般公共場合更私密、更有親和力的場所。丈夫邱小石還想出了每周一次的“書店經營體驗”,比如周末的一天,讀易洞就交給一位願意參與的鄰居義務照管,在裡面想吃吃,該喝喝,讀書更随便!“不知道可不可行。因為我們平時周末都喜歡出去玩的,開書店後習慣性的休閑活動被中斷了,想個法子彌補一下,哈哈!”
開書店是一個奢侈的夢想,尤其是在這個偏遠的社區内部。雖然大家都認為小區内确實需要一家書店,但獨立書店往往沒有足夠的客人流量和利潤回饋。在開店之前,阮從就知道在讀易洞不可能達到多麼大的圖書銷量,“我們希望它能掙錢,但不指望。在不可能的狀況下,我們拿它作為一種店面的形式,圖書可以作為一種表情,一種載體。在賣書之外再生成一些物質的或者精神價值,我們負擔得起,也比較愉快,這就夠了。希望能從自家書房的定位開始,慢慢做成社區居民交流的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