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子每天吃8顆維生素吃出肝衰竭”的新聞沖上熱搜榜,引發熱議。
今天暫且不讨論該事件的真相,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維生素補充相關的話題。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過程所必需的一類微量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
維生素的種類很多,在體内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它們卻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多數的維生素在機體内不能合成,也不能大量貯存于機體中,必須由食物提供。少部分的維生素可由機體合成,但合成的量有限,因而不能替代從食物中獲取這些維生素。
根據溶解性的不同,維生素可分為兩大類,即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泛酸、葉酸、煙酸、膽堿、生物素等。
其中,脂溶性維生素易貯存于體内(主要在肝髒),攝入過多時易在體内蓄積而導緻毒性作用。而水溶性維生素僅少量貯存在體内,易從尿液排出體外,一般無毒性。
維生素缺乏及過量的表現
維生素在機體内行使着重要的功能,比如維持視覺、維護上皮組織細胞的健康、參與神經信号的傳導與免疫調節、參與能量代謝、具有抗氧化作用等。因此,當體内維生素缺乏時,你的身體往往會提供給你很多信号……
比如,當缺乏維生素A時,往往會出現眼部和視覺以及其他上皮功能異常,如眼睛幹燥畏光、多淚、視覺模糊,皮膚粗糙;而當缺乏維生素B1時,主要表現為神經-血管損傷,早期可表現為食欲不振、便秘、惡心、抑郁、腳部發麻、易興奮及疲勞等。
那麼,維生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攝入過量的維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當攝入過量的維生素A時,可引起緻畸、肝髒毒性;當攝入過量的維生素D時,可導緻高鈣血症、軟組織鈣化、腎結石等不良後果。
更多維生素缺乏及過量相關的臨床表現,小編已總結成表格啦,可戳下圖放大查看。
哪些人需要補充維生素?
各大購物平台充斥着琳琅滿目的維生素補充劑,用奪人眼球的廣告語吸引着消費者們前去購買~但是,真的所有人都需要吃幾片維生素才能更健康嗎?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當體内維生素充足時,盲目服用補充劑反而可能造成某些維生素過量,從而對機體産生毒性作用。
因此,隻有當機體缺乏維生素時,才需要考慮維生素補充的問題。
那麼,當懷疑自己維生素缺乏時,該怎麼做呢?首先是要評估自己最近的飲食情況。對于健康人群而言,如果飲食較為均衡,比如每日三餐,餐餐有主食、肉類、蔬菜,每天有奶類、堅果、水果等作為加餐,一般不容易發生維生素缺乏,也不用采取幹預措施。
但是,如果回顧近期飲食,發現存在經常點外賣、不吃早餐、常吃油炸食物等情況,則可視為飲食不均衡。當出現飲食不均衡時,則可能會出現維生素的缺乏。
此時,有三種處理措施。其一是及時咨詢醫師或營養師,聽取專業的意見,并嚴格遵照執行;其二是對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自行調整飲食,做到合理營養;其三是結合自己相關的症狀以及飲食情況,服用特定的維生素補充劑。
但是,服用補充劑時,要關注其中的維生素含量,并結合該補充劑中維生素含量及該種維生素的參考攝入量(見下表),來共同決定服用劑量和頻次,以免攝入過量導緻不良後果。
注:RNI指推薦攝入量,UL指可耐受最高劑量。
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食物
維生素可以來源于天然食物,也可以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因其價格低廉、成分明确且含量高、方便服用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忙碌的“現代人”的追捧。
然而,從天然食物中獲取維生素不容易過量,比較安全,并且還可能攝入一些潛在的、對機體有益的植物化學物等。因此,營養師往往更推薦從天然食物中獲取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但是, 不同維生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有較大的差異(見下表),對于想要補充某種或某些特定維生素的人群來說,可以适當增加該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的攝入。
其實,日常生活中,隻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保證所攝入食物的多樣性,就能滿足機體對于維生素的需求。
在“維生素補充”這件事上,大家千萬不要舍近求遠,“好好吃飯”比什麼都強!在商品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愈發要返璞歸真,多親近食物本身,去探尋古老的智慧!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eat!”
在選擇食物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有極大的自主性!願你将自己的健康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北京胸科醫院臨床營養科 小果
來源:搜狐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