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2年9月21日,國家正式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29年的時間裡,我國共實施了12次神舟飛船發射任務。
這其中神舟1号、神舟2号屬于無人飛船試驗、神舟3号、神舟4号和神舟8号屬于搭載模拟人的飛船試驗。
也就是說我國真正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飛船科研活動隻有7次,分别是: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的7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隻有12位航天員進入過太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12号航天員中,目前晉升到少将軍銜的僅有8人,而且也僅僅是少将軍銜,始終未能晉升到中将的級别。
這8位少将航天員分别是: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劉旺、張曉光。
包括三上太空的景海鵬、聶海勝,以及我國第一位登天的航天員楊利偉,也還是少将軍銜。
就拿楊利偉來說,他于2003年乘坐神舟5号,首次代表中國人進入天空,标志着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盡管楊利偉在太空翺翔了21小時28分,但這畢竟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楊利偉敢于擔當、不怕犧牲,争做探路者,這個舉動就足以名留青史。
以至于楊利偉能用5年時間從陸軍中校晉升到陸軍少将軍銜,這就是對他莫大的鼓舞。
因為楊利偉乘坐神舟5号時,還是陸軍中校軍銜,屬于所有航天員登天時軍階級别最低的人,到了2008年就晉升為副軍級的少将,晉升速度不可謂不快。
此後,楊利偉再也沒有以航天員的身份進入太空,而是成為一名載人航天工程的技術工作者,擔任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楊利偉的少将軍銜也從2008年開始再也未得到晉升,至今已過去了13年時間。
縱觀全軍所有将領,沒有一位能在少将軍銜上保持13年之後再晉升中将的将軍,如果升不到副戰區級,也就意味着該将領就要轉業了。
目前,楊利偉就是這樣情況。
與楊利偉存在鮮明對比的人,現任空軍司令員常丁求上将就是其中一個。
要知道,常丁求出生于1967年,比楊利偉還小2歲,他是在2012年晉升的少将軍銜,晉升将官的時間比楊利偉晚4年,但是常丁求從副軍級的少将晉升到戰區級上将僅用了9年時間,而且還是全軍第一位“65後”上将,軍事級别遠在楊利偉之上。
不僅是楊利偉,聶海勝又何嘗不是呢?
聶海勝比楊利偉大一歲,三次進入太空,尤其是最近的神舟12号飛船,他作為指令長進入了天和核心艙,标志着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現在擔任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但是聶海勝自從2011年6月晉升為少将軍銜後,10年過去了,還是少将。
如果連楊利偉、聶海勝這樣的航天員都與晉升中将軍銜無緣,那麼其他航天員就更不可能晉升為中将了。
那麼問題來了,航天員為何隻晉升到少将軍銜就成為上限了呢?他們是否還有晉升中将、上将的機會?
歸根結底就一條,航天員的将官軍銜和其他戰鬥部隊将軍的将官軍銜有着本質的不同。
比如一線作戰部隊的陸軍集團軍軍長的少将軍銜屬于軍事指揮類将官,隻要在部隊做出成績,還有機會晉升到戰區陸軍司令員、甚至戰區司令員等職務;而航天員的将官則屬于專業技術類将官,該類軍銜的最高等級屬于專業技術中将。
目前,全軍獲得專業技術中将軍銜的将軍寥寥無幾,比一級軍士長“兵王”的數量還少。
即使是專業技術少将也不是很多,比如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号的海軍國寶級科學家馬偉明就是其中之一,馬偉明最突出的成是攻破了我國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使我國有望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研制成功并使用電磁彈射裝置的航母大國,而美國當初研發成功電磁彈射技術時花費了21年耗費32億美元。
可見馬偉明對國防建設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但馬偉明至今也還是專業技術少将,沒有晉升到專業技術的最高軍銜——中将。
所以,航天員能晉升到少将軍銜已經是非常高的榮譽了,再往上進一步很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