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隻要投資1萬元,63天就可以回收本利2萬多元,資金都是用在替準上市公司股權配資上的,投資金額越高返利就會越多。”廣西岑溪市的楊墨(化名)在2019年通過親戚介紹了解到中金銀海(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中金銀海”)的“投資”項目,本以為可以借此發财,不成想投資數萬元仍血本無歸,陷入一個拉人頭的傳銷騙局。
2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廣西岑溪市公安局了解到,警方趕赴北京、山西、河北、重慶等地偵辦案件,1月以來将涉及中金銀海傳銷的26名犯罪嫌疑人控制。案件涉案資金超億元,共有13名犯罪嫌疑人被檢方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批準逮捕,其餘13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審,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為取得他人信任,中金銀海将辦公室裝修豪華。警方供圖
多地人員被傳銷公司高額獲利承諾洗腦
楊墨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是2019年下半年接觸到中金銀海傳銷組織的。起初,他被一名親戚口中的高利潤項目蠱惑,忍不住參與進去,經過親戚的推薦,他被拉入一個微信群。
楊墨說,入群後就開始有人和他介紹中金銀海的業務。“他們說中金銀海是給準上市公司做股權配資業務等經營活動,我們将錢投資進去就算是入股上市公司成為投資人。”
參與這個所謂的投資項目,發展人員的數量及投資額越多,返利越高,參與者必須“推薦人”拉入微信群,1萬元為投資的最低門檻,投資1萬元,僅63天便能收回本利2萬多元。“他們每天都會在群裡說,投資金額越高返利就會越多,還會将每天的返利消息通過微信群公開發布,這看似便捷透明的投資方式,确實讓人心動。”
在被反複說教洗腦後,楊墨認為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便一口氣投資數萬元進去。然而,投資後還沒到一個月,便有一位公司負責人突然宣稱公司的賬戶被銀行凍結,利息要過幾天再統一發放。
到約定日期後又一拖再拖,與之前的投資承諾反差極大。楊墨察覺出了不對頭,冷靜下來回想起自己“入局”的每一步及“公司”的運營模式,才認為自己很有可能陷入了一個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的傳銷組織。
涉事傳銷公司經營異常無股權配資業務
中金銀海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被警方控制。警方供圖
新京報記者在微博及網絡論壇檢索發現,與楊墨有類似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數,中金銀海打出的“合法資質”“持牌上市”等宣傳字眼,讓很多人未經多想就輕易信任。甚至還有人通過互聯網介紹中金銀海傳銷業務,并堅信自己一定可以發大财。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還有網友在明知是傳銷騙局的情況下,聲援中金銀海,在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驅動下無法抽身。
楊墨現在回看這一切說,這種靠拉人頭的方式獲取錢财确實有個别人可以從中非法獲利,但大部分都是金字塔最底層的參與者,他們投入其中的金錢會被組織者層層抽走,一旦組織出現了發展下線停滞的情況,資金鍊就會斷裂,這個窟窿會越來越大,崩盤則是注定的結局。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林某強,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實繳資本隻有10萬元。該公司主要經營範圍有投資管理、投資咨詢、企業管理咨詢、企業策劃、經濟貿易咨詢、項目投資、會議服務等,并不包含給準上市公司做股權配資的經營内容。
辦案民警也稱,中金銀海就是傳銷公司,沒有開展為準上市公司股權配資的業務。
此外,該公司曾兩次被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最近一次是2019年12月13日,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聯合執法,對該公司營業執照上的注冊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大街某房屋)進行查處,當執法人員趕到公司注冊地址時,發現為虛假注冊地址。
企業注冊信息顯示,中金銀海(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并沒有為準上市公司股權配資業務。網頁截圖
26名犯罪嫌疑人被控制其中13人被批捕
2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廣西岑溪市公安局了解到,2019年12月上旬,警方接到舉報,稱中金銀海在谷某飛、林某強等人的組織領導下,通過網絡開展傳銷活動,涉案金額巨大。
警方調查發現,中金銀海以給準上市公司配資的運作模式,實質上就是在從事傳銷活動,屬于典型的龐氏騙局,而且該傳銷組織涉及人員多、地域廣,是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确的傳銷組織,涉案資金超億元。
今年1月1日開始,岑溪警方在多地警方的協助下,在廣西、北京、山西、黑龍江、河北、重慶等地先後控制住26名嫌疑人,并端掉中金銀海傳銷組織隐藏在北京大興區某工業園内的窩點。
據中金銀海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林某強交代,自己是廣東陽江人,僅有初中文化,之前曾是超市的普通員工,失業後的他一度在社會上閑混。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名叫李某的男子。他在李某等人的“導演”下,從一個無業遊民變身為一家注冊資金超1億元的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長。
林某強供述稱,他這個董事長的日子過得并不舒坦,平日裡雖然坐在裝修奢華的董事長辦公室内,但公司日常的所有運轉他都無法參與,他很清楚自己不過隻是一個擺設。在公司需要發展會員或者給會員授課時,他才有機會出來配合作秀,“自己雖無實權,但也了解公司的運營模式是存在大問題的,公司對外宣傳說是從事給準上市公司做股權配資等業務,但我從未見到公司有真正的經營項目。”
在林某強看來,公司的運營模式就是依靠拉人頭發展會員來吸金,工作人員承諾短期内獲取高額返利,不斷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其中。“公司牆上懸挂的所有金融類證書都是假的,隻是為了給前來公司的人員營造出合法正規的企業印象,以此獲取投資者的信任,現在我特别後悔。”
目前,被公安機關控制的26名嫌疑人,有13名嫌疑人被檢方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批準逮捕,其餘13名嫌疑人被取保候審,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校對 劉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