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臘八節,也叫成道節。細數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僅次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的第九大節日,過了臘八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開始準備過春節。臘八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人們常說,臘八臘八,凍死哥三。
臘八,為每年的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遠遠時期的祭祀,古代"獵"與"臘"相同,人們常在一年将盡的時候,用獵殺來的動物祭祀。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八的時間才被确定下來,也有了吃臘八粥的習俗。
據傳,釋迦牟尼成道以前,苦苦修行時,餓倒于地,幸而得一位牧羊女以大米奶粥挽救,才免于餓死。吃完大米粥。他跳到河裡洗了澡,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佛門弟子為了紀念此事,就在臘八成道節施粥揚義,宣揚佛法。
臘八粥 傳承千年的飲食習俗 五谷為養飲食養生觀念
《東京夢華錄》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果子染料者粥而食也。" 這是我國臘八吃臘八粥習俗的較早的文字記載。明代,臘八粥是皇帝賞賜大臣的一種吃食。清代它已成為人皆喜食的家庭節令小吃。《清嘉錄》卷十二:"八日為臘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謂之臘八粥。或有饋自僧尼者,名日佛粥。"
臘八粥 傳承千年的飲食習俗 五谷為養飲食養生觀念
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用料各地有異,但多選用大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紅棗、核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桃仁,神子、葡萄、蓮子、扁豆、薏米、桂圓、綠豆、紅豆、黃豆、黑豆、白豆、白糖紅糖等混合制作而成。因是供佛,臘八粥大多數是純素食品。但也有例外。清同治年間湖北《長陽縣志》中講,十二月八日,"用糯米、黏米、綠豆、紅豆、黃豆、黑豆、白豆,臘肉剁碎雜煮作粥者,名'臘八粥"。
鹹味臘八粥 香潤可口,宜經常食用
鹹味臘八粥 香潤可口,宜經常食用原料:粳米250課,紅薯50克,花生米25克,白果25克,百合10克,馬蹄25克,栗子25克,蠶豆25克,黃豆15克,紅豆15克,青菜250克。
調料:精鹽5克,味精1克,桂皮3克,茴香3克。
做法:
将蠶豆、花生米、黃豆、百合洗淨,加水浸泡10小時,漲足備用。紅薯、馬蹄去皮。栗子去殼及外皮,切成小丁。白果去殼,剝去白果芯。粳米淘洗幹淨。紅豆洗淨待用。青菜擇洗幹淨,切絲後放人鍋内,加入蠶豆、黃豆、花生米、紅薯、百合、馬蹄、栗子、白果、桂皮、茴香及清水2000毫升,先用旺火燒開,再轉微火熬40分鐘左右,至米粒開花,加入菜絲略煮。待熬煮至米湯黏稠時,加人精鹽、味精,攪勻;将鍋離火,分裝稍晾即可食用。
鹹味八寶粥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維生素C及煙酸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祖國傳統中醫認為,能養血益氣、滋陰補血、健脾開胃、補益心腎、益五髒、利濕除水,對産後乳少、食欲減退、失血貧血和水腫等,均有很好的食養食療作用。
甜味臘八粥 香甜可口,營養素豐富,鎮涼後夏日美食
甜味臘八粥 香甜可口,營養素豐富,鎮涼後夏日美食原料:粳米250克,芡實10克,薏米仁25克,白扁豆15克,蓮子15克,山藥10克,紅棗15克,桂圓20克,枸杞5克,銀耳10克,百合10克。
調料:上等白糖。
做法:
将除粳米以外的所有原料,清洗幹淨,放入砂鍋中泡發。粳米清洗幹淨,放入裝有原料的砂鍋中,一次添人清水足量;将鍋放爐子上大火燒開,燒沸後轉用小火,煎煮40分鐘。煮至米粒開大花、豆爛成粥。食前準備:服用前加入上等白糖攪拌均勻,将口味調準即好。
制作小技巧:用沙鍋煮制成稀粥為宜。注意掌握火候,防止粥汁溢鍋。原料易得,制作簡便,營養價值高,尤其夏季冰鎮後食用,風味甜美。習慣上臘月吃。
臘八粥香潤可口or八寶粥香甜可口 一碗粥的鹹甜之争?
甜味八寶粥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水分及多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中醫認為,粥可适用于體虛乏力、嗜睡、洩瀉、失眠、口渴、咳嗽少痰者的飲食調養。
不知道臘八粥,有沒有鹹甜之争,但是在我的家鄉喝的都是甜味臘八粥。在北京地區最有名的臘八粥要數雍和宮的臘八粥了。清光緒年間《順天府志》雲:"臘八粥,一名八寶粥。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膳上焉。其粥用糯米雜果品和糖熬,民間每家煮之或相饋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