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KA
“孩子平衡力比較弱,每次過獨木橋走兩步就掉下來。”
“孩子經常分不清6和9,b和d不分”……
孩子的平衡力、認知力等,其實都和感覺統合能力息息相關。對不少家長來說,“感覺統合”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但感統失調卻是小孩相當普遍的情況,甚至于央視新聞也曾報道過感統失調的相關内容,呼籲廣大家長警惕感覺失調。
但是由于對感統了解不足,感覺統合問題容易被家長誤解成單純的行為或心理問題。
感統能力——滲透在孩子日常每個方面
感覺統合,指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信息進行識别、分類、解釋和整合,并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适應性反應。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其實是受到感覺統合的影響。
無論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會影響日常生活。當孩子感統能力出現問題,可能會導緻自控能力差、環境适應能力弱、協調能力失衡等。在入學前,隻體現為日常生活的小問題;當入園、入學後,專注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等問題都将凸顯、放大。
以前庭覺為例,前庭覺對運動發展、平衡感和肢體動作有重要作用。前庭覺失調的表現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果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但是走起來踉踉跄跄、經常會摔倒跌跤,很可能影響孩子的運動積極性。
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一個症狀!網絡上有流傳關于感統失調的表現和特征,孩子中了一個或者好幾個也不代表就是感統失調。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必須到醫院檢查,需要專業的感統測評。
感統能力——在歡樂中玩出超強感統力
感統訓練并不是等到發現孩子出問題才開始,及早對孩子進行适當的感統訓練,有利于激發潛能奠定孩子優質人生基礎。
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
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适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後感統失調問題。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但這是感統的初步形成階段。孩子開始通過感官信息來認識世界,這個時候要給孩子溫柔穩定的感官體驗。不同材質的物品,如羽毛、毛絨玩具、毛線、塑料等,讓孩子去觸摸及抓握,都是訓練精細動作及觸覺;滑滑梯、蕩秋千、攀爬架、跷跷闆等,都是感統訓練不錯的選擇,能夠培養孩子平衡技巧與雙側動作協調。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統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随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特别明顯。在精細動作方面,3-6歲的孩子雙手協調性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動手能力,可以有意識地通過一些訓練精細動作的遊戲,比如穿珠、塗色、描線、拼圖、剪紙等,更好地開發孩子手的功能,為入小學之後握筆寫字奠定基礎。
6~9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
6歲之前的孩子是松軟的泥土,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歲之後,孩子的行為模式開始固化,此時需要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不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需要提高孩子平衡能力、運動能力,可以進行拍球等感統訓練,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幫助。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糾正期
相比于上個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感統訓練需要全面提高。孩子進入學齡期後,很多感統失調的表現會突顯出來,這時需要積極參與感統訓練,抓住大腦發育關鍵期,如果不及時參與訓練,随着年齡的增大,孩子的問題更加突顯,解決難度也會變大,影響生活學習。
所以,作為孩子教育的擔當者和執行者,父母要帶孩子做适當的感統訓練,尤其是基礎期和黃金期。
感統能力——是孩子從量變到質變
給孩子開展感統訓練,需要根據年齡、孩子的感統能力進行記錄并及時調整方法。從搖搖晃晃過平衡木到四平八穩、輕松自如,從大塊拼圖無法拼合到獨自挑戰小型積木……
孩子每一次細微的改變,都将積累成日後的蛻變。蛻變并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你們一起努力的結果。
感統訓練已不再是單一的為少部分孩子提供的訓練方式,而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課。随着社會的發展,感統失調的兒童比例随着出生率的提高也在逐步上升。
目前北京東區兒童康複中心開設的小組課有:奧爾夫音樂課、社交遊戲課、感統課、認知課等,從個訓課到小組課,我們的兒童康複可幫助更多孩子和家庭。
即日起即可預約,歡迎各位家長前來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