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闆材建池記錄:
要在頂樓花房裡(陽台的位置)建魚池,考慮到在躍層二樓建魚池,一樓已經裝修好,上樓的樓梯窄,不好搬運。
水泥黃沙:重、會弄髒屋内、防滲漏要求高、後期漏水難修補、如果後期要擴建或重建非常麻煩,自己不會,要找工人,所以不考慮。
玻璃:建地缸要的整塊玻璃也是非常重,無法搬運到樓上,玻璃膠如果沒粘好,漏水不好修補,如果後期要擴建或重建非常麻煩,自己不會,要找工人,所以不考慮。
PP闆材:輕,可随意組裝,任意尺寸,自己一個人能搬到樓上,永不漏水(化工廠露天用這種材料十年都不壞),試水發現漏好修補,哪漏焊哪。但是要買好的PP闆(新料),價格略貴,自己會焊,所以就選這個了。
附上花房稿紙:
原圖紙,主池1600(長)*1400(寬)*700(高),原設計的過濾池分為沉澱倉、物理倉、生化倉和清水倉,反複修改圖紙後還是覺得過濾倉過小,最終把過濾倉改成:
沉澱倉:600(長)*400(寬)*700(高)毛篩倉:400(長)*400(寬)*700(高)清水倉:200(長)*400(寬)*700(高)
一級噴淋滴濾 四級植物水道:
純白色偏透明PP塑料闆,淘寶購買。圖1是同材質焊條,圖2是PP闆材
開始焊過濾倉:
給過濾池的沉澱倉、毛篩倉、清水倉開排水孔,淘寶買的32mmPP外壓接頭。
開好排水孔的底闆焊接到過濾倉中,接上32mm排水管,用的活接球閥,比普通球閥貴一倍價錢,但是拆卸方便,以後維修或更換都非常方便。
過濾池長1.2米,寬0.4米,高0.7米,從右邊往左分為沉澱倉、毛篩倉、清水倉,過濾池主闆17mm厚,中間隔闆9mm,池底漏鬥狀。
焊接好了試水,焊底排漏鬥的時候有縫隙,有漏點,把水放空補焊到不漏。
過濾池放牆角,這個位置是陽台放空調外地的地方,下面是承重梁。
第二天早上,确定不漏水後,在沉澱倉焊幾塊橫闆,增強沉澱效果。
網上看到的污水處理廠的沉澱倉圖解,所以加了橫闆。
過濾池成品:
排水閥門:面排32mm、底排50mm兩根,都裝了閥門,調節出水速度用,不管配的是幾噸的水泵,都可以通過調節閥門來控制出水平衡。
借鑒網上大神的魚廁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改的魚廁所。
鋪魚池底闆,1600*1400*17mm的PP闆,定魚廁所位置和尺寸。
魚廁所開孔:
對位置:
焊接
開孔,焊接兩個50mm的水管進過濾池:
固定立闆,開始焊接主池:
焊接一個1600*200*100的植物水道,種銅錢草,窗戶這個位置有太陽,最适合養銅錢草。
水道盡頭裝一個下水管和活接球閥:
水道的水從水管下落至主池的過程中,會帶入很多空氣,效果不比增氧泵和反氣舉差。
焊好後放水試漏,發現有個點慢慢往外擠水,把水放幹,立馬接着補焊,補焊好後接着試水,這是用水泥和玻璃做池所不具備的優勢之一。
開始鋪碳化木:
鋪好後刷兩遍木油:
碳化木鋪設完成:
用零件周轉箱(1200*400*280)做了一個過濾池:
生化棉-陶土環-細菌屋-陶土環、火山岩、珊瑚石-細菌屋
另外再增加兩路植物水道,種的吊蘭、龜背竹、鸢尾蘭,共計增加約220L水體,到目前為止,主池1400L水體,過濾約500L水體,過濾占總水體的四分之一:
中途經曆了多次改動,清掉了一些綠植,加了兩組滴流過濾,還加了一組半噸水的溢流過濾目。
前主池1.5噸水體,過濾1噸水體,不換水,接了一個流量計開的長流水,24小時約120L的流量,然後大約每三到五天把沉澱倉的水排空,約100L水(實際上是想起來的時候才放)。
用的自動喂魚器,每天喂六頓,每頓約8克,人在的時候給加餐。
最早的過濾主要用的植物水道,如下圖一,後來發現不管植物長的多好,都會有爛根的時候,影響水質。
然後就改成了下圖二的樣子,加了三層藍色的滴流。
再然後覺得滴流效果好,但是太小,就又改成了下圖三,做成大滴流。
再後來,覺得滴流的箱子不大美觀。得做點水流的牆擋着,然後就跑到雨林缸貼吧去學習做雨林缸背景牆。
先是用PP闆焊個背闆,然後用雨林專用發泡膠噴滿整個背闆,下圖四的背闆上開了一個水平口,這個是計劃做成流水瀑布用的出水口。
目前的狀況:
來源:貼吧 ▏感謝魚友:散文♂雨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